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我国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但相比普通学历教育,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总体还不高。”全国人大代表、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谢德体建议,加快国际化技能人才培养,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职业教育机构交流合作,探索实施“一带一路”技能人才订单式培养。
谢德体表示,我国职教体系层级在由原来的中专、大专向本科延伸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首先是在《职业教育法》修改后,各省市职业教育条例在职业本科内容方面未作相应完善;其次是“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规范度和透明度不够。同时,我国高职院校存在对课程体系建设重视不足、职业教育国际化了解不够深入、民办非营利性高职院校的办学经费有待规范等问题。
对此,谢德体建议,尽快完善职业教育法规体系,鼓励职业院校聘用“技术大牛”“大国工匠”等技能大师,在高职院校专职或兼职聘用高级职务专业教师,通过建立工作室等方式参与人才培养、重大工程联合攻关、技能技艺传承等;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对留学生招生专业的备案制度,加快国际化技能人才培养,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职业教育机构交流合作,探索实施“一带一路”技能人才订单式培养。同时,助力非营利性民办高职教育与公办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加快探索国际合作办学的路径,由普通技能人才培养向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转变,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职业教育向科学化、国际化发展。
我国职业教育应该如何发展?怎样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之中?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宇华教育集团董事长李光宇提出建议,深化中国与东盟国家教育合作,打造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共同体。
“2019年,东盟首次成为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贸易额高达6415亿美元,中方企业在东盟设立了25个境外经贸合作区,入区企业超过600家,为当地创造了10万个以上工作岗位。”李光宇代表接连举出一系列数据,解读中国东盟在贸易方面取得的成绩。
根据介绍,双方在制造业、农业、基础设施、高新技术、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领域投资合作稳步拓展。同时,急需大量技术技能型人才,而职业教育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因此双方的职业教育合作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目前可以开始“加速跑”。
李光宇援引《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说,中国将打造“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升级版,东盟国家可以说是我们的“第一站”。
东盟国家职业教育规模不大却很有特色,比如泰国由于旅游业发达,接待国际游客经验丰富,像泰国斯坦福国际大学的酒店管理专业水平就很高,值得学习和借鉴。而我国职业教育规模大、发展速度快,双方非常有利于形成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
目前,中国与东盟国家教育合作主要通过互派留学人员、建立教育培训中心、建立联盟和签署框架协议等方式进行。
李光宇介绍说,中国与东盟国家职业教育合作主要集中在江苏、贵州、广西、云南等省份,其他省份、地区职业教育机构在参与数量上相对较少。同时,参与主体主要是政府、高职院校、企业,而像合作办学、教育资源共享等深度合作,进展较慢,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网络尚未建成。
“另一个问题是学历互认工作宣传力度不足。比如中泰两国早在2007年就已经签订学历互认协议,实际上泰国200多所正规高校都应该纳入我国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公示的中泰学历互认“白名单” ,但目前“白名单 ” 尚未及时更新,名单里只有89所泰国高校。”他说,想要留学的学生经常会因为在“白名单”中查不到相应高校而引发对中泰学历互认的质疑,从而影响学生留学的信心,也会对中国与东盟的教育合作产生负面影响。”
“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提升中国经济国际和区域影响力,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都是人才培养。” 李光宇说。
他建议,加大力度支持、鼓励中国高校和东盟职业教育院校在中国合作办学。鼓励国内应用技术型本科、职业本科、高职院校向东盟国家输出中国职业教育经验与模式,大规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加大中国和东盟国家学历互认工作宣传力度,尽快更新中国留学服务中心东盟国家高等教育学历互认“白名单”,减少双方学历互认阻碍。
“中国与东盟国家职业教育的深度合作,战略意义重大。”李光宇说,“一带一路”建设注重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的发展,不应局限于国内短期的发展需求,而是要放置于全球视野下,中国高校要有充分的教育自信,并趁势而上,抓住发展机遇。
“昨天聆听了政府工作报告,深感站位高远又实事求是,是一个凝心聚力、务实为民、鼓舞斗志的好报告,我完全赞成。”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校长马玉霞说,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她留意到,近五年来,党中央推动教育发展的主题非常明确,一直朝着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方向迈进,全心全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有方略、有举措,成效卓著,让人信心满怀、备受激励。
职业教育与经济联系紧密
马玉霞说,职业教育与经济联系最为紧密。近些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在前不久召开的省职教大会上,我省提出“要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为我省职业教育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全国铁路系统第一所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国家级优质高职院校、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办学70年来,深耕职业教育,培养各类人才20余万人。”马玉霞说,2021年,学校深入贯彻全国职教大会精神,积极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围绕“四个聚力”,打造“四个高地”,在办高品质职业教育的道路上开展了一系列生动的探索和实践。
马玉霞注意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加快培养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急需人才,让更多劳动者掌握一技之长、让三百六十行行行人才辈出等。
“这让我们职教战线的广大师生振奋不已、信心更足。”马玉霞说,郑州是中国铁路的“心脏”,围绕“交通强国”“一带一路”倡议,地处中国高铁战略核心区域的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肩负着铁路卓越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服务的崇高使命。
产业转型升级 我国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
尽管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存在吸引力不足、社会认可度不高的现象,“职普分流”推行较难,“双减”工作推进受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有历史传统问题,有社会环境问题,也有教育自身的问题,我们从教育需求方(学生和家长)进行调研,认为最主要的还是由于社会学历层次的整体提升。家长普遍认为,职业教育学历层次低,学生上了中职、高职,就很难有机会再上大学,在升学就业、进编落户、考公考研时都因学历局限受到诸多限制,有的直接丧失机会,一辈子只能做技术工人,地位待遇较低,就业竞争力弱,上升的通道不畅。
随着我国发展质量效率提高、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将日益旺盛。打通技能人才成长通道,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
建议打破“天花板” 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多样化发展
因此,马玉霞建议打破“天花板”,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多样化发展。中职是职业教育的起点而不是终点。要尽快完善“职教高考”顶层设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需要,满足学生和家长对职业教育发展前景的期盼,从单纯“以就业为导向”转变为“就业与升学并重”,打通中职学生的成长空间,为中职学生接受专科、本科层次的教育提供多种入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让中职学生就业有能力、升学有优势、发展有通道。
其次,打通“职教瓶颈”,加快充实高质量职业本科教育。全国现有职业院校9000多所,在校学生2900多万人,而职业本科仅有32所,且大多为解决院校设置历史遗留问题而设立的(如:河南有99所高职高专,仅有一所民办职教本科),高职学生成长通道的瓶颈问题十分突出。
此外,马玉霞认为还应该打破“身份壁垒”,创造人人皆可成才的社会氛围。在就业招聘、职称评审、职级晋升、研究生考试等方面,让技能人才享受同等政策,在职业上有荣誉感、待遇上有获得感、工作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地位感,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提升职业教育形象,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根据 一带一路网等采编【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