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48|回复: 0

物价涨得这么快,月薪几万才能身心不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5 05:04: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好不容易买次菜,怎么菜价涨得这么厉害。/《三十而已》
物价的涨跌带来了不同地区、不同家庭、不同行业间生活的分化,也带来消费理念的分化。无论如何,现代消费社会的精神面貌都被疫情打散重构了。
岁末年初,本该是家家户户存货采购的日子,可今年的物价却让人有些捉襟见肘。
菜市场里,不仅猪肉涨价了,连最常见的蔬菜鲜果价格也都是肉眼可见地上涨。人们逛了一圈菜市场,看看显眼的价格标签,再瞅瞅自己口袋里若有似无的年终奖,不自觉就缩减了各项年货预算。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20 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了 2.5%(一般定义 CPI 超过 3% 为通货膨胀)。食品烟酒价格上涨 8.3%,其中,粮食价格上涨 1.2%,鲜肉价格上涨 7.1%,一直备受关注的猪肉价格更是上涨了 49.7%。
斗转星移,平民偶像杨超越口中的 " 一百斤玉米只能换三斤猪肉 " 马上就会成为历史,一直用来调侃低价商品的词语 " 白菜价 " 也将被重新定义。" 吃 " 这个涵盖众多人类生存基本要义和群众生活美学的汉字,会不会成为很多人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



二师兄,你还是这么贵。/图虫创意
展望 2021 年的物价,情况好像也不大乐观。1 月 15 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表示,总体来看,2021 年我国的物价水平大概会保持温和上涨,受上年同期基数影响,预计全国 CPI 涨幅会出现一个先升后稳的走势。
温和上涨、阶段性上涨、季节性上涨,在物价这个话题上,总能出现很多普通人认知范围之外的新词汇。但不管物价是以什么形式上涨,居民最关心的问题始终不会改变:什么时候工资涨幅能跟上物价涨幅?



2021 年,物价上涨之年?
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去年 1 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 5.4%,是 23 年以来第三次超过 5%(一般定义下的严重通货膨胀线)。
疫情缓和之后,中国经济抢先恢复,成为全球唯一一个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但经济复苏过程中,一些结构性问题开始凸显,经过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最终映射到居民的日常生活,也就是物价的变化上。
春江水暖鸭先知,爱钱又爱吃的中国人,总能敏感地察觉到市场价格的变动。
去年底刚搬到北京的张琛,第一次感受到了北方冬天物价的高昂。打开网上超市,鸡蛋价格由去年 12 月份的 5.99 元 /10 枚,涨到现在的 9.9 元 /10 枚,600g 香蕉的价格由 5.5 元涨到 6.8 元,猪肉价格则涨到每斤 35-50 元不等。



逛菜市场的乐趣,因物价上涨而消减大半。/ unsplash
据《经济日报》报道,北京菜价高的一部分原因,是今年冬天强寒潮天气和北方疫情反弹。以北京新发地市场为例,来自河北石家庄、邢台的长途车辆在国内蔬菜运输中占比超过 40%,受寒潮天气和疫情影响,农产品运力不足,菜价因此上升。
物价上涨现象并不只存在于寒冷的北方。家住上海的陈娇下班途中罕见地逛了一次菜市场,吃惊发现排骨已经涨到 60 元一斤,猪颈肉排 40 多元一斤。



几乎所有菜价都有所上涨。/ 受访者供图
更温暖的南方,物价涨幅也不遑多让。近日,口味挑剔的广州市民发现,市场上的活虾价格明显上涨,九节虾一下子就由 90 多元 / 斤,涨到 120 元 / 斤。据说,这和冷链不安全,进口冻虾销量下滑有关。
据农业农村部公告,1 月份全国 " 菜篮子 " 价格指数为 141.54,环比上涨 12.85 个百分点,同比上涨 8.17 个百分点,28 种蔬菜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青椒、冬瓜、洋白菜的上涨幅度超过 30%。
与此同时,躲在食物背后的资本和企业却好像等来了春天。此前,白酒界的标杆茅台盘中涨破 2000 元。1 月 25 日 ,有 " 猪茅 " 之称的牧原股份发布公告显示,公司预计 2020 年利润同比暴增 341.58%-374.29%,日赚近一亿。
一片涨声的股市和老百姓的日常隔着一道天然的沟壑。后者仍然身处被 " 蒜你狠 "" 姜你军 "" 向钱葱 " 支配的恐惧之中。



没钱还得吃粗粮。/《武林外传》
物价上涨的情况会一直持续吗?2021 年会是物价上涨之年吗?通货膨胀会不会成为中国人的长期担忧? 去年 11 月,央行发布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时称,中长期看,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不存在长期通胀或通缩的基础。
有财经专家分析,2021 年通胀是修复性涨价,不会是货币政策 " 前松后紧 " 的掣肘," 再通胀 " 会温和而来,而 " 高通胀 " 无需担忧。这倒和 "2021 年物价温和上涨 " 的说法不谋而合。
12 月,海南、重庆等 9 省 CPI 连续两月同比负增长,似乎给了物价下跌一些希望。但想要等到我们真正实现买菜自由、随心采购,或许还需时日。



多年之后回头看,刘星家其实超有钱,每天都大鱼大肉。/《家有儿女》



工资跟不上物价,所有人的难题
2020 年,粮食危机和消费问题曾引发一波又一波的担忧。
年初,联合国粮食计划署就警告各国,警惕粮食危机,保护粮食供应链安全。
上半年,为刺激民众消费,各大城市开始发放各种形式的消费券,报复性消费还是报复性存钱,一时在网上吵得热火朝天。



食物浪费仍然是全球范围内日益严重的环境、财政和社会问题。/ 图虫创意
下半年,官方开始呼吁遏制餐饮浪费现象,节约粮食,大胃王式吃播被处罚、管制。
年底,受寒潮天气、疫情反弹和节日影响,物价温和上涨,打工人只能再次发出熟悉的感叹:工资涨幅永远跟不上物价涨幅。这已经成为大部分奋斗的年轻人无法逃避的难题。
近日,陆金所和脉脉联合发布《2020 职场人年终奖真相调研》,结果显示,超过三成的职场人今年没有收到年终奖,半数职场人年终奖数额少于或等于一个月工资。四成参与调查的人表示会用年终奖投资基金。
这或许意味着,在全球经济下行的市场环境下,人们的花钱选择逐渐趋于保守。



2021 年,保住工作最重要。
但市场不会因为你的保守消费就改变自己的运行逻辑,物价该涨照样涨,受制于此的餐饮公司,比如海底捞、西贝等著名连锁品牌,也在堂食恢复后选择上调部分菜品价格,因此在互联网上收到一片骂声,西贝随即调回原价,并发表道歉声明。
既然无法开源,物价短时间内也不能回落,那人们只能把心思放在节流上。省钱这件事,中国人擅长。
郝萍是某互联网大厂的一名新职员,最近北京上涨的物价让她放弃了点外卖和自己做晚饭的想法,为了省钱,她几个月前开始吃公司的晚餐,虽然味道差一些,但一个月下来,也能省下一千多块餐费。有时加班晚了,她甚至会等到公司十点开放夜宵,吃完再回家。
像郝萍这样的年轻白领还有很多。他们来到大城市打拼,房租、通勤和伙食已经占据他们日常支出的绝大部分,而物价的温和上涨、外卖店家动辄几十元起送的规则,也能成为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日子不就是这么一天天过下去的嘛。/《奶酪陷阱》
有人悄无声息地取消了自己的下午茶和夜宵;有人干脆连早餐都不吃了,周末尽量减少外出社交,有人买来锅碗瓢盆,开始学习厨艺技巧,平时能不点外卖就不点外卖。
更有甚者,偷偷加入豆瓣 " 抠门男性 / 女性联合会 ",学习如何在少得可怜的存款里榨取剩余价值,比如如何营养健康又方便省钱地吃一日三餐、如何用 1.5 元理一个头发、如何改换中国移动的八元套餐 ……
这或许是年轻白领面对物价飞涨的一种精神胜利法,也可以被看做社畜们在不稳定现实下的一种自娱自乐,毕竟,这比安慰自己 " 工资总会涨的,物价和房价总会下跌的 " 更加现实。



吃完这一口再说。/《天下无贼》



疫情的 " 余波 ":消费分化
除了居民生活水平的下降,物价上涨还带来了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财富分化。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 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2189 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速 2.1%,只有 GDP 增速的一半。
有分析称,2020 年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基建、房地产以及一些新兴产业的拉动,不同行业和地区间的不平衡非常突出。
而且,去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数是 27540 元,中位数是平均数的 85.6%,2019 年,这一数据为 86.3%。这意味着,最有钱的那一撮人经历过疫情,可能变得更有钱了。



2020 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数与中位数。/ 国家统计局
物价上涨又给这种分化加上砝码:疫情造成的 " 社会休克 " 可能进一步拉开经济上的差异,财富鸿沟扩大又给国民经济更长远的复苏带来阻力。在这个过程中,一项重要因素就是消费。
资深媒体人郭晏平认为,房价上涨,会出现囤房炒房和老百姓倾其所有供房的情况,但是 " 物价上涨,会出现巨大的两极分化,有钱的并没有那么大的消费欲望,而没钱的只要不饿肚子 "。依靠家庭的学生和背负贷款的上班族,身处中间,人人都在参与 " 一堂新时代的金钱物质实践课 "。
据统计数据,2020 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 21210 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一年实际下降 4.0%。其中,人均衣着消费支出、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交通通信消费支出、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提振居民消费信心得从各个方面努力。/《西虹市首富》
越来越多人不再轻易花钱,各种消费节和消费券终究是过眼云烟,短暂的物质狂欢过后,在现实生活的面前,很少有人敢于撒开手来大胆消费。
物价的涨跌带来了不同地区、不同家庭、不同行业间生活的分化,也带来消费理念的分化。
大部分人的财富焦虑从房价、股价的涨跌,转变为基金是否为中低风险、每月工资是否按时到账、今天菜市场的物价会不会下降,而去年逆势上涨的奢侈品和豪车销售数据,也明晃晃地摆在那里 …… 无论如何,消费社会的精神面貌都被疫情打散重构了。
希腊神话中,西西弗斯不断重复地将一块巨石推上山顶,夜以继日、永无止境,这是众神对他的惩罚,他的生命就在这样一件无效又无望的劳作当中慢慢消耗殆尽。
但加缪却认为,这块巨石上的每一颗粒、这黑黝黝的高山上的每一颗矿砂唯有对西西弗斯才形成一个世界。他爬上山顶所有进行的斗争本身就足以使一个人心里感到充实。应该认为,西西弗斯是幸福的。
如果你在物价上涨中,暂时还没能感受到这种周而复始的幸福,那么回想过去几年的房价,是否会有更深切的体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6-25 17: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