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冯淑敏(左)指出,恐慌情绪会互相传染,有50多岁女病人得知长期病患者最易染疫,感到十分焦虑,令其家人也受到影响而焦虑起来。图为冯淑敏模拟诊症
疫情持续,市民长期留在家中防疫,使得与家人之间的摩擦增加,造成不少心理压力。香港中文大学医院建议市民,若与家人出现矛盾,应找人倾诉,而非独自闷闷不乐。
有心理学家表示,与家人沟通应尽量清晰表达,不要彼此之间「估估吓」,若沟通时情绪激动,应给双方一些时间冷静,「约个时间再倾」。
中文大学医院早前在社交平台直播,分享疫情下如何保持精神健康。中大医院公共卫生医学专科医生蔡晓阳说,市民困在家中防疫,容易与家人产生很多摩擦,导致很不开心,如先生与太太之间互相嫌对方烦,仔女觉得被父母时刻监视,感觉如坐监。若出现以上矛盾,她建议市民应找人倾诉,勿独自放在心中。
情绪激动时需「停一停」
注册临床心理学家陈雅文建议,在家防疫的市民可为自己定下每日时间表,知道自己下一秒有何事可做,便不会过于焦虑。每日预留一些时间做令自己开心的事,例如喝咖啡、看剧及与友人谈天,有助增加正面情绪。
至于与家人之间的摩擦,陈雅文说,各人对待事情的看法不同,因此需要沟通,若双方意见不合,争执到情绪激动,此刻需「停一停,谂一谂」,至少隔半小时再与对方继续谈判,尽量在24小时内谈妥,勿拖到隔日。可向家人提出具体需求,如想对方帮手做家务,可问:「可否帮手煮饭?」
有市民无法外出运动,导致精神不振,蔡晓阳建议市民可在家做原地踏步,若外出应首选人流稀少地方,并注意个人卫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