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47|回复: 0

经济日报再谈特斯拉现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4-30 02: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海车展已落下帷幕,但 " 车顶维权 " 引发的风波还在发酵。随着特斯拉无条件上交数据,舆论从此前的 " 一边倒 " 开始分化。一部分人认为,维权女车主很多话经不起推敲,前后矛盾,有车闹之嫌;另一部分人则怀疑,特斯拉可能篡改数据,车辆仍存在 " 刹车失灵 "。而更多企业和人员的 " 被卷入 ",使得整个事件扑朔迷离。
要平息当前舆论,还公众真相,关键是要拿出对事故车辆令人信服的检测和鉴定结果。按照目前进展来看,可能还需要时间。这既取决于厂商和消费者是否能更有效沟通,尽快确认有资质的第三方权威机构进行检测,也与双方及交管部门能否提供更详尽的证据紧密相连。



上海世博特斯拉中心的 Model Y 汽车。丁汀摄(新华社)
应该说,对于传统燃油车,我国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检测能力已相当成熟。但对于智能汽车,检测机构的能力并没有跟上产业发展速度。特别是在国内外智能汽车检测标准和规范都没有出台的背景下,如果消费者能提供此次行车记录视频,无疑有助于降低检测与研判难度,提升鉴定结果准确性。
如何加强数据监管和畅通消费者维权通道,是我们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构建良好汽车消费生态和文明进程中必须作答的考题。
每一次冲突升级,都暴露出现有法规对智能汽车的监管难题。随着 " 软件定义汽车 " 时代的到来,车辆产生的大量数据究竟该由谁来保管?如何使用、管理和监管这些数据?尤其是发生事故后,该如何对数据进行公开,以及公开到什么程度?显然,要回应好公众的这些追问,就必须加快构建适应智能汽车产业发展,确保数据安全,满足政府有效监管的数据管理体系



人们在特斯拉展台参观特斯拉 Model X 汽车。丁汀摄(新华社)
与真相如何、数据是否真实相比,此次 " 车顶维权 " 最令人担忧的是,它在某种程度上又强化了 " 越闹才会越被重视 " 的维权错误认知。这其实也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毕竟,消费者不能以触及法律底线的极端方式,靠 " 闹 " 来获利,这也有悖于我们倡导的汽车社会文明。
不得不说,像汽车这样的产品,本身设计和制造就比较复杂。再加上使用场景的不确定性,出了事故,单靠消费者的知识结构,有时还真难以和厂家诉清。这就需要借助专业的组织和力量,比如地方消协,甚至监管部门更主动地作为。倘若能用科学的数据、清晰的事实,及时厘清责任归属,也许 " 车顶维权 " 风波就不会发生。
此次车主 " 车顶维权 " 赚足了眼球,也消耗了大量社会公共资源。事实上,无论是对特斯拉,或是车主而言,双方都在这场风波中付出不小代价。可以说,维权车主踩的不仅是特斯拉一辆车,而是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和消费维权中的多个痛点,全社会都在为此交学费。如果我们只是满足于看热闹,不能从更深层次上反省特斯拉现象,从而进行系统改进,就很难确保下次不重演类似过激维权事件。这个学费交得就很不值!
当前,我国新车年产销量已连续 12 年全球第一,汽车保有量也已超过美国,处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关键期。汽车强国不仅在于技术硬实力的支撑,还有文化软实力的涵养。而市场秩序和消费生态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离不开企业、消费者、第三方机构和监管部门共同维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2-22 12: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