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重大战略部署,这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和条件变化提出的新发展思路,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已写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依然困扰各国,美国不断强化大国竞争和身份认同,俄乌冲突更是加剧了世界的不稳定与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继续强化周边外交和发展中国家外交,具有重要意义。
“一带一路”有助于整合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一带一路”倡议是统筹国内国际发展与维护和平稳定的重大举措,倡导相关国家共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发展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得到了热烈欢迎。
“一带一路”倡议的政策思路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各国互联互通。这“五通”为有效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提供了政策保障、物质前提、有效途径、发展动力和社会支撑。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坚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不断增加。截至2022年4月,149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与我国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过去10年,我国的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程度不断提高。在国内,2013年设立首个自贸试验区,目前已增加到21个,向全国复制推广278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国际上,我国签署的自贸协定数量由10个增加到19个,将近翻了一番。“一带一路”建设扩大了我国的国际“朋友圈”,使我国实现“双循环”具备了基础性国际条件。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联系日益密切。商务部的数据表明,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年度贸易额从2013年的1.04万亿美元扩大到2021年的1.8万亿美元,增长了73%。在“一带一路”建设的推动下,我国的对外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总额由2012年的4.4万亿美元增加到2021年的6.9万亿美元,自2020年以来持续位居世界第一,对外货物贸易额自2013年以来持续位居世界第一。“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了我国与沿线国家贸易,促进了国际产能合作,联通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近10年来,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累计1613亿美元,其中我国企业在沿线国家建设的境外经贸合作园区累计投资430.8亿美元。同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华投资建企3.2万家,实际累计投资712亿美元。“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了我国与沿线国家投资,为各国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盘活了国内国际两种资源。
聚焦新发力点,塑造新结合点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强调,要统筹考虑和谋划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共建“一带一路”,聚焦新发力点,塑造新结合点。在庆祝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建会70周年大会暨全球贸易投资促进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致辞,提出四点建议,即聚力战胜疫情、重振贸易投资、坚持创新驱动、完善全球治理。以上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应依靠科技创新,聚焦经济与民生领域,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合作。
科技创新始终是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共建“一带一路”和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要坚持创新驱动,挖掘创新增长潜力,共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深化创新交流合作,打破制约知识、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流动的壁垒,推动科技同经济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加强创新成果共享。
经济和民生相辅相成。我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治理理念,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重视民生问题,强调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一带一路”倡议同样重视经济发展和共建国家民众福祉。共建“一带一路”和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应聚焦经济和民生领域,不仅要推动世界经济动力转换、方式转变、结构调整,支持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而且要积极开展疫苗研发、生产和分配的国际合作,共同努力推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是我国对外交往和促进发展的重要依托。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联系与合作,对于维护我国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具有重要意义。共建“一带一路”和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应坚持多边主义,携手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践行共商共建共享治理观,以公平正义理念引领世界治理体系变革,应对全球挑战,促进共同发展。
新发展格局下“一带一路”建设应把握好五个要点
当前,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世界经济经受重创,国际投资贸易断崖式下跌,“一带一路”建设也遇到了一些新的挑战。对此,我们需要做好应对较长时间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中国启动“双循环”战略,是“一带一路”建设新的契机。沿线相关城市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机遇,科学处理好提高内需质量和扩大改革开放的关系,把握好如下五个要点。
一是要把握重点、聚焦“五通”。2013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明确提出要创新合作模式,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格局,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也就是说,“五通”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初心。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们应将建设重点聚焦到与“五通”密切相关的项目上来。
二是推动“五通”时注意先后次序、有所侧重。正如中欧班列的例子,我们通过有效的“政策沟通”就实现了现有设施的“互联互通”,促进了“贸易畅通”。这也启发我们,要挖掘现有设施的存量,先通过政策沟通、民心相通来促进贸易相通,尽可能发挥现有设施、现有渠道、现有网络的作用。
三是要推动有关方面、各路资本形成合力,共建“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建设从来不是中国一家的事。要促进多边和各国金融机构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投融资,鼓励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通过多方参与实现共同受益的目标。
四是要深化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我们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往来、人文交流已有较强的基础,广大的华人华侨也大多分布在周边地区。而且,中国长期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坚持睦邻、安邻、富邻,践行亲、诚、惠、容的理念,这些方针和理念正在转化为我们与周边国家共建“一带一路”的宝贵资产。在疫情仍在蔓延、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的背景下,发挥我们与多数周边国家和地区长期睦邻友好的地缘优势,推动双边和多边FTA谈判,以更加紧密的产业合作、市场融合和人文交流来构建更加顺畅、自主和安全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应会得到周边地区的响应和支持。
五是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当前,人民币在IMF成员国持有储备资产的币种构成中排名第五,市场份额为1.95%,在全球外汇交易中的份额为4.3%,在主要国际支付货币市场的份额为1.76%,都与我国作为全球外贸第一大国的地位是不相称的。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人民币在“一带一路”沿线的使用取得了积极进展。截至2019年末,中国已与21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了本币互换协议,在8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了人民币清算机制安排。接下来,要在进一步扩大与沿线国家和地区本币互换和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基础上,推动中国与沿线的贸易和投资尽可能以人民币计价、以人民币收付、以人民币结算、以人民币储备,在扩大使用中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根据 一带一路网等采编【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