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55|回复: 0

一个北大精神科医生自曝:你们所谓的好孩子,长大都送到了我这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31 10:2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为父母,我们能给孩子最好的东西,不是分数,不是金钱,而是主宰人生的能力。
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精神科医生徐凯文在一次演讲中呼吁:
" 真的要救救孩子!他们带着严重的问题进入高校,被掐着脖子的教育摧残了 ……"



现在的孩子,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他讲了一个例子,有次他和家人外出度假时,收到一个有自杀倾向学生发出的求助:" 我现在手里有一瓶神奇的药水,不知道滋味如何。"
得知这孩子手中的水是氰化钾,能十秒钟致命,他立即开展了最长距离的危机干预。
最后,孩子救回来了,是个非常优秀的学生。
徐凯文在多年的工作中发现,这些名校中最优秀的学生,智商高、情商高,成长中没有明显创伤,但内心却是空的。
就像孩子自己说的:我不知道我是谁,我不知道我到哪儿去了,我不知道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徐凯文将这种心理症状,称作" 空心病 "
空心的孩子不知自己是谁,不懂为何而活。生命对他们来说,充满了迷雾且没什么意思,于是越活越想一了百了。
更让人惊恐的是,据数据统计有这样症状的孩子并不在少数。
光是北大新生中,就有 30% 认为自己的人生没有意义,还有 40% 则认为活着本身没有价值。



这些孩子在旁人眼中优秀非凡,本是社会上备受期待的未来国之栋梁。
但他们却生病了,而且病得如此严重。
这是何等的讽刺,又是何等的悲哀。
教育专家萨提亚认为,如果孩子出问题了,那一定是父母的问题。
每个患上 " 空心病 " 的孩子,背后都藏有父母冷漠的影子。
01
多少求救信号
被 " 矫情 " 掩盖
许多父母能为孩子上刀山下火海,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但爱子如命的他们,却不能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
微博上,有个令人难过的视频。



视频中,女孩鼓起勇气告诉妈妈:自己得了抑郁症,并且在过去的 7 年里,一直有结束生命的想法。
她以为自己会获得拥抱,获得心疼,获得理解和鼓励。
但妈妈却回答:" 你总是陷入这样的困境中。你说你想要得到别人的帮助,又说不想继续活了,或者你不想这么做,你就 …… 不能自己忍着吗?"
妈妈的话音刚落,女孩眼眶瞬间就红了。
明明是在求救,却被认为是无病呻吟。
甚至连倾诉的权利都被否决,从此只能自生自灭。
父母如此残忍却不自知,但翻看评论区才发现:
现实中这样的父母比比皆是。



当我告诉我妈,我有抑郁症后,妈妈却说:
" 那肯定是你有问题。"
" 是你太脆弱,我没错。"
言下之意,不过是你太矫情了!为什么别人都没事,就是你事多?
父母无视孩子的声音,反而一再要求孩子不要任性、不要无理取闹。



一对中年夫妇原本也是如此,直到女儿音讯全无,才意识到事态严重。
女儿很早就向父母表示,自己可能患上抑郁症了,并多次请求父母带自己去看心理医生。
但父母对此不理不睬,甚至竭力回避。
母亲觉得,女儿这样的行为太不争气,令当妈的失望了。
父亲觉得,女儿小题大做,事情要是传出去,脸都被她丢光了。
如今两人后悔莫及,却不知是否还有补偿的机会?
父母没想到,孩子看似轻飘飘的几句话,竟然承载了生命的重量。
可惜时光不能倒流,失望的孩子再难找回期待。
02
空心病的孩子背后
往往藏着生病的父母
中国家长有个普遍存在的误区:
为了孩子能有美好将来,倾其所有培养 " 模范机器 "。
以爱之名对孩子提出无休无止的要求,殊不知这样的爱越用力,越令人窒息。



就像那个向徐凯文博士求救的学生所说:
" 学习好工作好是基本要求。如果学习好,工作不够好,我就活不下去。但也不是说学习好、工作好,我就好了。
我不知道为什么要活着,我总必须在各方面做得更好,但是这样的人生似乎没有尽头。"
在父母的指令下,孩子辗转不同战场疲于奔命,但终有一天会精疲力竭。
还记得那个写下 " 万言信 " 的王猛吗?



他从小到大都是 " 别人家的孩子 ":高考状元、北大学霸、留美名校研究生
能培养出如此优秀的儿子,可想而知父母内心有多骄傲?
但王猛却突然不再回家,甚至拉黑了父母所有的联系方式。
如此行为无异于是宣告断绝关系。
父母不明白用心栽培成才的孩子,为何一夕却变成不孝的白眼狼?



但看完王猛的控诉信后,才明白父母才是破坏亲子关系的主导者。
为了训练儿子听话学习,王猛父母实施 " 高压高权威 " 政策:
强迫儿子穿反性别衣服,时常对儿子语言暴力,无视儿子意愿窥视其隐私。
当王猛奋起反抗,捍卫自身权益时,父母却怒斥:" 最卑贱的狗才想要什么公平!"
面对儿子的种种控诉,王猛父母并没有动容,反倒认为是大学控制不够,才让儿子变坏。
有些孩子一生都在等父母道歉,但有些父母却终生都不会意识到。



就像电影《阳光普照》里的阿豪,他不敢不优秀,不敢不懂事,不敢惹麻烦,因为父母说:
" 你不能停下来,爸妈把全部的爱给了你。弟弟不成器,只能靠你了,你是我们全家人的希望 ……"
他一直渴望能躲到阴影处,希望父母能允许自己喘息一会。
但阿豪并没有得到怜悯,依然只能做 24 小时不间断的太阳,明亮温暖,阳光普照。
最终被消耗殆尽的他,在一个深夜里默默跳楼自杀,结束了看似 " 完美 " 的一生。
太用力的爱是一场伤害,将孩子压榨成 " 空壳 " 越推越远。
不得放任的乖孩子是可怜的,他们被迫成为承载扭曲爱意的容器。
03
" 坏孩子 " 也能活出自己的精彩
" 坏孩子 " 就没有春天吗?并非如此。
韩寒就一路反叛,活出了不同凡响的精彩人生。
他从不屑做模范生,更不愿意讨好卖乖,仿佛生来就是个怼天怼地的狂人。



读高中时,进校第一天的自我介绍就猖狂至极:
" 大家好,我是韩寒。从今往后,松江二中写文章的,我称第二,就没有人敢称第一。"
虽然他文章的确写得出彩,却并不影响老师讨厌 " 刺头 ":经常迟到翘课,功课一塌糊涂,隔三差五和老师争吵。
后来,韩寒干脆主动退学。
对此,他没有和任何人商量,就只是通知了父亲一声。
辍学后,他靠写作赚足了财富,但名声并不好听。



主流媒体视他为 " 毒瘤 ",因为他公然挑战 " 教育权威 ":大喊七门红灯照亮前程。
试想如果每个孩子都效仿韩寒,那岂不是天下大乱?
后来,复旦大学破格录取他,就暗含 " 收编 " 之意。
但韩寒并不买账,毫不留情拒绝了:" 我野惯了,而且复旦缺乏诚意又动机不明。"



很难想象如此叛逆的他,早年曾踏实当过几年的好学生。
就连父亲也想不起来,儿子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变狂的?
但他却给了韩寒极大的信任,无论是休学或拒绝复旦,他都从未阻止。
陪儿子办休学遭冷遇,他也没有责怪,反而郑重嘱咐:
" 从这里出去以后,你就要靠自己了。人家笑你一次,就不能让人家再笑你第二次。"



当别人质疑韩寒是不是连父母的话也不听?
他回答:" 我们的话也不一定对,他不听有不听的道理。"
正是由于父亲的开明,才打开了韩寒传奇的一生。
也是父亲的信赖,让韩寒能一路高歌猛进,坚持自我。
如今,人到中年的韩寒变了。
有人感叹:" 韩寒把吹过的牛皮都实现后,居然不狂了,实在神奇。"



而韩寒则坦然回应:" 若拘泥于一定要跟 15 岁时一模一样,那我就真的没有成长了。"
不乖的小孩把握自己人生的能力,不仅不差还令人惊艳。
也许父母应明白,人生不是操控出来的,孩子也有权自主人生。
有些时候,我们多给孩子的一点信任,将换来一个灿烂的春天。
04
放手,不等于放纵
作为郭德纲的儿子,一直活在爸爸名声之下的郭麒麟,近年颇有一种破茧成蝶的趋势。
他以教养出圈,以学识服人。
在《密室大逃脱》中,频频惊艳观众:《木兰诗》背诵张口就来,秒解数学题仿佛范思辙附体,猜地名时如同活地图 …… 轻轻松松带飞全场的他甚至被同场嘉宾评论:" 是被艺人耽误的科学家。"



在《最强大脑》节目里,一句点评惊艳全场:" 道家说老子一气化三清。希望这一气,对你来说是气势,也是气运。"
在《做家务的男人》里,面对售价几千的扇子,他淡定表示 " 这正常,好扇子可贵了 ",看到亮晶晶的扇子脱口而出 " 洒金 " 工艺而得到专业人员的赞赏,面对书法大师也能以" 舔笔 "" 斩卷 "等专业名词流畅交流 ……



如此亮眼的表现,完全掩盖了他只有小学学历的背景。
这背后,离不开郭德纲 " 收放有度 " 的教育观念。
郭德纲在面对郭麒麟辍学的决定时,他选择尊重,但也立下了规矩:" 人可以没文凭,但不能没文化,可以不上学,但不能不读书。"
郭麒麟初中之后就没再继续上学,郭德纲秉持 " 在学校不读,在家也要读 " 的态度,时不时地会给儿子布置一些 " 家庭作业 "。
一次采访中,他说:" 最近留的功课是读《二十四史》《清史稿》,读完这些东西,我给不了他文凭,但这些东西他会受用终生。"
从二十四史到四书五经,再到诸子百家、人物传记,郭麒麟的学习从来没有因为离开学校而终止。
放手,不代表放纵;自由,也可以有度。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放手。
但放手并不意味着放纵,管教与信任并不冲突。
作为父母,我们需要在大是大非前,帮助孩子明辨是非,立下规则。
孩子会在规则之下,自由探索自我价值和人生意义。
尼采说:" 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能坚守任何一种生活。"
当孩子心灵有力量,对人生有自己的追求,就有能力把握自己的命运。
作为父母,我们能给孩子最好的东西,不是分数,不是金钱,而是主宰人生的能力。
愿每个孩子都能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2-23 16:5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