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庙号是古代特有的一种习惯,皇帝死后要被供奉到庙中,而庙号就是对他的称呼。
庙号制度始于商朝,商人重祭祀,会对死去的帝王建家庙祭祀,并给该帝王追尊庙号。
庙号最初只有四种:太、高、世、中。
“太”为创基立业,如果开国皇帝是白手起家,就被称之为太祖,比如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
“高”为功高盖世,如果开国皇帝的皇位是在祖先的基础上夺取天下的,那么就是高祖了,比如唐高祖李源。
“世”为世代祭祀;
“中”为中兴基业。
谥号制度则始于周朝,纣王无道,武王替天行道,革成汤殷商之命,不设庙号,对死去的帝王,由臣子结合其一生功过予以评价上谥号。所以周朝有谥无庙。
秦始皇一统全国,认为谥号是“子议父、臣议君”,属以下犯上,予以废除,自上尊号始皇帝,其后代称二世、三世以至世世代代。
但是也有特例存在。刘邦也是白手起家的,本来也应该被称之为太祖。他的庙号其实也是汉太祖,谥号为高皇帝。但是司马迁却把二者相结合称他为高祖,这种叫法就沿用了下来。
世祖也是第一个皇帝,但是他并不是开创基业的人。就像是刘秀他就是汉世祖,虽然他是东汉的开国皇帝,但他是延续的汉朝的统治,汉朝早有太祖刘邦了。还有就是忽必烈,虽然他是元朝的第一个皇帝,但是在他之前的成吉思汗才是真正的奠基者,所以忽必烈也被称为世祖。
除了开国皇帝,其他人一般被称为宗。
在古代还有最特别的两个人没有庙号,一个是武则天,还有一个就是秦始皇。武则天最后退位了,死的时候身份是皇后所以无庙号。秦始皇他认为庙号就是大臣评价皇帝,是大不敬,于是就废除了庙号。
来源:搜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