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徐悲鸿作品《任伯年像》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供图
「妙笔传神:中国美术馆藏任伯年人物画特展」正在香港中文大学(中大)文物馆举办。这是香港首个任伯年人物画的大型展览,合共展出任伯年八十二件人物画,作品横跨任伯年整个创作生涯,有不少是观众在资料中常见的原作,部分作品更是从未出版及公开展出。展品中还有两件作品,一件是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特意为这次展览创作的任伯年塑像;以及徐悲鸿纪念馆借出的徐悲鸿作品《任伯年像》。展期至八月十八日。展览费用全免,逢周四休馆。
是次任伯年作品皆由中国美术馆借出。展览按照题材类别分为「古」、「今」、「雅」及「俗」四个部分。展厅Ⅱ的展品描绘「古」、「今」,「古」为历史故实,出自历史典故或文人轶事,包括图稿对比;「今」为写真纪实,即任伯年为亲属朋友所作肖像写真或记录时人生活之场景。展厅Ⅲ以「雅」、「俗」为题,「雅」为风雅生活,包括描绘仕女及文人的休闲生活;「俗」则为民俗祥瑞,囊括神话人物、祈福祥瑞及民俗生活。这些藏品充分展示任伯年於人物画的艺术成就。吴为山的任伯年塑像及徐悲鸿的任伯年画像皆位於展厅Ⅱ中。
徐悲鸿甘当「粉丝」
在徐悲鸿创作的任伯年画像前,吴为山介绍,虽然徐悲鸿学画时,任伯年已经去世,但徐悲鸿一生都非常崇敬他。徐悲鸿他是写实主义的宣导者,他不仅要从西方的写实传统当中来吸收养分,还要从中国传统里面来吸收养分,他就找到了任伯年这样一个大师、这样一个偶像。所以徐悲鸿跟任伯年的艺术是一脉相承的,他心中有任伯年,他自然也就会画任伯年;任伯年有一幅肖像、有一张照片,他这种凝神贯注的静气正符合了徐悲鸿用油画光影法用色彩来表现这个题材。这幅画像同时具备中西方画法,记录了当时中国追求及学习西方艺术的状态。
中国美术馆艺术品修复部邓锋为记者导览时表示,这是一个完全围绕任伯年的人物画做的专题研究展,内地迄今为止从未如此系统地做过。中国美术馆现藏任伯年所有题材的作品共约二百一十幅,这次展出其中的八十二件(套),基本囊括了(馆藏任伯年画作)所有与人物相关的藏品。任伯年自民间出身,汲取了民间艺术的特点;同时学习西方艺术,早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接触素描;不断从传统文人写意作品中吸收营养。这三点融会贯通形成了任伯年独特的艺术风格。
锺馗画精气逼人
展厅II中的《为任阜长写真》是任伯年为他叔父任阜长所作的画像,也是他以亲友为主题的人物画代表作之一。据邓锋介绍这一类作品,中国美术馆藏约五十件,这次展出了十件。展品《小红低唱我吹箫》,描绘的就是任伯年笔下独特的仕女形象。江南民间端午喜挂锺馗像祈福辟邪,位於展厅Ⅲ的《锺馗像》,创作於一八九一年,是任伯年锺馗主题作品的代表作之一,其形象也是画家本人对於自我情绪的表达。展出的作品除了画轴外,还有册页、扇面等形式。
展览开幕礼的嘉宾包括中国美术馆馆长及中大荣誉文学博士吴为山、外交部驻香港特别行政区特派员公署特派员谢锋、民政事务局局长刘江华、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署长李美嫦、中大校董会主席梁乃鹏、中大校长及利国伟利易海伦组织工程学及再生医学教授段崇智、中大中国文化研究所署理所长黎志添、中大文物馆谘询委员会主席莫华钊,以及中大文物馆馆长姚进庄。
文物馆将於本年三月至八月展览期间,由萱晖堂赞助举办「妙笔传神萱晖堂讲座系列」,以配合展览主题。讲者阵容包括来自中国美术馆、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台湾「中央研究院」、爱丁堡大学以及中大艺术系的专家,将与公众分享他们研究任伯年艺术的最新成果与心得。更多资讯可浏览网页www.artmuseum.cuhk.edu.hk或致电三九四三七四一六。
【来源:大公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