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49|回复: 0

百亿“ 17 年蝉”破土席卷美国多州,美国仁终于决定用吃解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5-24 07: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话说,
最近在美国多达 18 个州,"17 年蝉 "" 出土 " 了!





( 本文有大量昆虫密集出现图谨慎观看! )
( 本文有大量昆虫密集出现图谨慎观看! )
( 本文有大量昆虫密集出现图谨慎观看! )



这种蝉不同于我们常见的每年生蝉,它们每隔 17 年才从土里出来一次,也就是说,上一次群众见到它们已经是 17 年前的 2004 年了,而下一次见到它们也只有等到遥远的 2038 年!
今年的 17 年蝉被科学家命名为 "Brood X",



这个 "17 年一遇 " 的过程是这样的,
在这 17 年蛰伏土壤期间,蝉若虫(幼虫)以吸食树木根部汁液为生,等到 " 约定之年 " 的那个春天,一旦土壤温度来到了怡人的 18 度,这些若虫就开始如雨后春笋一样从土里蹦出!



听起来是不是还蛮特别的?



实际上,这些 17 年蝉在地面上的生命只有短短 6 周左右,之后它们就会面临无法逃避的死亡,
但它们短暂的存在也并非只是为了完成 " 惊鸿一瞥 " 的目的,在它们身死形灭之前,它们早已将下一代的希望播种在了大地之上——
将接近现有种群数量 300 倍的下一辈虫卵偷偷塞进树枝里,等待它们在 17 年后从地下冒出,接下来的成功羽化!





科学家也有感慨,"17 年蝉群生是世界上最不可思议的动物现象之一。我们很少有人可以远程旅行去看世界上各种自然奇观,比如非洲的大规模迁徙或斯里兰卡的大象聚会,但如今,我们非常荣幸能够在自己的后院看到这种罕见的奇景!"



不过也有科学家感到对 17 年蝉的生存机制的深深疑问,
西弗吉尼亚大学森林病理学和真菌学副教授马特 · 卡森(Matt Kasson)表示,
" 一群昆虫在地下呆了 17 年,然后决定上来,这真是奇怪。"



科学家很兴奋,小学生更是怀着强劲的好奇心,对 17 年蝉止不住上手了,









家长不禁感慨,这 17 年才发生一次的事件注定让孩子们会牢记这个特别的夏天。





不仅科学家和小学生,很多成年人也是对今年出土的 17 年蝉很是感到新奇,



" 就让你们坐在我脸上吧 "





" 看我的 jio~"



四脚兽也大多对这种毕生未闻的奇怪生物产生了念想,
" 你是个啥???"







不过,17 年蝉除了特别和 " 珍贵 ",对于昆虫密集恐惧症的童鞋来说就不太友好了,



一只蝉大家可能还能勉强一睹芳容,
一群蝉,就不是认真欣赏了——
毕竟,已经死掉的母蝉 17 年前可在树枝里投下了最多 600 颗蝉卵!
专家估计,今年美国的 17 年蝉数量应该以百亿级来计量,





( 无处不在的蝉蝉 )
而如果身临其境,群众们感到的也不仅是害怕了——
快被吵死了!
切身体会过 " 知了就是夏天 " 这句话的童鞋们,应该都对那聒噪的夏日时光印象深刻,
雄蝉在 " 唱歌 ",大家的耳朵在受难,



1633 年,马萨诸塞州的第一任州长威廉 · 布拉德福德(William Bradford)写道:" 整个 5 月份,有大量的苍蝇 ( 那时候人们还分不清楚蝉、蝗虫这些’长了翅膀的密集昆虫’ ) ,像是大到黄蜂或大黄蜂的飞虫,它们是从地上的洞里出来的 ……
它们吃了绿色的东西,并发出持续不断的吼叫声,使所有的树林都响起来,并准备让听众耳聋。



而科学家警告,如果某人直接站在充满了蝉的大树下,ta 的耳朵可能会遭受高达 90 分贝的噪音污染,
" 摩托车可以发出高达 95 分贝的噪音,而如果你在这种环境中呆个 50 分钟,你的听力可能会受损。"
除了噪音污染,而当蝉这种生物还会出现神奇的脱壳过程,这观感 …



这从坚硬的盔甲里焕然新生的奇特生物,有些让人陌生,还有点让人害怕 …



( 别怕第一次看到这的不仅是你本人! )



毕竟,我们熟悉的蝉大部分是这样的——



实际上,这些颜色 " 诡异 ",形态也奇特的蝉正处于刚脱壳完成后的 " 新生 " 状态,
令人称奇的是,在不到 12 小时的周期内,这些上午还柔软无翼颜色诡异的蝉就进化成了我们熟悉的模样!
这是蝉在脱壳后飞速完成外骨骼硬化过程后的效果,
和虾、螃蟹等甲壳类动物相似,蝉实际上也是一种节肢动物。



甚至,和虾蟹相似的还有——蝉这种节肢动物的 " 人为用途 " 可是 " 很广 ",



( 比如,喂鸡 )
再比如,被人类之胃消化掉 …
没错,任何大量密集繁衍的昆虫和其它动物,也最后都逃不脱人类的一口锅的命运 …
不同于以往 " 入侵物种 " 亚洲鲤鱼等在美国食物届的风评,这次 17 年蝉倒是还挺受主流夹道欢迎的,
在报道 17 年蝉大量冒出地表消息的同时,很多媒体也直接开始躺平呐喊:" 群众们,大家快准备好大吃一斤啊!食谱为你们准备好了哒!"
不少州的地方市场甚至已经同步推出食堂蝉大餐,





" 油炸、水煮?我们还是更推荐鲜香酥脆的油炸配方!"



17 年一次面市的 17 年蝉们,得到的在美食方面的关注是让人嫉妒的,
在诸多无人问津入侵物种面前,17 年蝉因为烹饪方法简单,和勇敢群众的口耳相传,已经变成了一个登得了大雅之堂的美食,



新闻联播变吃播现场,美国主持人勇挑极限,
试吃前:" 闻起来很香噢 ( 嘴上这么夸赞表情却很诚实 ) "



试吃时,



而在蝉美食世界,让亚洲吃货都自叹不如的新发明也问世了!
马里兰州巧克力店家直接用炸蝉蘸巧克力吃,甚至还推出了 17 年蝉巧克力!





店主表示自己是个紧随潮流,喜欢创新的吃货,



"2020 年我们店卖的最好的是’福奇博士巧克力 ( 去年抗疫专家福奇在美国的名气大家应该听说过 ) ’,今年我相信我们 17 年才能生产一次的’ 17 年蝉巧克力’将会是最大赢家!"







说着,店主也现场开始表演吃播。
" 吃起来就像被巧克力包住的薯片!"



顺便还原了一下自家 "17 年蝉巧克力 " 的制作过程,
" 我们会把蝉洗干净,然后用空气炸锅炸得脆脆的,接着我们给它们裹上纯正的巧克力,





如果不喜欢吃巧克力的也可以裹上其它甜品,最后我们在巧克力蝉的表面撒一些装饰和配料,增加它的风味!"





这覆盖了蝉全长相的巧克力,好像会让人的心理防线降低那么一丢丢,
脆蝉 + 巧克力糖果外壳,这配方,很西方 …



( 也有蝉蝉饼干 )



而不仅是商家们看上了这 17 年一次的食材,各个专家也是激烈猛推荐,甚至拿自己以身试菜谱,
专家表示,蝉的蛋白质含量很高,人们常常忽略的真相是,这个世界有超过 20 亿的人口 ( 大部分在非洲 ) ,都将包括蝉在内的许多昆虫(如蟋蟀等)作为重要食物来源,
不仅如此,蝉作为人类食物被食用也特别具有前瞻性,



" 未来地球上有 90 亿人需要养活,而如今我们的食物并养不起这么多人!"
" 在需要同样面积土地资源饲养中,相同平方的蝉等昆虫产生的蛋白质可比牛多多了!还不说牛的饲养会产生大量温室气体加速气候危机,导致雨林砍伐等灾难问题。"
" 蝉的碳水含量很低,蛋白质非常高,因为蝉的肌肉多,而脂肪含量则适中,富含钙铁锌,这简直是天然的健康饮食!"



" 没错,蝉不仅可以吃,还是一项人间美味!"



而有的已经实验过多个蝉食谱的科学家则对群众最恐惧的问题——烹饪味道,进行了一一解答,
" 煮沸后,它们的味道很像虾。
如果以生的方式食用,它们的味道就很细腻,有坚果的味道,呈黄油状。
我喜欢带壳的,像软壳蟹!"
" 它们不需要去皮或大量准备工作,只需将它们油炸或煮沸再在烤箱中烤熟,然后像食用它的任何甲壳类亲戚一样食用它们!"



(两位小盆友都表示自己 " 很爱 " 吃这些虫子)
有的专家甚至对人们对蝉肉坐视不理的 " 暴殄天物 " 行为有很大异议,
" 您有没有在海湾外吃过牡蛎或蛤 ??它生活在海湾的底部的河床上,是河床的’过滤器’,以其它生物的排泄物为生。
你会吃这种东西,但不会吃这种已经吸收了 17 年植物脂肪的美味昆虫吗?
我认为这很奇怪。"
" 这是陆地上的大虾!免费的!"
专家还建议群众们最好在早晨时分去周围的林地、空地、公园搜集刚刚蜕壳的蝉,不然很快长出的坚硬外壳会改变它们的口感,而急速生长出来的翅膀会塞牙缝 …



" 一个人道主义杀死它们的办法是——将它们放进冰箱冷冻层冻硬吧!"
而对于第一次尝试蝉的人的建议,专家表示,
" 当你夹起它们送进嘴里开咬时,闭上你的眼睛。"
原来,17 年蝉在地下蛰伏了 17 年之久,最终敢情是为生态系统送大餐来了 …
再加上,而这些蝉辛苦了 17 年到达地面也不是只是来观光的——
人家也是要吃很多绿绿的东西滴!
吃喝拉撒繁衍生息,能够撑死绝对不饿死,是它们蝉生的信条。





So,大家,为树除害,冲鸭!
来源 :带你游遍英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1-22 11: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