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05|回复: 0

为什么越来越多 95 后迷恋考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5 05: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体制外的人羡慕着体制内的安稳,体制内的人向往体制外的自由,到底是哪个比较好,怎么选择可以说是中国每一代人绕不开的话题。
然而,这道题并不是恒定的,因为选项的优劣势也一直在变化。不必因为和别人不一样而焦虑,也不要一味封闭自己,多看一点你才能多点选择。
允许自己多尝试的行动君
这一届 95 后,
开始向往体制内
正所谓 " 不孝有三,不考公务员为大。"
至今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几年前我的大学室友被其父母逼着考公务员的情景。
妈妈每天微信视频,检查有没有好好备考,家里亲戚齐上阵疯狂劝说,最后总是以一方气得挂掉视频方罢。室友不想考又拗不过,只能一边找工作一边粗略地浏览资料应付考试。
到最后,因为分数不过线才暂时打消了室友父母的念头。
除了我室友,很多年轻人也都有同样的困惑:



然而 …… 这几年情况却悄悄发生了变化。
《2019 年部分 " 双一流 " 高校毕业生体制内就业占比》发布,根据报告显示,很多的高校有超过一半的毕业生选择进入体制内,甚至有的在 80% 以上。
如果说上面这份报告学生样本不全,那么从北京大学官方发布的《2019 年北京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中可窥见一斑,北京大学取样了 9904 位北大毕业生,有近 50% 的人选择进入体制内,基本上就是体制内外一半一半。
去年,一张杭州余杭区的拟录用人员公示名单就曾引起了热议:其中八个街道办事处的录用人员竟都是清华北大的硕士,甚至是博士。
无独有偶,一张深圳中学拟招聘的 35 名教师名单也曾刷屏,在这 35 人的名单中,光是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就有 20 人,还有 1 人毕业于哈佛大学,且 35 人均是研究生学历,其中 8 人是博士,堪称顶级豪华阵容。
有人说:连顶尖学府的人都甘愿追求稳定的体制,清华北大争当老师不是浪费国家资源吗?
可是更令人深思的是,为什么优秀的人乃至顶尖学府的人都开始选择在体制内奋斗了?



电视剧《安家》剧照
而那些曾经一直和父母对抗不愿进入体制,渴望在大城市闯出一片天地的人,又怎么突然调转方向了?
互联网大厂光鲜的反面,
开始暴露了
上个月,脉脉发布的《人才吸引力报告 2020》显示,在工作幸福感与满意度的排行榜上,互联网行业在所有行业中,排名垫底。
这个结果并不令人意外。
从去年以来,关于 996 福报、大厂花式裁员、资本冷血压榨的戏码便轮番上演,争吵不休。
拼多多女孩的倒下,更是又一次揭露了资本家真实的嘴脸。
2020 年的最后一天,一名 98 年出生年仅 23 岁的拼多多女员工,在凌晨 1 点半的下班途中猝死,永久地倒在了深夜冰冷的街头。
拼多多官方账号在知乎平台回应,称 " 看看底层人民,哪一个不是用命换钱,我一直不以为是资本问题,而是这个社会的问题,这是一个用命拼的时代,你可以选择安逸日子,但你就要选择安逸带来的后果。"



一石激起千层浪,令人愤怒的不仅仅是他们对于生命的冷漠,还有他们对资本压榨的毫不遮掩。
1 月 10 日,有拼多多员工发视频表示:" 因为看到同事被抬上救护车,我被开除了。" 并透露了许多令普通打工人咋舌的 " 内幕 ",传播之快,几小时便有千万人观看。
紧接着 1 月 12 日,一位浙大毕业的前拼多多员工,在网上发表了一篇长达 1 万多字的博客《我在拼多多的三年》,详细地记录了自己工作从其乐融融到公司容不下质疑声音,变本加厉丧心病狂地加班的过程。
最后他劝学弟学妹不要重复他的路,不仅仅是因为加班,还有因为那里更多的是洗脑式的体制、集中营的生存规则,它们剥夺着你的生活、爱好乃至吃饭上厕所等人最基本生理需求的权利。
比如:无止境的加班,通宵全员加班,即便没有自己的业务,下了命令就得执行;公司非常不信任员工,补卡都需要 HR 查监控来执行;取消灵活的吃饭时间,像喂猪一样卡点进食禁止 12/18/22 点之前到取餐室等。
这也让大众对于大厂的种种美好幻想也进行了一次新的洗礼。
正如三表龙门阵说,上市企业的光环和门槛,很容易敲碎 958、211 人才的骄傲和自矜。
你会听到这样的声音:" 这份工作足够光鲜,跑赢了众多的年轻人才获得的,是更优秀的才配拥有的。" 最优秀的人拥有了最光鲜的工作,这份工作便有了天然的责备豁免权。
对未来的憧憬有多热切,梦想坠落的速度就有多快。
刚毕业总是心比天高,然而大厂繁杂的业务线和众多的部门决定了大多人的 " 螺丝钉 " 体制。梦想被击碎,跌落谷底后却也不一定能够绝地反击,随之而来的还有疯狂的加班和内卷。
身体每况愈下的焦虑,35 岁无法升管理层的恐惧、一线城市无法落脚的漂泊感,逐渐成为大厂员工无法逃避的问题。



当然社会大体制的分工下,人人都是螺丝钉,在企业里更是如此,可是螺丝钉之间也有大区别之分,关键部位的螺丝钉自然也是强于无关紧要的螺丝钉,可重要的螺丝钉不过也就寥寥无几。
在时间精力成本的消耗下自然是熬不过一年一年涌进的新鲜血液,也争不过那些专业能力本就比自己强和 " 天赋异禀 " 的其他同事们。
最后不得不面临一个对自我打击之深的难题:承认平庸和现实。
作家海明威曾在《流动的盛宴》里写过一句话:
" 假如你曾去过巴黎,这辈子巴黎都会在你左右。"
20 世纪 80 年代,许多冲着这句话千辛万苦赶赴巴黎的日本人,因为巴黎和想象中的模样大相径庭,最终患上了 " 巴黎综合征 " ——一种由于预想和现实间巨大差异而引发的心理疾病。
互联网大厂已然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高薪的羡慕稳定,稳定的羡慕高薪,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看似焦虑,更多是人云亦云后的迷茫。
体制内 vs 体制外,
没有一成不变的最好选择
有一段时间,我身边很多朋友陆续辞职回家考公务员,让我很慌。
我慌的是,越来越多的人跟我选择不一样了,我慌的是,越来越多优秀的人去体制内了。
强烈的对比是之前互联网大厂的挤破头,现在成为了体制内强烈的竞争和挤破头。
当我在群里表示不解时,我闺蜜说了一段话让我很有启发:
" 优秀的人去体制内其实是好事,品学兼优的人去考公务员,公务员系统越来越好,这样国家才能越来越好。但是如果你觉得自己不适合,也不用太在意,选择自己喜欢的就好。"
那一刻我发现,其实真正的焦虑是因为每个人都有从众心理,尤其是连接身边人的从众心理。
体制内的稳定和待遇好,互联网大厂的剥削和紧张可以说是一直存在的,只是现在信息化时代的加剧,把这些无限放大化了,作为我们个体来说总被信息化所裹挟的。
不仅仅是因为和别人不一样的慌乱,还有我们害怕试错成本的慌乱,但其实人生从来都没有一蹴而就的对与错。
还记得小学语文本上的《杨桃》吗?
"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觉得自己画得很准确,当我把画交出去的时候,几个同学哈哈大笑起来:‘你这是杨桃吗?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然后老师让其他同学坐到我的位置上,他们看到的就是五角星。"
你可以选择你以为的,但是也不要一味的排斥拒绝另一种可能性。
当自己选择享受体制内的健全与相对舒适时,也就断然无法感受到体制外的挑战与情绪价值上的高额满足。然而年轻时爆炸般的冲劲,也无法成为源源不断的永动机,走一步看一步也不见得是多么不堪的后备之选。
正如《谁动了我的奶酪 2》里所说 " 选择一个新观念,改变你的想法并不意味着改变你的本质 "。
接受一个曾经不认可的观念,不代表对不起自己,也不代表承认自己以前的想法是错误的。
当初坚信泰塔尼克号 " 永不沉没 ",没有准备足够的救生艇的人,不也受到了惨痛的代价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9-28 03: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