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421|回复: 0

《洛神赋》与《洛神赋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5-27 08:46: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0《洛神賦》與《洛神賦圖》.jpg

  图:辽宁省博物馆藏《洛神赋图》(局部)资料图片

  尽管洛神在中国神话故事当中颇为神秘,不同解说未能达成共识,但她在曹植《洛神赋》一文里则相当具体。其时民间早有传说,「古人有言,斯水(洛川)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宓妃的传说与上古射日英雄羿的故事相连,相传她是伏羲之女(一说伏羲之妻),为河伯相中,遭设计落河,不得不嫁给河伯成为洛水的女神。屈原有诗《天问》,写道「帝降夷羿,革孽夏民。胡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嫔」,看来宓妃後来改嫁了羿。曹植作赋还受到宋玉《神女赋》的启发,宋玉为楚襄王讲述梦遇高唐神女的奇事,由相遇至别离,从满心欢喜转入惆怅垂涕。不论洛神究竟是谁、虚构或实际存在,相关文学描绘多为道出理想的女子形象,今人用女神形容女子容貌或男子心仪对象,在这个意义上宓妃可能是中国最早的女神之一。然而,唐人在解读《洛神赋》时,融入了曹植与曹丕之妻甄氏的爱情传说,这种解读的影响一直持续至今,无綫电视二○○二年播出的剧集《洛神》讲述的就是曹植与甄氏的故事。然而曹甄恋情至今实无确凿根据。

  那麽,在唐人以前,用别种艺术对《洛神赋》加以解读、发挥的,应属曹植过世百余年後的顾恺之。其实顾恺之所画《洛神赋图》早已失传,现存於世有九个版本,皆出自後人且主要是宋人手笔。这些摹本在不同时代按照自己的审美和技艺进行了再创造。而笔者关注的是目前收藏在辽宁省博物馆的版本。

  高居翰曾以《洛神赋图》为例,指出汉唐国画以人物为主,一直到宋代才完成向着山水自然的兴趣转移,他以华盛顿弗瑞尔美术馆的版本为依据,指出山水如舞台布景,没有任何比例、空间位置的关联,仅提供了分隔情节或烘托人物之便。相比之下,同一画面中,辽宁版的树木显然更茂密、贴近自然,但又的确太迷你,比例并不比人物大许多,且数量上也是屈指可数的。

  这幅画卷应从右至左观赏,不同画面又写上了相应的赋文,以便观者就图像和情节展开联想。陈葆真将此画归结为五幕十二景,所谓五幕分别是邂逅、定情、情变、分离、怅归。曹赋只能借曹植之口向御者形容所见,画卷便可尽显绘事之能,且後者是紧贴文本的:曹说「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画卷则假戏真做,画出一条龙来加以衬托,它立足文本,把比喻洛神容貌之言一一入画,甚至包括虚构的喻体,既充当布景,又增强画面的生动性,以及人神相遇此类情节本身的传奇色彩。

  关于此画的鉴赏文字着实不少,可就我个人的关注点而言,不能忽略的正是画家如何转化文学家隐喻性的语言和内心的心理活动。比如经常受到忽略的河流,或缘於当时艺术表现手段的局限,仅以颜色、粗细与密度均匀一致的曲线来勾勒水流。但赋中说「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洛神的回应也要借助河流,「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君子借长河传递情意,佳人手指水流以示期待。因此可见画作坚持以潺潺流水置於画面下方,贯穿多数篇幅。此外,文中主人公自述其「华容婀娜,令我忘餐」,画中除将若干器皿放置坐前,则更主要地通过两人对视加以表现,目光炯炯,含情脉脉而难以分离。由此角度入手,可帮助我们将图文进一步结合、比较,审视不同艺术媒介的相互转换。这幅故事画承担了记叙的功能,但丝毫没有减弱其艺术表现能力,反而从文本收获了灵感。

  【来源:大公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1-21 02: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