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阿哥胤禛继位,是为雍正帝。然而,不翼而飞的谣言让他在位十几年都相当烦恼。
雍正元年(1723年),大概在胤禛登极8个月后,一队朝鲜使臣带了一则政治秘闻回国。说雍正帝在朝堂上先是责备八阿哥胤禩“奏本抄写甚是不好,贴补涂注甚多,轻忽不敬如此”,然后翻旧账重提当年诸大臣均在康熙帝面前保举八阿哥“可承大统”。
雍正帝最后责备诸臣说:
你们俱不心服,道我暗窃大宝。我若将你们诸王议处,又恐伤残手足,必定坏我名声。……朕自登极以来,有说不尽的苦楚,每日无一刻安时,都不如我在旧王府时,娇妻美妾,并为(无)拘束。朕自去年十一月至今无一日快活,吃的未有好东西,穿的并无好衣服。我想起来做皇帝有甚好处,如八阿哥要做皇帝,我情愿让做他何如?
以胤禛的老谋深算,没有人会把他这话当真,但他深困“得位不正”的传言却是确凿无疑。
一代圣祖康熙,做什么决定都是英明+开明,但在选择继承人这件事上,实在有点失败。这导致了胤禛从继位之日起就饱受质疑,不得不出书自辩,然而迄今仍是一桩疑案。
雍正帝继位的真相,迄今存在三种截然对立的说法:遗诏继位说、改诏篡位说和无诏夺位说。前一种指向其继位的合法性,后两种均指向非法性。
三种说法的演绎附会与学术论证,已经长篇累牍。最爱君概不赘述,今天尝试换一个视角,从迷雾重重的文献档案中解读胤禛继位的合法性。
▲长寿又多子的康熙最头疼的问题是选择接班人。
1
胤禛不是无缘无故记恨诸大臣“拥立”八阿哥胤禩。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十一月十四日,在废掉皇太子胤礽两个月后,康熙帝召集满汉文武大臣齐聚畅春园,让他们从诸位皇子中举奏一位堪任皇太子之人。
大学士马齐先到了,说众人有意推举八阿哥。康熙帝不置可否,直接让马齐回去,会议你别参加了。
这时,领侍卫内大臣兼理藩院尚书阿灵阿等人开始搞小动作。他们偷偷给诸臣比划了个“八”字。于是,诸大臣异口同声推举八阿哥为皇太子。
这就弄得康熙帝很尴尬了。
此前,康熙帝已发现八阿哥到处拉拢,私结党羽,怀有野心。他甚至要把八阿哥锁起来,罪名是谋害皇太子胤礽。十四阿哥胤禵听说后进宫营救,结果康熙帝大怒,拔出佩刀,要杀胤禵。五阿哥胤祺跪抱劝止,康熙帝的怒火才慢慢消了下来。
这不难看出,在诸子夺储的过程中,皇八子党的势力非常大。这也是四阿哥胤禛继位后痛恨八阿哥及其党羽的由来。
为消弭诸子对储君之位的纷争,康熙帝最终选择了复立胤礽为皇太子。
然而,事情远远没完。胤礽并未吸取教训,故态复萌,公然结党营私,甚至联合步军统领托合齐等人策划逼老爸尽早让位。
康熙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他召见文武大臣,把他们训了一顿:你们都是朕一手提拔的,受恩五十年,现在站队站到皇太子那边去了,你们到底想干嘛?
两度废立皇太子之后,康熙帝已经不敢轻易指定他的继承人。皇太子党、皇长子党、皇八子党互相倾轧,让他头痛不已。
他曾忧愤地对他的儿子们说:“日后朕躬考终,必至将朕置乾清宫内,尔等束甲相争耳!”
在这里,他是以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晚年的境况自喻:齐桓公晚年,五个儿子树党争位。齐桓公刚死,诸子相攻,箭射在尸体上,也没有人顾及。其尸体在床上67天没法入殓,以至蛆虫爬出窗外。
在他执政的最后十年,储君之位就这么悬而未决,为后来胤禛继位变成历史疑案埋下伏笔。
▲吴奇隆饰演的雍正俘获了大批“四爷党”。
2
自第二次废储之后,康熙帝尤其关顾三阿哥允祉、四阿哥胤禛以及十四阿哥胤禵。
这三位皇子应是康熙帝关于皇储属意的人选。尤其是同父同母所生的四阿哥和十四阿哥,是储君的有力争夺者。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命胤禵为抚远大将军,征讨准噶尔部。行前,康熙帝举行一系列仪式,表明他对这位皇子的期望。
九阿哥胤禟甚至对胤禵说:“早成大功,得立为皇太子。”可见,他们都把这次出征立功,视为胤禵争取皇储的机会。
人算不如天算。胤禵尚未班师回朝,康熙帝却一病不起。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驾崩。胤禵不在身边。
正史记载,当天清晨,康熙帝病重,紧急召见三阿哥、七阿哥等7个皇子和步军统领隆科多,宣布:“皇四子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成大统,著继朕即皇帝位。”
因这一事关皇位继承权的“关键证据”出自雍正朝史臣,许多历史学家迄今认定这是雍正帝继位后伪造的。
不过,从当时的情境来看,康熙帝紧急召见皇子就传位雍正事予以明示,合乎情理。
康熙帝眼看自己危在顷刻,而国无储君,再不指定,一旦亡故,将会造成纷乱,或致江山不稳。这显然不是一代圣主希望的结果。
至于人选,或许他心中已属意胤禵,但胤禵此刻远在数千里之外,不是三五天赶得回来。康熙帝深知若指定胤禵为皇储的后果,必定会如他所料想的,诸皇子又会在国无君主的空档期再度结党争位,而将他置于齐桓公死后停尸不葬的地步。
当时在华的耶稣会传教士巴多明神父也持这一看法,认为康熙帝“担心如果让十四子继承皇位,在他从远方赶回来即位期间,帝国内部会有动乱”。
因此,康熙帝选择了胤禛,或许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却是当时情境下最好的选择。
▲在《雍正帝观花行乐图》中,小弘历作为雍正接班人的地位已经若隐若现。
3
更何况,在康熙帝心中,胤禛也是不错的人选。
在诸皇子争夺储君之位最激烈的时候,许多人都忽略了这个后来终临大位的四阿哥。他出身庶门,热衷佛学,与世无争,却把真实的动机隐藏在心灵深处,给康熙帝留下的是一个较为淳厚老成、孝敬恭谨的印象。
胤禛自己曾说:“四十余年以来,朕养志承欢,至诚至敬,屡蒙皇考恩谕。诸昆弟中,独谓朕诚孝。”
胤禛没有参加皇太子党,也没有参加皇长子党,更没有参加皇八子党。他头脑相当清醒冷静,在兄弟角逐皇储时做起了超然派。
皇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胤禛非但没有落井下石,而且给以关照。
胤礽最初被幽禁,由大阿哥胤禔和四阿哥胤禛看守。胤礽吐槽说,皇父所斥“弑逆”一事,实为乌有,请两人代为奏明。胤禔不答应。胤禛却说:“你不奏,我就奏。”胤禔只好代奏。
这件事,无疑为胤禛加分。后来,康熙帝曾说:“前拘禁胤礽时,并无一人为之陈奏,惟四阿哥性量过人,深知大义,屡在朕前为胤礽保奏。”
随着时间推移,胤禛逐步加重他争储的砝码。当然,以他的工于心计和深藏不漏,一切都以温情的名义进行。
他那乖巧的儿子弘历(即后来的乾隆帝),正是他最后打出的一张好牌。
▲弘历是雍正打出的一张好牌。
康熙六十年(1721年)四月十六日,康熙帝去热河时,随行的胤禛把自己11岁的第四子弘历也带去了。期间,胤禛让弘历在康熙帝的近侍面前背诵所学的经书,弘历出色地完成了表演,赢得交口称赞。
胤禛于是有了一个更进一步的想法:把弘历推荐给康熙帝,让他跟在祖父身边学习。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三月二十五日,胤禛邀请康熙帝到圆明园赏牡丹,然后在宴席上把弘历唤出来,给祖父叩头行礼。康熙帝见弘历沉着稳重,很是高兴,当场降旨,命将弘历收养宫中。
随后,祖孙俩的关系日益亲密。弘历在康熙帝的150多个皇孙中脱颖而出。
不久,康熙帝带着弘历到木兰围猎。康熙帝用火枪打倒了一头熊,遂让侍卫领着弘历上前射杀,目的是让弘历初次围猎就有射杀大熊的美名。谁知趴在地上的熊突然跃起,弘历临危不慌,赶紧拉住马的缰绳。康熙帝急忙用虎枪将熊刺死。
康熙帝事后对和妃瓜尔佳氏讲了这次险情,然后指着弘历说:“伊命贵重,福将过予。”
在储君之争的最后关头,胤禛押对了宝,弘历也不负父望。康熙帝对弘历“爱护殊常”,多次公开表示弘历“福将过予”。
“福将过予”的话,康熙帝显然不是随便说说而已。事实上,他或许已经打定主意,通过他的安排,将来可以让他宠爱的这个皇孙登上皇位。
据朝鲜使臣在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即康熙死后一个月)的报告:康熙皇帝在畅春苑病剧,知其不能起,召阁老马齐言曰:“第四子胤亲王胤禛最贤,我死后立为嗣皇。胤禛第二子(指弘历,当时胤禛在世诸子中排第二)有英雄气象,必封为太子。”……
至此,康熙帝实现了隔代指定储君,而胤禛则是这一非常规做法的间接受益者。
谁让他这么幸运,正好是弘历的亲生父亲呢?
来源:搜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