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务器,收发着你每次的手机滑动指令;系统设备,绿灯24小时闪烁只为保障你“时刻在线”;光纤,一条条语音信息在地底飞驰而过;光猫,数字化浪潮从这里进入你家……
“最大限度挖掘数字连接价值,造福人类。”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支生产信息和通信设备、提供现代社会数字连接服务的骨干力量。
中国第一根光纤从这里拉出,推动中国进入光纤通信时代。如今,它是业界唯一可提供光传输+光接入+光纤光缆全套解决方案的企业,光通信业务全球排名前5,每年生产的光纤可绕地球1000圈。
拉出中国第一根光纤
时光回溯到上世纪70年代,正在武汉邮电学校(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前身)当老师的赵梓森,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美国在研究光纤通信:“光通信优点是带宽大,电通信带宽最多1个G,而光通信是它的千倍万倍啊!”
“电话电话,通信当然靠电。用玻璃丝打电话,那是天方夜谭。”武汉邮科院原高级工程师唐仁杰回忆,“那时大家都知道电通信,用玻璃丝打电话听起来不可想象。”一开始,赵梓森申报的该项目因为客观条件限制一度面临很大困难,他就在武汉邮科院一处偏僻的角落搭建了简易实验室,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试错。
功夫不负有心人。1976年3月,赵梓森团队拉出一根17米长的玻璃细丝,这是中国第一根石英光纤。1978年,他们的光纤通信项目被列为国家级重点项目。1979年,他们拉出中国第一根具有实用价值的低损耗光纤,拉开了中国光纤通信事业序幕。1981年,中国第一条实用化的光纤通信线路开通,中国进入光纤数字化通信时代。
我国光纤通信技术不断进步,但由于科研与产业脱节,许多技术商用化水平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1999年,武汉邮科院在行业率先开展企业化转制,创立了烽火通信。
参与制定国际电信标准,实现中国企业在制定国际电信技术标准的零突破;生产全球首个能实现不同厂家设备互联互通和统一网络管理的光网络;填补我国宽带综合接入领域的空白……
近20年来,一项又一项领先成果,见证着烽火通信从小到大,由弱变强,走出了一条科研院所转制、依靠自主创新的发展之路。
“人才+科技”双轮驱动
进入21世纪,随着国外光纤大量涌入,光纤光缆产业迎来“寒冬”。“2004年,国内光缆产能达4000多万芯公里,约为市场需求的3倍。企业从原来的200多家只剩下70多家。”谈到那段艰难日子,烽火通信副总裁蓝海记忆犹新。
烽火通信痛定思痛,开始了变革:裁员降薪,全员定编、定岗、定薪。
领导带头签订劳动合同,率先转变身份;打破事业单位“铁饭碗”,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实行中层干部两年一聘,聘期结束重新竞聘上岗,干部轮岗率达20%以上……
“幸亏有了那次改革,让我们打破了国企‘铁饭碗’。没有优质客户,没有打得出去的产品,没有核心竞争力,公司将无法生存。”烽火通信线缆产出线工会主席张利萍说。
烽火通信积极推进光通信全产业链的技术创新,着眼技术发展趋势和产业变革规律,强化引进消化吸收、系统集成和原始创新能力,打造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
“烽火每年拿出总收入的10%,研发企业独有的核心技术。目前,我们的产品和方案研发人员超过35%,科研成果转化率保持在90%以上。”蓝海说。
在维持光通信主业品牌与市场领先地位的同时,烽火通信近年不断开拓通信终端、信息化市场、应用软件、技术服务等关联领域。面向行业、政企、家庭以及个人等客户进行新业务布局,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集群化发展新格局。
凭着过硬的产品质量,烽火通信成功地将拥有自主品牌和创新技术的信息通信系列产品打入海外市场。
共创5G智慧生活
“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实现‘万物互联’。”烽火通信副总裁范志文介绍说,在5G时代,网速更快只是基本要求,人们期待已久的虚拟现实、物联网、自动驾驶等“未来支票”都将“变现”。5G将支撑远程医疗、车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家居、无人机等多个行业的飞速发展。
抢抓机遇,就必须下好先手棋。为此,烽火通信提出了“用‘芯’、筑‘网’、兴‘业’”的发展思路。
“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烽火通信较早启动了5G承载网技术的研究,发布了聚焦于5G承载的FitHaul全新承载解决方案,提出“泛在、超宽、极简、随需”的建网理念,并在2018年进一步推出了面向5G的云化网络解决方案,与物理承载网一起构成了支撑运营商5G新增长乃至转型成功的平台。
烽火通信积极推进产业转型,构建开放的、可扩展、可盈利、可持续的健康云生态体系。旗下的楚天云项目也已成为华中首个开放生态建设的政府云中心。
搭乘“一带一路”快车,烽火通信目前已在“一带一路”沿线形成9个片区销售中心和区域技术服务中心,覆盖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拥有南亚、北非等产业基地,产品销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来源: 人民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