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亏 111 亿、中国神车众泰面临倒闭危机! " 这辈子能不能开上兰博基尼,就看众泰了 ",相信这样的调侃,很多人已经非常熟悉,中国神车众泰曾以高速的销售进度赢得无比辉煌:2016 年众泰汽车销量达 33 万辆,2017 年众泰年销量仍达到 31 万辆。 近年来,众泰还曾试图 " 换标 " 君马、大乘、汉腾、汉龙品牌,不过这些品牌也难逃停工破产的命运。 曾经辉煌一时的 " 保时泰 ",能撑过这个寒冬吗? 1
艰难起步 提到众泰就不得不提到应建仁。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最爱吟诵《七律 · 长征》的应建仁,此前也是名小镇青年。 在浙江永康这座 57.7 万人口的 " 五金之城 ",倘若问起众泰,老乡们或许答不上一二;但提起应建仁,他们会像自家亲戚一样,亲昵称呼为 " 建仁 ",他的发家史,早已烂熟于心。 与生俱来热爱挑战,对资本天生敏感,在很多人看来,2017 年就过 10 亿美金身家的应建仁,理应与马云、李书福一样,成为一代浙商代表人物。
年轻时的应建仁
1992 年,踏着下海经商的时代潮流,30 岁的应建仁,赶上了永康五金制造的风口。 当时,在黄山仪表二厂,应建仁已从财务科长做到了厂长位置。为成立 " 永康长城机械厂 ",他跑遍亲朋好友,硬生生借来 8 万块,众泰母公司铁牛集团的前身就此落地。 千禧年后,汽车市场高速增长,民营老板们打起了造车主意。其中有奇瑞的尹同跃、吉利的李书福,还有做五金配件的应建仁。 他眼中,造车就像长征一样,现金、技术、牌照,是必须迈过的三座大山。应建仁财务出身,对资本领域相当熟悉,这夯实了企业早期发展的基础。 以白车身、电机等作为主营业务的金马股份,2002 年因经营不善面临退市。拿下这一基盘,既造车身又卖五金的铁牛,先后承接了江淮、菲亚特等大厂的产品设计与制造任务。从中,应建仁挖得迈向大宗制造的第一桶金。
显然,经营 " 加工厂 ",并不能满足商人们的野心。
时针旋至 2003 年,电视剧《聚宝盆》中的沈万三,让 " 浙商 " 的金字招牌誉满天下,应建仁也应声跳进造车行当。这年,众泰控股正式成立。 如何让第一款车就引爆市场?应建仁迎来首个难题。 当时,因财务问题,台湾丰田要打包出售 SUV 特锐生产线,价格非常便宜,该消息触动了应建仁的神经。 作为竞争买家,吉利、奇瑞均把轿车视为主推产品,对是否收购 SUV,始终拿不定主意。对手动摇之时,众泰速战速决,几轮谈判后,香饽饽就被幸运的应建仁收入囊中。 为确保万无一失,众泰希望将整套设备、模具,甚至技师、高管一股脑带回永康。因为," 拿来主义 " 是当时众泰让整车快速落地的最佳选择。
迁到江浙小城,台湾工程师们起初并不情愿。为解决人事困局,众泰高管们约谈了三四个颇有声望的老技师,分析特锐为何败走台湾,并承诺众泰零的部件优势,将会让该车重获新生。
当工程师们到永康实地参观后,他们对大陆民企的疑虑彻底打消。有部分人,还成为后来众泰汽车的技术中坚。 拿来主义,完美解决了初期产品落地和生产技术的难题。
2005 年 6 月 18 日第一辆整车众泰 2008 成功下线
2005 年,特锐改造的 " 众泰 2008" 成功下线,应建仁却感受不到快乐。因缺乏 " 准生证 ",该车无法上市。 为向国企寻求合作,众泰高管们接连飞往北京、长春,却屡屡碰壁。好在民营车企 " 新大地 " 敞开怀抱,打着借生产资质换钱的主意,与众泰一拍即合。 停放工厂一年后,众泰 2008 正式上市,应建仁对着全国媒体,激动吼出了心中喜悦:" 我们早就憋不住了!" 首年,这款车挂着 " 大地众泰 "LOGO 的汽车卖出了 1.1 万辆,开了个好头。 自己造的车,凭什么挂 " 大地 " 标?为让梦想照进现实,应建仁再次举起收购大旗。 2007 年,从李书福哥哥李胥兵手中,铁牛买下江南汽车 70% 股份。当年上海车展,众泰与江南同台亮相,应建仁终于长舒一口气:扫清一切障碍后," 众泰汽车 " 名正言顺,大步迈入公众视野。 2
" 保时泰 " 的高光时刻 " 买买买 " 奠定了企业基盘,在此之上,应建仁敏锐的市场嗅觉和应对转型的勇气魄力,让企业加速迎来了高光时刻。 因性价比优势,2009 年,在中亚等区域热销的众泰,出口销量占据总销量的 15%;对比目前海外销冠,奇瑞 2019 年的 9.6 万辆出口仅占总成绩的 12.8%。
2014-2015 年,众泰先后获得 4.43 亿、11.41 亿新能源补贴,同期净利分别为 2 亿、9.68 亿,多亏了应建仁的战略眼光。 有人说,风口之上,猪都能飞起来,显然同时获得市场与政府青睐,众泰汽车绝非短视。
对于众泰汽车而言,真正意义上的高光时刻是在 2016 年,那一年,众泰汽车一时风光无限,全年销量达到 33 万辆。但 50% 的同比增幅,让众泰汽车看到了未来的无限可能,另外,也坚定了众泰汽车做逆向研发的决心。几年时间里,众泰汽车就靠一个 " 皮尺部 ",完成了国内很多车企奋斗多年都无法真正在国际舞台上留名的夙愿。
2016 年之前,中国汽车汽车处于连续高速增长时刻,2017 年同比微涨,但是到了 2018 年,中国汽车市场结束了连续增长的态势,第一次出现了负增长,中国汽车市场开始由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转变。
众泰汽车 2016 年之前的连续高速增长,与中国汽车市场的大背景是一致的。众泰、长城、幻速等过车品牌,搭上了中国 SUV 野蛮高速发展的黄金十年的快车,一时风头无限。
曾几何时,利用空间、价格、配置等作为主打优势,国产品牌 SUV 尝尽了甜头。众泰 T700、T600、幻速 S3、H3 等都能月销过万,消费者十万以内就可以买到一辆中大型的 SUV。
2013 年至 2017 年,短短 4 年时间,众泰汽车不仅经历了市场规模的迅速壮大,还完成了企业上市,发布了高端子品牌,甚至还被福特这样的全球型车企看中成立了合资公司,要论风光程度,这几年,众泰汽车不比吉利、长城等自主品牌的领军企业差多少,只是,这样的风光并没有长久维持。
其实众泰一路走来,是中国国内汽车市场一个很好的折射。 3
" 画皮难画骨 " 当业绩的雪球越滚越大,造车思路上,众泰却被钉在资本运作的高度。如何快速钱生钱,在这一刻渗入了发展的血脉。 从特锐尝到 " 赚快钱 " 的甜头后,买断产品线,被应建仁看作掌握技术、实现盈利的可行方式。 2013 年,消费者敏锐发现众泰 T600" 物超所值 ":看车头,像是大众途锐;看车身,像是奥迪 Q5;8 万元超高性价,让该车迅速月销过万。 " 保时泰 " 更在 2017 年名声大噪。北京车展上,保时捷 CEO 亲临众泰展台,近距离观摩酷似自家 Macan 的众泰 SR9 后,面露不解的现场照片,瞬时登顶微博热搜。
无法稳住基盘,亦无法扩充增量,奄奄一息的 " 中华神车 ",正面临退市风险。
曾经的众泰有多疯狂,现在的众泰就有多凄凉。 实际上,众泰汽车也深知靠抄袭并不能走的长远,也并非没有想过摆脱 " 抄袭 " 的帽子,因此不止一次地表示:" 众泰会自主创新,推出更多有特色的车型 "。在 2019 年初还招来前大众首席设计师 Martin Kropp 试图自救。 可惜的是,新剑未出鞘,众泰已经支持不下去。从 2019 年下半年开始,众泰就频被曝出停工停产等消息。而这一消息也得到了众泰汽车的证实。 在众泰汽车 3 月回复深交所问询函时称,"2019 年下半年以来,公司大部分车型处于停产或者不连续生产状态,2019 年全年公司的汽车产销量较上年下降 70% 以上,导致营业收入大幅下降。" 而到了 2020 年,疫情的影响更是让众泰汽车雪上加霜。有消息称,由于众泰没有推出国六车型,无车可卖,多家工厂截止 4 月下旬尚未复工。数据显示,3 月众泰 T50 销售 56 辆,众泰 T300 销售 85 辆,众泰 T700 销售 95 辆。 今年 6 月众泰汽车披露 2019 年年报 -60 亿、-90 亿、-115 亿,在历经三次修改后,企业净利润最终定格在 -111 亿,同比跌幅 1498.98%。此刻众泰汽车市值只有 36 亿。 应建仁说,工匠精神、创造变革,是企业应对挑战的核心能力。 或许是 " 成王败寇 " 的精神烙印,或许是 " 钱可通神 " 的思维捷径,众泰汽车口中的工匠与创造,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早已荒腔走板。 如今,奄奄一息的众泰忙于自救,不过商业世界是残酷的,逐利时的七窍玲珑、抄袭时八面威风,却始终轻视长远发展和核心技术积累,退场,终究是商人们心猿意马的必然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