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附图是汉代精制的铜错银牺尊,江苏涟水出土,现存博物馆,十分珍稀;距今约二千三百多年的工艺技术、造型和纹饰这样出色,好比雕塑艺术品,着实使人赞赏。
西周中期、春秋战国和汉代的青铜牺尊皆甚独特精美。牺尊,狭义的为牛形。古代宗庙祭祀,要用纯色的牛或其他牲畜。牺尊(也作「樽」),就是作牺牛形的盛酒祭器,也有於尊腹刻画牛形者。像《诗经.鲁颂》所言:「白牡騂刚,牺尊将将。」另有一说,谓「牺」,即纹饰的意思,又读为「莎」;牺尊,可以理解为有纹饰的尊。例如一九五六年河南三门峡出土的云纹牺尊,状若小牛,为春秋早期器;其造型恬静优闲,通体纹饰,云纹多变,包括蜷曲、斜角云纹等,如满身锦绣,予人华美之感。更早出土的,是山西浑源发现的浮雕纹牺尊,为战国早期器。其造型特别,牛鼻穿环,牛背开三大口,牛角下弯卷;纹饰就非常丰富,牛面、牛额有浮雕状纠结的龙蛇和饕餮纹,牛颈周围刻很多浮雕小兽,多姿多彩。古代牺尊,着实十分注重纹饰。
附图汉代青铜牺尊,纹饰乃错银,更复杂和制作难度更高。「铜错银」是金属细工,技法与工序必定要一丝不苟,每一步骤不能出错,除了求精确和细致外,还须经验、时间与能耐。有时一件错银的青铜器,可能花一年半载才完成。错,古通「厝」,即磨石。《说文》指「《诗》曰:他山之石,可以为厝。」《诗.小雅.鹤鸣》作「错」。「铜错银」主要制法,与「错金」及「银金银」大同小异。首先,铸造作范时,先把纹饰预刻凹槽,以便器铸成後在凹槽内嵌银丝或银片。铸成後,在器表描绘精细的纹饰,再加工錾凿,刻出浅槽,底阔面窄,要有麻面,才能牢固地镶嵌细如毫发的银丝,同时要用火适当加温,把银丝截作点线,然後捶打,使之嵌入浅槽。最後用厝石磨错平滑,直至「严丝合缝」;再用椴木磨灰,加清水打磨始成。
【华发网根据大公报采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