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跟随父亲出席董事会的杨惠妍,对于资本市场的玩法可谓了如指掌。
近几年内,她曾推动博实乐教育集团及碧桂园服务成功上市,在碧桂园的资本化运作中出力不少。 目前,碧桂园服务(06098)已成物业第一股,总市值 2274 亿港元。与此同时,碧桂园(02007)股价却略显低迷,股价仅为碧桂园服务 1/8,总市值比后者低近 213 亿港元。 为了提振股价,杨惠妍最近密集增持自家股票,一年内出手 42 次,斥资近 50 亿港元。 目前,杨惠妍在碧桂园的持股比例已提升至 59.34%,但似乎,并没有改变什么。
杨惠妍 " 抄底 " 自家股票
5 月 6 日,地产股普遍报跌,碧桂园也不例外,收盘时录得微跌 0.32%。 第二天,杨惠妍斥资 9880 万港元增持碧桂园 1038.9 万股,持股比例进一步从 59.32% 增至 59.34%。 这已经是杨惠妍今年的第 8 次出手,在此之前,她已经花了约 13 亿港元。
3 月 26 日,杨惠妍进行了今年第一笔也是最大一笔增持,以约 4.7 亿港元增持 4931 万股。
消息一出,业内便称杨惠妍在 " 抄底 " 自家股票。 3 月 25 日,碧桂园集团发布了 2020 年全年业绩,自 2008 年以来,集团首度出现营收及利润双下降。当天,碧桂园的股价最低跌至 8.82 港元 / 股,创下近一年来的新低。 自此,杨惠妍开始了增持之路,想要提振碧桂园低迷的股价。 3 月 26 日至 4 月 8 日,杨惠妍连续 7 个交易日增持碧桂园股票,出手十分阔绰,增持金额高达 13 亿。 大股东增持,能给投资者一种无形的信心,在杨惠妍多次增持之下,资本市场也有所反馈,3 月 26 日至 4 月 8 日,碧桂园股价涨幅达到 11.11%。
但是,同一种伎俩在玩第二次的时候,信服力就没有那么强了。
相隔一个月再增持,除了 5 月 7 日录得 0.85% 微涨后,其后的 3 个交易日,碧桂园股价均录得微幅下降。 若把时间线拉长,我们可以发现,杨惠妍的增持之路其实早于去年 9 月便已开始。 据 ZAKER 新闻不完全统计,2020 年 9 月 -12 月,杨惠妍每个月都在增持自家股票,增持次数达到 34 次。
年初消停了两个月后,因为一份不太好的成绩单,杨惠妍又再次密集增持。
但即便杨惠妍再怎么努力,碧桂园近一年的股价,也没有达到她的理想成绩。 据同花顺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内房股中有 68 家股价上涨,其中有 25 家上涨幅度大于 15%。 与此同时,截至 5 月 14 日收盘,碧桂园今年录得 12.78% 的跌幅,在 TOP10 房企中,跌幅排名第三位。 资本市场对一家企业的信心,很大程度来源于企业的盈利能力及未来发展趋势。 在碧桂园首现营收及利润双下降及棚改红利逐渐消失的背景下,即便杨惠妍密集增持,依旧提振不了投资者的信心。
棚改红利消失 碧桂园焦虑加倍
碧桂园走的一直都是 " 农村包围城市 " 的路线,对于三四五线小城市十分执着。 亿翰智库数据显示,2020 年碧桂园新增的土地储备中(按权益金额),65% 的土地储备位于三四线城市。 过去,棚改政策刺激了三四线城市房价,也成就了扎根于此的碧桂园。 而 2019 年以来,棚改市场规模便呈趋势性下滑。克而瑞数据显示,2020 年共计 73 城棚改计划开工量已不足 1 万套,占比 66%,更有 19 城棚改全面清零,主要集中在广东、河南两省。 克而瑞地产研究中心分析认为,随着棚改所带动的大批增量购房需求快速抽离,或将加剧三四线城市市场下行压力。 在 2020 年碧桂园的业绩报告中,也正正验证了这一点。 碧桂园2020 年度的交付物业所确认收入的平均销售价格约 7980 元 /㎡,对比 2019 年度 8407 元 /㎡有所下降。 在棚改红利逐渐消失的背景下,碧桂园模式在资本市场上也逐渐 " 失宠 "。 虽然近几年碧桂园一直在谋划多元化发展,但 2020 年碧桂园 97.% 的收入都来源于物业销售,仅有 2.9% 来源于建筑及其他分部。 在此之中,让市场看到一个新的模式,或比靠大股东增持更能提振股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