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澎湃新闻报道,近日,浙江丽水市缙云县新建小学推出了一项举措,奖励表现好的学生与校长一起吃饭。校方称,“表现好”不单指成绩,还包括服务同学等。而校长回应这一举动有“权力崇拜”之嫌的质疑时称:不管别人怎么说,自己会坚持下去。
我相信这所学校推出“表现好的同学与校长共餐”举措,出发点是好的,就是希望在传统的激励模式之外,探索全新的、多元化的路径,从而激发学生在学习成绩、帮助同学及他人等方面的积极性。校长作为一所学校的最高管理者,通过与学生共同进餐,也可以当面对学生提出嘉奖,增强学生的现场仪式感。
这种做法并不鲜见。在成人社会中,受邀与某位社会名人、企业家及政治家共同进餐,作为对其社会贡献的嘉奖,是不少国家的常态化做法。国人比较熟悉的就是“与巴菲特共进午餐”,世界各国的企业家通过类似于投标的方式,高价购买与巴菲特的“共进午餐权”,企业家可以获得与世界顶级投资大师当面交流的机会,而巴菲特则将所有款项投入慈善事业,可谓是一举两得。
在教育领域,缙云县新建小学的“与校长共餐”是好是坏,重在其内容而非形式。首先,如校方所解释的,学生“表现好”的维度并非止于单一成绩,也包括了学生的优秀品质。而我也希望,校方能够进一步拓宽其维度,比如,某位学生平日里喜欢参与各种校园公共活动,对学校各类事务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是否也可以算作“表现好”的维度之一?
如果按照以往的应试教育体系,这样的孩子往往被认为是“爱管闲事”,甚至是给学校“添麻烦”。可是,从自然人到社会公民的渐进历程,恰恰需要培育孩子对于包括校园在内的公共事务,有一种大胆参与的主动性。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要培养一个人与世界的互动,参与各类公共事务而获得人格的丰满、认知能力的增强。或许孩子的看法还比较稚嫩,但如果校长作为教育者,请这样的孩子一起吃饭,耐心倾听孩子的意见和建议,并给予详细的解答,进而就其中的合理意见和建议,提供接下来的解决方案,这就是对孩子参与公共事务的最好回应,也有助于学校形成开放、宽容、对等的氛围,让更多的孩子身心得以成长。
“与校长进餐”如果是一场开放的、对等的沟通,就不失为一场学生与教育者的沟通实践,反之,要求学生把与校长吃饭当成不胜荣幸,战战兢兢,预设了一堆规矩和形式,那么就会沦为一场秀。
“与校长共餐”既然是一场实验,我期待着该校校长的坚持,是从作为教育者的认知与行动升级而起,将学校营造为学生与教师共建相对独立、相互激励新型关系的平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因材施教的有利环境和条件,这需要校长及这所学校所有教育者的努力,其成果也最终将由学生和社会来评判。
来源: 钱江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