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张俊辉的木偶工作室每晚要开两台抽湿机防潮,木偶定期也要抽出来保养维修
编者按:
如果说「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香港是否拥有?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自二○○四年十二月适用于香港,至今十五年,非遗于你于我只是一份名单吗?文、化二字的组合,典出《周易.贲卦》:「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有人就有文化,文化背后就有故事,我们走访了三位非遗的守护者,从他们的故事以小见大,看我们的非遗政策是否「非为」?「遗产」可以变「资产」吗?
文化守护者都在单打独斗?
「我不演公主的!」飞鹏木偶团团长张俊辉坚持的是传统,木偶戏的剧目,是满满的中国特色,要改演西方童话?那管是票房保证的魔雪奇缘,张师傅还是一句"Let it go!"
当我们要探讨非遗在一个地方的存在价值,求存难求传更难的局面,似乎是一大老问题。「讲发展前,要保留也不容易,无表演都要搵钱养这些木偶,每晚要开两台抽湿机防潮、定期养护……」要担起这头家,张师傅兼职做小丑、表演魔术帮补。戏内不演Elsa,戏外要做Joker,是坚持传统与挣扎求存的平衡艺术。\大公报记者 陈淑莹 黎慧怡
木偶戏有二千多年历史,最早发现的是提线木偶,在汉武帝的墓中发现,由11条木条组成,每条木条都有一个孔,专家估计是用来穿线的。香港在1870年代,已有木偶戏班由东莞来港献技。七十年代,娱乐不多,街头木偶颇有市场,市民喜爱,游客也受落。直到2014年,木偶戏列入香港首份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然后呢?
求存──小丑救木偶
小小工作室既是木偶之家也是排戏室,每月要交租营运,为了稳定收入,张师傅另有身份,「木偶给人的感觉较传统,复活节、圣诞节等节日少人找我们,所以我也会扮小丑、表演魔术。」木偶的救命草不是政府,是小丑,张师傅慨叹,讲发展之前,要保留也不容易。
「我写计划书申请资助时,会提到木偶戏已经纳入香港非遗清单项目,做个点子。到学校演出时,也会让老师知道这是非遗项目,这样他们的兴趣会更大。」非遗只是一个点子?原来剧团找场地演出、搵资助等,完全没有因为非遗的「身份」而得到「特别待遇」,张师傅还是跟其他的艺术团体一样,申请的是艺发局的资助。而为了节省成本,张师傅多做折子戏、短剧,减少演员。连木偶也要「一偶分饰几角」,「演开《香夭》的木偶,演结婚情节亦可,更换戏服也可改演其他角色。」
求传──随缘有心人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传统木偶分四类(见配表),四种都难,特别是提线木偶,基本线有16条,全靠演员十只手指去控制,需长时间练习。复杂的如《火焰山的孙悟空》就有36条线。」小小木偶有36条线,难以想像怎样不「黐线」。张师傅说:「主演起码要有五至十年经验。」香港地,哪有年轻人愿意投放十年青春在小小舞台?「其他剧团的团长都颇大年纪,平均也65-85岁,待他们的主演百年归老后,有没有人接手也是一个大问题。」
求变?──我不演公主
木偶戏加入现代元素,如演童话故事,可以吗?「我希望飞鹏坚持传统路线,在香港要发展传统木偶是困难的,首先要有一批木偶、要有演员、要有经验、要有戏曲知识。我觉得自己有些经验,都想尽力保留传统木偶戏的味道。」张师傅的剧团现在主要入学校表演,近年也到外国演出,不过剧目的唱段会删减,保留多点动作戏,希望令观众更投入。
木偶戏要继续在香港发展,除了剧团自身的条件,表演场地也是向公众推广的重要元素。「表演空间是有的,如西九有茶馆剧场,大概容纳二百人,我认为那地方是适合演木偶戏的,但如果每天都有演出,演员就不足够了,我有部分团员是有正职的。」没有足够演员,难以发展固定的表演场地;而没有稳定的演出机会,自然也少了诱因吸引年轻人投身,更难说传承了,这是恶性循环的一个发展困局。
文化的守护者似乎都在单打独斗,政府的非遗政策就是「非为」吗?政府今年推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助计划」,张师傅有否听说?「这个我不知道。我知道有非遗办事处,但没有特别联络,我自己也没有主动找他们。」
张师傅传承心声
香港木偶团的师傅都较年长,如果要他们写一个好完善的计划书才批钱,对他们来说有些困难,我建议政府做一个主导计划,例如木偶传承培训班,主动邀请这些老师傅去做导师,顺道可帮这些艺团招收学员。
张师傅传承心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