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r 很久没有耐心看完一部国产剧了。 中途弃剧,除了剧情崩坏,人物降智,演技雷人这些常见槽点之外。 很少被提到的一点—— 国产剧角色,都不好好说人话了。 不是尬到你脚趾抠地,就是云里雾里整些大词,谁要这么说话,放现实生活里分分钟想捶爆他的头。
到底吃错什么药?
下面进入本期的,《国产剧迷惑发言》。 人话,当然是人说的话。 而有些话一说出来,你就觉得他们不是人。 是 ……中二文学复读机。 一喜欢,就喜欢个几千年。
处个对象,必须背负天下的兴亡。
他们一哀伤。
就要惊动千秋霸业,天下社稷。
当然你要说了,人家本来就不是人。
是仙,是帝王,是人上人! 可人上人的语文水平,不该只是小学生 QQ 空间既视感啊。 别说,国产剧台词的 " 网感 ",真不是没来由的。 2015 年,大批资本涌进 IP 市场,争相挑选那些已经具备市场基础的网文作品。 一部部原本并不具备影视价值的网文小说,成了 " 收视良药 "。 江山、天下、帝王,包揽了国产古装爱情的高频词汇。 一张嘴就是破九霄、闯五洲,四海八荒、太虚上仙。 再熟练运用文言虚词:何,何以,如何。 《花千骨》:" 长留覆灭干我何事,这些人的生死又干我何事,你想怎样都行,只是不要离开我。" 《海上牧云记》:" 我连你都无法留住!要天下又有何用呢?" 《醉玲珑》:" 能换得你在身边,莫说什么兵权,即便倾尽天下又如何?" 就算词穷了。 也决不放弃夸张修辞最后的倔强—— 硪们之间,隔着超过 1000kmの距离。
如果说古装剧是清一色中二网文。
那么现代剧马上换成另一个画风:网络情感鸡汤。 Sir 一边看剧,一边都想拿笔记到小本本上—— 金句啊。 发朋友圈感言用得上,明星离婚文案用得上,广告煽情用得上。 就是平时日常对话用不上。 什么: 成年人没有崩溃的自由 每个人的生活 都是一地鸡毛
如果要用时间证明爱
那要浪费多少时间
还有一种台词。
Sir 怀疑编剧是一边编剧本,一遍上微博摘抄网友留言。 句句话价值输出,猜中社会议题。 电视剧《谁说我结不了婚》刚播出时,就曾因为田蕾(陈数 饰)的台词出圈过。 每一句都针对女性情感问题,掷地有声: " 很多人替我们这些单身的人操心,殊不知,我们都过得挺好的。" " 女人的价值,就是用来生儿育女的吗?" " 不要听男人聊政治,听他们聊女人,这才是他们真正的政治观。"
《理智派生活》。
台词也都有意无意地切合女性婚姻议题: 如果一个男人 只是为了找我 降低他的生活成本 这种男人,我嫁他干嘛 在公司要伺候老板 至少还可以加薪
独立女性 ok。
但独立女性也不是女权网络大 v,天天朝身边人发表独立宣言吧。 关键是前脚话说得漂亮,上了微博热搜。 后脚剧情立马啪啪打脸。 陈数为了和前男友复合,她辞掉了大公司一级合伙人的职位,跑去给男友打工。 立得好好的 flag 呢?
秦岚输出完一系列女性金句后,你也看不到描述她工作业务能力的剧情。
更多的时间,她还是在小奶狗的 " 年下恋 " 里表露女人脆弱。
原来,台词不为剧情服务,不为人物形象服务。
金句台词只负责引流,然后独不独立放一边,老套剧情接着演。 把狗骗进来鲨。 初见讨喜。 这样的创作模式哪怕短时间能唬住人,多看几眼,便知道是虚张声势,一股说不出的油腻。 关于台词。 徐皓峰在《口是心非,方为台词》中写过这样一段话: 读小说看电影毕竟不是看犯人供词,半猜半蒙,才是叙事——而这种传统,在现今是不成立的,现今的电影 " 美学 " 要求,内心、用意、用词三者高度统一,台词只反映单一的信息,人物跟人之间都呈现撕破脸之后的吵架词汇——直指人心,方为好台词。 ...... 而一个剧本,常人能看懂的信息,就是台词了,外行的剧本审定者,便会要求从台词上看出一切,否则就是表达不清,剧本没水平。 国产剧台词为什么不如从前那般有味道了? 答案在两个字: 粗暴。 好的台词,应该存有留白的空间。 一半靠角色说,一半靠观众思考。 但国产剧制片方习惯了把观众当上帝。 人物背景、关系基本上一股脑地全靠旁白或者人物台词说出来。
台词不再是观众和人物的思想交流,而更多成了角色单向的情绪输出。
多少有种摁着头,逼别人听自己絮叨的意味。 举个例子。 《平凡的荣耀》改编自韩剧《未生》。 有一段上班的台词。 韩版注重眼前所见所想。 点到即止,其余留给观众回味。 每一次都是那样 早起去围棋学院的路上 结束深夜兼职回来的路上 无论我多早迎接这早晨 在路上,都会有人在 我以为别人还在梦乡 但无论什么时候 这个世界都比我快一步
中国版本质上还是种心理鸡汤独白。
依然逃不开无病呻吟的模板。 这么安静 大家应该都还在睡觉吧 这个世界 比我想象的要更早醒来 有人为了朴实的生计而努力 为了更好的未来而努力 为了社会的责任而努力 我,是为了什么
严格意义上来讲,台词该是一种 " 打折的艺术 "。
说出来的,是面上的故事。 但人物的关系、背后的情感层次、处境这些问题,往往都藏在没说出来的部分。 等待观众挖掘。 Sir 做个小小的对比。 这些年,蒋欣没少在荧屏前贡献经典角色。 《欢乐颂》里虚荣拜金的樊胜美,一段江边长达四分钟的台词,诉尽了自己多年来被原生家庭压榨的委屈。
心疼吗?
一定的。 这场戏还是蒋欣自己找导演加的。 不得不承认,蒋欣很懂中国观众的需求。 不管是在外漂泊的年轻人,还是遭受过原生家庭伤害的成年观众,都能从这些台词里找到共鸣。 于是,几年后的《小舍得》。 换成了焦虑偏执的妈妈田雨岚。 依然是满肚子心酸,张口就来: 我是娘家娘家挺不起腰板 婆家婆家看不起我 我为什么逼着子悠好好学习呀 因为只有凭自己的本事 拼出来的才是自己的
但这回,Sir 只觉得聒噪。
让人想起李少红对杨幂的那段点评:痛苦就是哇哇哇,笑就哈哈哈。 逐步走入程序化。 别误会,没说不好的意思。 只是,我们明明有更好的表达方式。 去年大爆的网剧《沉默的真相》。 江阳因为追查侯贵平的案子遭黑暗势力陷害,入狱三年。 出狱的他从一个意气风发的检察官,成了一个街边修手机的小贩。 名誉尽毁,又身患绝症。 整部剧最让 Sir 难受的,是江阳在饭桌上发现钱包丢了的那一幕。
这场戏,江阳翻来覆去就只有一句台词:
" 我钱包还是丢了。" 可观众心里清楚,他丢的是什么。 是一次次追查的徒劳无功。 是被恶势力吞掉的公理。 是他引以为傲的检察官身份,还有他的大好前程和美好人生。
这些,通通被放进了一个 " 钱包 " 里。
台词作为一个意象,代表的是角色背后的人生遭遇。 所以哪怕短短几个字,都格外戳心。 而当台词承载了过多不适宜的曝光。 就如同被冲淡的茶包。 泡多了。 自然索然无味。 而偏偏。 好台词的标准就是:耐人寻味。 好比《金枝欲孽》大结局。 如妃的这一段自述—— " 本宫从十六岁开始入宫,只学会一种求生的技能,就是谋算人心和争斗竞逐。 你们以为我到了外面,就能平平安安过日子吗?这就是本宫的家,也是我钮钴禄 · 如玥的坟墓。" 一下子,便拔高了故事的立意。 把此剧割离出 " 宫斗 " 的狭窄范畴。 回到人性。 回到宫权下人物必然的悲剧性。 点出了深宫女子在权力斗争中走投无路后的不得已。 像一颗沉痛的石子,打进死水般的湖面,渲染出涟漪不绝的凄美气息。
如果说,如妃拿到的是如今千篇一律的宫斗剧台词。
又怎么能谱写出如此厚重悲婉的哀歌。 所以说。 剧本、台词,最忌讳工业化。 可资方和制片方常常为了快速变现、降低风险,以市场概率论取代文字创作。 于是,张三李四不管什么身份、地位经历着差不多的故事,说着一样的套话。 然而好的剧本、好的台词,何止千锤百炼。 说个 Sir 心中的大人物: 刘和平。 《雍正王朝》《大明王朝》《北平无战事》,三部皆是他的代表作。 在剧本流水线创作的当下,他光一部《北平无战事》就耗时 7 年。 每次写作,他都会将剧中历史人物的画像挂起来,还要先洗手焚香再写。 一是尊敬,二是附体,让自己更快进入人物里,忘记自己。 创作剧本时,除了写好故事、角色,刘和平还会把镜头、调度和演员走位等等这些细节考虑清楚。 写好后。 还要在内心演练一遍,进行无数次打磨和调整。
都知道写剧本是费心神的活,而刘和平这种一字一句坚持原创的方式更是一种自虐式写作。
但也正是因为有这份坚持。 才能写出嘉靖这一段精彩绝伦的 " 长江黄河之辩 "。 借长江黄河,言君主用人之道—— " 不因水清而偏用,不因水浊而偏废。" 暗喻两党相争,相互制衡,朝廷才能平稳下去。
王劲松就曾评价刘和平的剧本:" 思想是会飞翔的,呼吸也会变化,嘴巴会不自觉地跟着角色说话,甚至想马上就站起来试试。"
而刘和平还有一点。 值得单独拎出来供如今的编剧学习。 他总是会把生活中的经历放入到自己的剧本中,以抓住人物间的真实情感。 譬如《大明王朝》里,裕王背嘉靖的戏。 就是取材于刘和平父亲病重时,两父子间的谈话。
再回过头来,想想国产职场题材。
那千篇一律,用一句句狠辣的台词塑造的职场精英 " 毒舌 " 标签。 完全脱离了现实生活。 显然是资本的催促下,编剧拿着二手素材仅凭空想批量创作出的刻板角色。
说到底,编剧是不应该畏惧门槛的。
好台词面前,观众只会是对手,而非上帝。 切磋着交流,方可互相成就。 这里,不能绕过的还是那部《大明宫词》。 这部剧的编剧郑重,91 年就远渡重洋在芝加哥艺术学院进修戏剧,向来酷爱莎翁。 所以,剧中时不时就会出现大段 " 莎翁 " 风格的台词。 譬如有一场戏是太子向武则天为王皇后和萧淑妃的两位公主求情: 她们的生活,甚至不如一个平民的女儿,她们不仅要忍受自己崇高血统所无法想象的落魄与贫穷,还要忍受每夜她们的丈夫运用人间最庸俗的智慧而构思的恶意侮辱,运用男人最粗糙的心灵酿造的冷落和孤独,她们的面容由于命运的不公,而写满了对生活的恐惧和惶惑,而脸上唯一的饰品仅仅是丈夫酒后的殴痕!
这在当年颇受争议。 几乎是一场反叛式的尝试。 就连饰演薛绍的赵文瑄都曾因为台词打电话给制片人,劝他停拍。 写《大明宫词》的时候,电视正在重播《我爱我家》和《编辑部的故事》。 两部编剧都是王朔。 当时有评论说王朔以笔创造了最富生机的现代汉语。 但郑重和王要说," 我们绝对不要这种语言。我们有一种虚荣。当时说王朔有一种语言上的革新,我们也要有。" 现在看来。 国产剧市场可太需要这种虚荣了。 离了这种离经叛道式的虚荣。 同样是李少红导演的姐妹篇《大宋宫词》。 时而是女主魏璎珞上身,上演婢女呵斥王爷的戏码。
时而是男主费云帆附体,再现 " 你只是失去了条腿,紫菱失去的是爱情 " 的雷人场景。
台词 " 掉落 " 的背后,是剧本丢失原有的思想价值。
断崖式的掉落。 明明曾经。 我们也拥有过《大明宫词》这样诗歌般的国产剧。 用一句 " 一个男人只要你把他放进女人的处境里,他就会变成一个女人 ",道出真正的女性主义。 可如今,这样破格的剧越来越稀少。 Sir 不禁担心了起来。 当我们的台词越来越浅薄。 当越来越追求碎片化的金句。 国产剧还能重回那个与观众同声共气的年代吗? 从好好说话,说人话开始啊。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