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东涌附近有不少新建楼宇/作者供图
同在一个城市,东涌,对不少人来说是陌生的。我印象中的东涌,离开市区颇远,乡村加上新建楼宇的地方,是新市镇吧。然而,现实中的东涌又是何样呢?
早上,由中环站开往东涌的几班地铁,载着多数往机场区上班的搭客,东涌站外聚集於回旋处等待公司车接送;机场区域面积大,几家国际货物空运中心处理全港进出口空运货物,建筑物庞大,每座高四或五层,长度相若市区的五六个街口,每层行走重型货车及货柜车,早上这批人大部分到空运中心上班。
空运中心职业分两大工种,货物捆紮及电动铲车搬运货司机,他们的操作程序先由电动铲车将一包包货物出仓,运到仓外一处,配合捆紮工人工作,把货物包紮为十尺高五尺阔独立一大件,再由重型货车运往机场。另一批是机场上班一族,多是地勤工作,也有店员。旁边一条小人龙,从中环坐地铁到东涌,随即等候巴士往愉景湾上班。
逆向而行是几大屋苑的中产者,约由七时三十分起陆续到地铁站往中环,挤满每一班车。若是周末及星期日上午,早上最早几班地铁载着一群又一群行山客及单车发烧友到东涌,行山客穿的用的「全副武装」,各持行山手杖,专用的行山鞋;走出地铁站後,一批批各自在大堂及广场集合,行山客多数是五十至七十的伯伯婶婶,满头银发的公公不缺,互道「早晨」之後,就是说不完的话,各人精神饱满,兴奋活跃。
人马齐集後,但见一队又一队穿梭,往郊野方向行,有登大东山,有往凤凰径,有登360缆车上昂坪。单车发烧友用的是名牌车,拆开一件一件进车厢,看来十分轻巧,男女车手穿标准贴身彩色战衣,穿戴战盔战鞋,车手结队绕走高速公路及东涌单车径,穿过市区,尽显威猛,区内车手,多是外国人。
早上一番繁闹後,九点至十一点的东涌四处平静,叔伯婆婶悠闲叹早茶,附近逛逛,带菲佣去买餸,好动的,在屋苑游早水或打打网球,女的带小狗游花园。
接近中午,整个东涌步入每天生活的高潮,大量的不绝的游客由地铁载至东涌,都是以家庭为单位,夫妇带孩子,或夫妇带孩子及年老的父母,外观上穿得时尚,十个家庭九个说外省话,表现自信;车厢内先热闹起来,地铁出青马大桥,车厢外远望青山,一片大海,小孩叫喊:「大海呀!好大的海啊,爸,你快看!」这爸望窗外:「好大啊,这才是真正的大海!」
东涌站东荟城,由太古经营的全港首间名店仓(outlet),八十多家世界品牌公司在此开店,商场内除了部分食肆有中文招牌,其他多是英文。据我观察,内地自由行游客对这里了如指掌,比我这位「原居民」知道得更详细。
东涌中午直至傍晚八时,不分假日,商场人潮熙来攘往,有些地方需擦肩而过,到下午倦了,便坐在偌大的空间休息,三层高的落地玻璃,观看外面360缆车、机场一带的景致,看看航机的飞过,在茶座喝咖啡吃糕点,进酒店吃下午茶。另一些游人在广场坐着,欣赏亚洲最大音乐喷泉的水柱水花,看贪玩的男孩女孩闯入水阵中玩,有的灵活避过水柱,有的全身湿透,发出笑声。
五点至六点大多是一场忙碌,买的东西都买了,怎样放得下?这时看到的场景,许多人打开所有拖箧,摊在地面,思量将物一件又一件塞爆行李箧,「满载而归」大任告成,逐渐乘兴离开,最後撤离的,约在晚上八时半。里外环境渐趋常态。
有些游客是由东涌出发去大屿山宝莲寺及大佛,有些在广场往大澳及梅窝的巴士总站,搭巴士往大澳、梅窝。其实东涌也有景点,在东涌地铁站旁搭十数分钟巴士,即抵东涌炮台。东涌炮台建於一八三二年道光年代,城墙以花岗石砌成,东西六度门,城头六门大炮,朝东涌河外的青山湾大海,防海盗入侵,现列为古蹟。
午後到黄昏的东涌逸东邨,内有一个特色主题的「香港街市」。看看街市海鲜档卖什麽?游水青斑、东星斑,青蟹、花蟹,游水大虾,有壳生猛鲍鱼,有壳生猛带子,你会发觉衣着平常的居民,随意三四百元买一条石斑等闲事,主妇随意选三、四只青蟹面不改容,消费力不逊於中产。
东涌特别之处是公屋与中产屋苑和睦并存,东面屋苑映湾园、南天海岸、昇荟、东环,住着不同国籍的人,也有不少是机师和机组人员,早上或午间拖着行李箧往机场如出市区;航空公司的机组人员和外国机师不用飞的日子,爱在晚上捧两箱啤酒聚於屋苑园中的休闲地,喝酒闲谈,深夜凌晨三时才肯「散班」;接着是拖爱犬出街的男女住客,天未亮拖爱犬在园中晨运。
东涌的一天,就这样过了。
【来源:大公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