图:插画家Ricky Luk在楼梯间创作壁画《绳绑油麻地》
相较香港其他旅游景点,油麻地并不显得突出,它没有旺角那麽极具「港风」,「油麻地」这个名字给人的感觉也很朴实。但这里仍然保持着香港传统的生活方式,是香港旧日生活的探询地。随着近年艺文活动的兴起,充满本土文化特色的油麻地,成为不少艺术文化爱好者聚集的社区,这地方保留大量文物古蹟,部分建筑物更被列入保育及活化计划内。
油麻地是昔日九龙半岛最繁华的地区之一。回味油麻地往事,总会提起榕树头、庙街、果栏、油麻地警署等,还有当年着名的粤菜食府「东南楼海鲜酒家」。酒家坐落於砵兰街,由祖籍潮州普宁县的罗志清(已故)创立,服务街坊市民四十多年。一九九四年,罗老先生决定回老家潮州,罗氏第二代将「东南楼海鲜酒家」改为商业中心,原本只有一层的酒楼变成二十层高商厦。近年罗氏第三代将大厦改建成集酒店、共享工作空间及艺术平台於一身的复合式空间,把社群及艺术文化元素注入新落成的「东南楼」。
罗志清曾任教师,他重人、重情、更重艺术,愿景是以艺术连结人与人,「上和下睦、立德传芳」、「德有邻」,这些题写在罗志清故居大门及匾额上的字,就是他的心愿。「东南楼」传承罗氏的精神,秉承罗志清对艺术的尊重和推动,认为艺术本质离不开联系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到访者可以在该处发掘艺术惊喜,同时亦为不同形式的艺术家打开大门,将创作意念融入不同角落。「东南楼」将一群重情、重人、重艺术的人团结起来,令这个社区百花齐放。
精神理念三代传承
记者早前预览「东南楼」,发现艺术元素比想像中多—与其称它为酒店,倒不如形容为设有客房的艺术空间更贴切。「东南楼」的故事由地面展开,毗邻港铁油麻地站,甫出站即见中式传统红色大门与几何瓷砖地面,天花上置有巨型双鱼浮雕。该酒店的品牌设计师及计划执行董事郭美珍称,「东南楼」的整体设计及细节体现了创始人罗志清的邻舍理念:「上世纪五十年代成立的『东南楼海鲜酒家』以一条鱼作标记,今天这里以『东南楼』重新命名,商标设计再次采用鱼的元素,并演变成『双鱼』,象徵『相遇』;两条鱼一黑一红,有如一阴一阳,和谐共处。除了体现传承精神,亦反映了罗老重视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相遇』。」她亦提及,当年酒家的「东南楼」字体由书法家麦华三(已故)所写,而全新的「东南楼」邀请麦华三的徒弟为酒店题字,「就像经历三代的『东南楼』一样,这亦是一种传承的体现。」
整栋楼设有五十二间客房,当中包括五十间标准房,分别以设计、音乐、阅读为主题,既有维多利亚风格的金色和怀旧绿色,亦有取自中国青花瓷的蓝色和白色。另外两间豪华房间「东房」及「南房」,两房的设计一新一古,各有特色。「东房」采用大面积中国红墙壁设计,感觉摩登十足;而「南房」按照罗志清故居设计,也挂上了罗氏珍藏书画。
艺术元素无处不在
客房固然注入艺术元素,意想不到的是整体空间玩得更尽,甚至欢迎公众参与,不只限住客。合共二十五层楼高,其中一至三楼的「共享工作空间」以本地艺术家的作品布置,形如艺术展览空间,该工作空间面向艺术工作者招租,预计可容纳九十名租客,每月租金四千至七千港元不等。五楼为酒店接待处及「东南文化」艺廊,艺术家可在此寄售作品;二十二楼是「艺术空间」;二十三至二十五楼为遍布艺术品的Art Pub「room68」,预计每年会与超过三十名艺术家合作,举办展览、工作坊等,比例上本地艺术家现时占九成。
整栋楼微细至後楼梯间也见艺术创作——预览当天,记者便看见插画家在楼梯间绘制壁画,後楼梯与工作间内的椅子亦找来本地针织涂鸦工作室「La Belle époque」的两名艺术家Billie与Mary,以「阿婆涂鸦」编织物装饰,增添不少创作气氛,整体上全面渗透艺术元素。郭美珍补充道,酒店设有自家的艺术团队,策展不同艺术活动,首先考虑与社区和本地有关连,艺术家通过创作分享油麻地的故事,让参观者深入认识当地社区,相当接地气。
让时光倒流至一九五○年的油麻地,六十多年前坐落砵兰街68号的「东南楼海鲜酒家」,如今化身亲民艺术地标「东南楼」,为游人、租户及访客带来多元艺术体验,有工作人员称这里恍如「新榕树头」:「希望在这里集结很多人与我们分享对艺术的感觉,这些人无分国籍,所有人都能够分享。」新手接触艺术,不妨考虑从这个无界限的艺术空间开始,尝试以轻松的心情感受、分享个人体会,体验艺术的乐趣。
【华发网根据大公报采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