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21|回复: 0

历时 10 年,“中国为世界最大碳市场装上最后一块拼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7-17 08:40: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6 日上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 " 开张 ",中国迈出了全球气候行动的重要一步。
" 中国在气候行动方面取得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
" 这是中国实现气候目标的关键工具 "
" 这是一项人们期待已久的举措 "
消息一经公布便引发外界高度关注。多家外媒报道了中国碳市场的首日交易情况,回溯了中国碳市场建设的历程,强调了中国此举带来的重大意义。
不过另一方面,也有部分外媒认为中国碳市场尚不成熟,其发展依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7 月 16 日武汉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启动仪式现场(图自新华社)
" 中国为世界最大的碳市场装上了最后一块拼图 "
全国碳市场启动仪式于 16 日上午在北京、上海、武汉三地同时举办,备受瞩目的中国碳市场正式开始上线交易。首批被纳入管理的是发电行业超过 2000 家重点排放单位。这些企业年碳排放总量超过 40 亿吨二氧化碳,这意味着中国的碳市场一经启动,就将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截至当天收盘,碳配额最新价为 51.23 元 / 吨,涨幅为 6.73%,均价为 51.23 元 / 吨。当天最高价为 52.80 元 / 吨,最低价为 48 元 / 吨。交易总量超过 410 万吨,交易总额达到了 2.1 亿元。
在关注中国碳市场首日交易行情之时,《纽约时报》、法新社等多家媒体也注意到中国在碳排放交易上的前期试点工作,形容中国启动碳市场的举动令人 " 期待已久 ",中国的这一计划已经酝酿多年。
我国的碳市场建设是从地方试点起步的。2011 年 10 月以来,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等地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地方试点工作,地方试点从 2013 年 6 月陆续启动了交易,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了积极进展。
如今,中国碳市场正式 " 开张 ",多家外媒都对其重要意义予以了肯定。
"中国在气候行动方面取得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为世界上最大的碳市场拼好了最后一块拼图。" 英国路透社16 日引述美国非营利环保组织 " 美国环保协会 "(EDF)主席克虏伯(Fred Krupp)的话指出。



英国路透社:中国首次启动碳交易机制,成交额 410 万吨
法新社在报道中表达了相似的观点,报道认为通过碳排放交易机制,中国加大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力度,这是中国实现碳排放目标的 " 关键工具 "。
《纽约时报》16 日刊发了题为《中国启动全国碳市场:这就是为何它很重要》的报道。文章认为,这一市场最终能够帮助中国遏制温室气体排放,是中国实现气候目标的关键所在,也是人们期待已久的举措。中国希望通过此举,表明自己正兑现在未来数十年大幅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承诺。



《纽约时报》:中国启动全国碳市场,这就是为何它很重要
" 加速减碳、推动绿能经济,是中国近年来的重点政策之一。"德国媒体也指出,碳市场能提供动机,让企业可以从盈亏的角度来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减少碳排放,这对于希望在 2030 年前达到碳排放峰值、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的中国而言,是实现其气候目标的 " 重要途径 "。
日本 NHK在报道中国碳市场时,也透露日本同样在考虑实施类似项目。而在香港《南华早报》看来,碳市场的启动将帮助中国赶上北美和欧洲的类似交易机制。
日本 NHK:中国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
报道引述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分析师陈志斌说," 促进企业低碳转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经济、工业和环境政策,因为碳排放许可的价格上涨将直接增加企业未来的运营成本,刺激企业升级。"
陈志斌表示,如果炼油、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造纸和航空等 7 大碳排放行业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这将覆盖中国碳排放足迹的 50% 至 70%。
" 这是一次谨慎而有限的尝试 "
不过对于中国新生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一些外媒也表达了自己的 " 担忧 "。
比如在法新社的报道中,欧洲 " 能源和清洁空气研究中心 " 首席分析师劳里 · 米利维尔塔(Lauri Myllyvirta)表示,他认为在疫情导致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此举会对经济发展造成影响。还有外国专家甚至臆测,对于一些依靠煤炭产业的地区而言,他们担心如果控制污染的速度过快,会对当地就业和社会稳定造成不良影响。
此外,英国《金融时报》、美联社等媒体在报道中都用上了 " 谨慎 " 一词来形容中国此举,并认为中国碳市场要想发挥作用还有一段路要走。



英国《金融时报》:分析人士称中国碳市场计划太过局限
《金融时报》称,这是中国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所做的 "谨慎而有限" 的尝试。由于本轮中国碳交易先从电力行业落地,有分析人士称,因为钢铁、水泥等其他污染行业尚未被纳入交易之中,中国的碳市场还面临着供应过剩、范围有限等挑战。正因如此,中国的碳排放计划不太可能立即发挥其预期的 " 核心作用 "。
《纽约时报》报道称,中国要想运营好碳市场 " 并不容易 "。报道将原因归结于两点,一是对碳排放量的监管,对工业基础庞大的中国而言可能是个挑战;二是这一市场可能需要数年才能成熟起来,并真正发挥作用,成为遏制碳排放的有效工具。
诚然,碳排放的监管是碳市场的核心问题,而保障数据的真实准确是全国碳市场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碳排放数据监管问题,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在 14 日的吹风会上曾强调:
生态环境部高度重视碳排放数据质量工作,在连续多年开展各相关行业碳排放数据核算、报告与核查工作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强化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前的数据质量管理,我们专门印发了《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发电设施》《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核查指南(试行)》,对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的核算和报告进行统一规范,对省级主管部门开展数据核查的程序和内容提出严格要求。按照现在的工作程序,在企业报告数据和省级生态环保部门核查工作完成以后,生态环境部还组织了对地方的督促检查和对企业的现场抽查
同时,生态环境部进一步加强了对企业和第三方机构的信息公开力度,要求企业公开排放情况。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公开核查技术服务机构从业业绩,以信息公开方式加强行业监督和社会监督。根据目前核查的情况看,全国碳市场数据质量符合要求。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
至于全国碳交易为何首先从电力行业入手,王希明表示,他认为主要原因有两点:
第一,电力行业占全国碳排放总额的 40% 左右,是碳排放量最大的行业。
第二,电力产品完全同质化,生产流程相对较短,自动化管理水平较高,数据基础较好,因此电力行业的碳核算相对容易。
对于其他高碳排行业,生态环境部在 7 月 14 日的吹风会上已表示 " 将成熟一个批准发布一个 " 王希明预测,钢铁、电解铝和水泥会被优先被纳入,因为这三个行业是仅次于火电行业的排放大户,预计最快可能明年就会被纳入。三年之内,所有八大高耗能行业将全部纳入。
《华尔街日报》引述经济咨询公司 Trivium China 报告表示,短期内中国碳市场应会缓慢起步,第一年的重点是确保基本的市场功能。一旦全部走上正轨,这将成为中国在长期内激励经济可持续性减碳的最好机制之一。
" 未来可能会出现类似转移支付的现象 "
针对目前有观点认为碳排放权交易会成为一种新的 " 转移支付 ",中信证券政策分析师王希明在接受观察者网采访时说,这需要分为两个部分去看:
首先,全国碳排放市场刚刚成立,初期所有配额都是免费发放给企业的,所以现阶段只存在企业间相互交易,在这个阶段可能还不存在太多地域上的差别。
其次,可以预见,政府会逐渐引入碳排放权的有偿拍卖制度。在配额不再免费的情况下,所有高耗能企业将作为整体向政府支付费用,这就类似于 " 碳排放税 "。
据中信援引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的火电、钢铁、有色等高耗能行业,主要集中在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内蒙古等地,引入拍卖机制后,这些地区征收的碳税会相对多一些,而一些新能源禀赋比较好的地区,可能因此受益,这就会出现类似 " 转移支付 " 的现象。
根据一份监管申报文件,特斯拉 2020 年出售碳积分的收入总计高达 15.8 亿美元。王希明指出,像特斯拉、蔚来等车企出售的碳指标与全国碳市场的碳,不是同一种。



特斯拉近年来出售碳积分收入走势图(图自 stock dividend screener 网站)
我国的碳配额实际上是碳排放的配额,是说配额购买之后就允许去排放二氧化碳,但是汽车行业相对来讲比较特殊,因为汽车碳排放主要不是出现在生产端的,不是工厂生产汽车的时候有很大的碳排放,而是汽车在行驶时会有很大的碳排放。
由于针对数目庞大的私家车进行核算成本太高,所以针对汽车,还是从车企生产端去作限制,而非使用端。在这方面,一是鼓励车企多造电动车,第二个就是鼓励传统车企去多造小排量的汽车。
至于个人能否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王希明认为,目前只有 2000 多家发电企业能参与交易,普通的金融机构和个人投资者还无法开户。从此前地方碳交易试点的情况看,一般开市一年后才允许金融机构和个人投资者进场,所以全国市场可能也会有类似安排。
就交易所交易型基金(ETF)产品来说,国内目前还没有出现,但中信观察到欧盟现在已经有两只碳交易 ETF 产品,规模都在数千万欧元,国内将来是否会出现类似产品,尚有待观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1-26 08: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