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家深藏在惠山区钱桥稍塘社区的小微企业,最近却在中欧班列运输沿线的停靠站上“闪闪发光”。无锡德普斯拖链技术有限公司产品以国产化、智能化的优势,全面替代中欧班列济沂物流园轨道式集装箱门吊的进口拖链系统。公司负责人邵黎侃说,埋头苦干钻研“专精特新”技术,实现数字化转型,小微企业也有“艳阳天”。
多年在外企工作的经历,让邵黎侃对系统和流程的管控特别重视。 “打造数字化工厂,要从‘小’做起。”德斯普拖链负责人邵黎侃有个习惯:每周一都要亲手去打扫厂里的2个公用厕所。在投入数万元建成的“数字化餐厅”里,企业里所有的生产环节都动态显示在一块大屏上,每位员工在就餐时,都会不由自主地注目于此并展开讨论。 “进入工厂,就进入了数字化的工作程序。”一位技术人员说。在车间里,工程师正在调试一套刚刚制成的模具,仅1200平方米的厂房内,专辟一块用于堆放精细加工的模具。
“科技研发、制造和售后服务,无不深藏数字化转型后的‘智造’内涵。”技术负责人说,首次用于中欧班列驶向“一带一路”的智能拖链,是公司成功申请的一项德国专利技术产品,其远程预警、维护等系统集成技术水平优于进口产品,价格和售后服务等更得到青睐。毕业于江南大学相关专业的企业负责人,对产品的每一处细节都参与设计和讨论。
小微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之路更快捷。最近刚被聘为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创新创业校外导师,80后的邵黎侃坚持埋头苦干的转型之路。 “智能拖链是工业自动化的‘脐带’,是移动供电等系统的核心部件。”他认为,跨越千山万水, “中国智造”要“走出去”才能“亮起来”。
目前,德普斯拖链正目标日韩、东南亚等国家开发业务,今年的销售增长达30%以上,且坚持每年申请国内和国际专利。 “用申请的国外专利技术来实现国内进口产品的替代,是一条‘智能化’路径,为中国智造赢得更多机遇。”邵黎侃说。
除了各行业数字化转型,锡连欧也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据了解,本趟接续班列搭载了无锡企业三房巷集团生产的聚酯切片、澳普洛钻探工具生产的钻杆及其他本地企业生产的家电、轮胎、汽车配件等多种货物,共计100个标箱,载重1000余吨,价值3000万元,从无锡西站发运至连云港(墟沟北)站集结,再发往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两国,行程20天左右。
说起“锡连欧”,很多人已不陌生,因为其早在试运行时,就已收获颇多关注。
“经过前期试开行8趟次中欧班列接续班列、累计发送565标箱的积累和摸索,中欧班列‘江苏号’无锡班列已走通接续班列开行的各个环节和链条。”无锡市国际货运班列有限公司总经理夏林飞告诉记者。
无锡市交通运输局局长俞刚表示,中欧班列“江苏号”无锡—连云港—乌兹别克斯坦班列的成功开行,是无锡与连云港两市南北协作、 “产业+枢纽+通道”优势互补释放的发展新动能,也是稳固产业链供应链、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有效举措,对于服务实体经济、推进产业强市有着积极意义。
从今年1月组建无锡市国际货运班列有限公司,到陆续开出8趟次试运行班列,再到正式开出“江苏号”接续班列,短短半年多,无锡班列服务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开出了无锡“加速度”。
无锡中欧班列市场需求旺盛、前景广阔。初步调查摸底,全市中欧(亚)班列需求量预计将达到330列/年,总计超过30000标箱/年。目前已与小天鹅、三房巷等超过30家客商开展合作,更有捷普电子、上汽大通、尚德太阳能等意向性客户50家。
“通过此前多期试运行线路磨合,为即将推出一批精品线路、助力‘无锡制造’更好更快走出去创造了条件。”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继6月小天鹅专列开通后,无锡班列持续推动接续班列开行。同时,结合市场需求,积极组织开行塔什干、阿拉木图方向中亚班列,推进开发辐射欧洲全境的中欧方向班列,推动拓展无锡至越南、老挝的东盟线路,满足地方开放型经济发展需要。
根据 一带一路网等采编【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