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有全国政协委员建议,将空间生物安全中心等科研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新基建。图为一生物安全实验室内部\网络图片
众所周知,生物技术是一柄双刃剑。但守护生物安全并不意味着要因噎废食,相反有时更需要「以攻为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党委书记赵小津表示,作为生物安全的一部分,当前,空间生物技术和安全还存在国家顶层规划缺失、研究水平较低和应用转化不足等问题。
空间生物安全是指人类开展近地空间科研和深空探测活动中的生物因素对地球生态环境、外星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潜在威胁,及对其所采取的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
「中国大规模开展空间生物研究的条件日渐成熟。」赵小津说,中国长期在轨运行的空间站将于2023年投入使用,届时或将支持在空间特殊环境下开展更复杂、更系统、更前沿的生物实验。
今年全国两会,赵小津联合其他政协委员,围绕加强国家空间生物技术和安全研究,提出多项建议。他们建议,制定空间生物技术和安全研究及技术转化的政策法规;将空间生物技术和安全发展纳入「十四五」规划和中长期发展战略;设立空间生物技术和安全专项研发基金,实施持续的空间生物安全研究与实验计划。
他们还建议,将空间生物安全中心等科研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新基建给予支持,增加空间资源投入,支持生物技术和安全相关的空间实验项目;加强国际空间科技合作,加快空间生物实验装置的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