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31|回复: 0

共建“一带一路”民生项目增进民生福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2-12 19: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729fa3b122ee7aded95680fbbdda563.png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不断深入,一批民生项目在沿线国家和地区稳步推进,帮助当地民众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印证了“一带一路”是造福世界的“发展带”,是惠及各国人民的“幸福路”。

建立网络中心

埋下希望种子

距离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约20公里的吉素来44区,是当地较大的一处中低收入社区。在社区一栋黑白色的砖混结构老楼里,有一家提供远程教育的诺联互联网中心。每周六下午,11岁的莱文·查马都会准时来这里参加在线远程学习,来自世界各地的老师在网上给孩子们教授语言、文化、数学等课程。闲暇时,各地的学生在网上分享自己家乡的风景和文化,查马也经常把肯尼亚的特色食物和当地风土人情介绍给大家。

诺联互联网中心是中国人周涛在肯尼亚创立的非洲诺联网络科技公司的一部分业务,旨在为内罗毕郊区中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提供远程教育服务。

周涛介绍,他们最初只是希望创建一个数字服务中心。经过考察后发现,如果建立一个互联网中心,不但可以更好地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企业与社区之间的联系,还可以将中心作为窗口,帮助当地人更好地了解外部世界,“我感觉,做这些非常有意义”。

在内罗毕,像吉素来44区这样的中低收入社区不少,对实惠的互联网服务需求巨大。2018年,诺联公司与中国电信合作,结合WiFi技术和城域光纤网,开始为当地居民提供性价比高的无线宽带网络服务。在推出不同优惠套餐的同时,公司还开办诺联学校,通过网络平台,免费为当地5至15岁孩子提供远程教育。

2020年初,诺联互联网中心正式运营。在第一节公开课上,中心邀请了两名当地大学生与孩子们分享他俩的求学经历,向孩子们讲述“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活动结束后,一个孩子开心地总结那节课的收获:“通过努力就能获得好的回报。”“这就像一粒种子埋进了土壤。他们未来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更好的生活。”周涛说。

截至目前,诺联公司已在吉素来44区和金曼门区发展了6.5万名宽带注册用户。周涛告诉记者,他的心愿是“乘着中非合作的东风,借助互联网手段,让非洲民众更好地与中国、与世界联结”。

利用雨水收集

织出片片“绿洲”

春天来了,科威特西北部荒芜的沙漠深处呈现出一片别致的“绿意盎然”——300多万块绿色“积木”搭建成的雨水收集系统,正助力穆特拉新城“海绵城市”的建设。

穆特拉住房基础设施建设是中科“一带一路”合作的重点民生项目。项目建成后能解决科威特40万居民的住房问题。其中8个街区的配套基础设施由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承建。如今,配套的雨水收集系统建设正在中外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全速推进。

科威特雨水不多,城市排水系统建设常常被忽略,偶尔的暴雨就会引发城市内涝,有时甚至造成人员伤亡。穆特拉新城配套的雨水收集系统建设是科威特政府在本国城市化建设中的首次实践。

这一项目的雨水收集系统规模庞大,52个渗透池总容积约为65万立方米。其中,超过1万立方米的渗透池39个,最大的可达2万立方米。渗透池内整齐排列的“积木”,就是雨水收集系统的核心结构,也是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支撑。雨季时,分布在各个街区地下的渗透池有效收集地表雨水,然后在48小时内将内部水回灌地下。未来,这些分布在各个街区的渗透池将服务于穆特拉新城的水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由中外员工组成的工程技术团队,通过与科威特大学合作,开展了沙漠地区大面积雨水收集和渗透系统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推动了产学研深度融合。

如今,在茫茫沙漠上的穆特拉新城,已有许多居民在这片科技与希望绘制的版图上建起了自己的新家。“感谢中国公司在疫情防控期间排除各种困难,顺利完成项目的建设和移交,我们的新别墅已经在完工的地块上开始修建了。”居民代表哈利德高兴地说。

架起新铁索桥

奔向幸福生活

“看这里,1、2、3……”随着“咔嚓”一声,卡斯齐纳抱着儿子挽着父亲,在重建的特莱尔铁索桥前,留下了一张祖孙三代的珍贵合影。

卡斯齐纳是尼泊尔甘达基省拉姆郡市马相迪3村村民。村口的马相迪河奔流千年,将安纳普尔纳山劈成了两半,河对面是马相迪7村,是通往20公里外贝西沙尔镇最大集贸市场的中转站。

过去,3村村民要到对岸的7村或更远的集贸市场,只能靠摆渡或绕路。上世纪90年代初,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马相迪河上搭建起特莱尔铁索桥,成为马相迪3村村民赖以过河的唯一捷径。卡斯齐纳曾无数次走过这座桥,去对面的7村上学,学业完成后找了一份建筑施工的工作,还不时在农产品贸易市场兼职,并从7村娶到了心爱的姑娘。

一晃近30年过去,随着雨水的冲刷和地质灾害的影响,铁索桥两侧的桥墩出现很多裂缝,日久失修的铁索桥变得老态龙钟,也有了安全隐患。

为减轻承重,确保安全,每次过桥,村民们必须“轻装上阵”,村里产的粮食、蔬菜、家禽等农畜产品只能由三轮车装载,盘山绕路运往集贸市场。

得知桥梁年久失修严重影响马相迪3村村民出行,中国电建尼泊尔上马相迪A水电站决定帮助当地重建一座更安全实用的新桥。上马相迪A水电站是尼泊尔境内首个由中国企业集开发、建设、运营为一体的项目,也是尼泊尔水电建设史上第一个提前实现发电的水电站。2017年投运发电后,为尼全国电网提供了5%的稳定电力供应,极大改善了首都加德满都和旅游城市博卡拉的电力供应。

在当地政府配合下,建桥项目很快启动。卡斯齐纳和父亲以及10多名村民踊跃报名加入建桥队伍。3个月后,一座崭新的特莱尔铁索桥横跨马相迪河,验收合格后被正式移交给当地政府。

如今,卡斯齐纳和村民们可以把村子里更多品质优良的农作物运往河对岸的集贸市场出售,“再过几年,儿子到了上学年龄,就可以步行到河对岸上学,我们家的日子会越过越好。”卡斯齐纳对未来的幸福生活满怀憧憬。

“五桥进一步方便了我们的出行”

从空中俯瞰马尔代夫胡鲁马累岛,五座桥如玉带横卧碧波之上。桥上车水马龙,特意留出的人行道上,行人不时驻足停留。去年底,由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五桥项目通车,大大方便了当地民众的生活,也成为胡鲁马累的一张新名片。

胡鲁马累岛意为“邻近马累之地”,是为疏解马尔代夫首都马累用地紧张而分阶段填海开发的岛屿,也是马尔代夫最重要的新兴城市,被当地誉为“希望之城”。然而,长期以来,胡鲁马累一期岛和二期岛之间只有一座临时搭建的木桩小桥作为通道,居民出行十分不便。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在两座岛屿之间建设的五桥项目,成为方便当地人生活的“梦想之桥”。

五座桥最长跨度53米,工程虽小,技术含量却不低。建设过程中,项目团队克服了高温、高湿等不利施工条件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确保顺利竣工交付。五桥项目业主艾哈迈德·纳西夫评价说:“中国企业执行力强、对进度把控细致、对质量和安全要求严格。我们的合作又一次取得了成功。”

“过去小桥附近的道路简单铺了沙土,晴天车来车往,沙尘四起;雨天坑坑洼洼,又脏又乱还不安全。”家住马累的服装设计师乌维什因工作需要,时常在胡鲁马累一期岛和二期岛之间穿行。他说,随着五桥建成,再也听不到人们抱怨两岛之间的通行状况。“感谢中国企业。几年前,中企还承建了中马友谊大桥,从马累到胡鲁马累不再需要坐渡船。如今,五桥进一步方便了我们的出行。”

五桥项目让马尔代夫两个人口密集的填海岛屿实现互相连通,带动了周边地区商业、文化旅游业发展。当地青年哈桑在胡鲁马累二期岛上开了一家餐厅,沿着1号桥向北直走不到200米就能到。“桥梁通车后,我的小餐厅每天顾客络绎不绝,营业收入增加了不少。”哈桑说。

“五座桥就是最好的观景平台。”家住胡鲁马累一期岛的居民古瑞莎说,五桥项目完工后,一家人闲暇时会带着孩子去桥上散步,“平时出行便利了很多,节假日的生活也更加丰富了。”马尔代夫姑娘妮娜说:“中国企业在胡鲁马累承建了住房、桥梁等项目,丰富了这座城市的面貌,改善了我们的生活。”

“再也不用为水发愁了”

走出房门,崭新的水管从院子一角探出头来。拧开水龙头,清水汩汩流出。没几分钟,巴卜马力克就打了一桶水回屋。他又拎起满满一桶水走进羊圈,倒进小羊们的食槽。“有了自来水,用着真方便,再也不用为水发愁了!”

今年早些时候,中国电建集团港航建设有限公司承建的毛里塔尼亚德哈供水二期项目通过验收,家住东胡德省小镇廷贝德拉的巴卜马力克家第一次用上了自来水。

毛里塔尼亚地处西非,气候炎热干旱,降水量少且地下水储量小。“住在这一带,用水一直是个大问题。得套上驴车,来回走几公里去露天水井取水。一家人总是在烦恼怎么喝水、怎么做饭。”巴卜马力克家里有3个孩子,还有年迈的老人,取水是家里的一项重要任务。“不仅取水麻烦,也很难保证用水卫生。现在好了,在家拧开水龙头就有干净水。”

德哈供水项目覆盖东胡德省全境,将德哈地区较为丰富的地下水资源输送到内马、廷贝德拉、提跟尼、乐温那等多个市镇,累计铺设铸铁管道总长度约326公里,PE管道约250公里。据了解,项目日供水量可达1万立方米,能解决近34万人的饮水问题。

项目竣工仪式上,毛里塔尼亚水利和水处理部部长穆罕默德亲自品尝了管道供应的第一口水,对工程效果给予高度评价。“德哈供水项目成功实施,改善了居民们的生活条件。大家可以更便捷地喝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充足的水源也会促进畜牧业发展,对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因为德哈供水项目,巴卜马力克还学了一项技能,谋了一份工作,多了一份收入。“自从中国企业来到这里,我们获得了不少工作机会。我跟中国朋友学会了开车,现在已经很熟练了。”巴卜马力克说。加上新养的小羊,他算了算,收入比以前提高了好几倍,“孩子上学、老人赡养的问题都能解决了”。

“现在省去了取水时间,大家有更多的精力去工作了!”巴卜马力克说,项目实施期间,中国企业还为当地居民捐赠生活和医疗物资,帮助改善当地基础设施。“希望更多中国企业来毛里塔尼亚建设更多惠民项目!”

“人们愿意来这里就医”

南苏丹湖泊州首府伦拜克市的基尔·马亚尔迪特妇女医院(以下简称“基尔医院”)由中国援建,投运后一度受战乱影响而破败。2017年起,中国政府向基尔医院实施技术援助项目,派遣技术专家赴南苏丹开展日常修缮、维修保养和技术培训等服务,让医院焕然一新。

在第一期项目已帮助医院恢复部分功能的基础上,第二期技术援助项目组从2019年起对医院整体设施进行了维修。

电力短缺严重影响医院正常运营。第二期技术援助项目组组长张笑天介绍,项目组利用医院现有条件进行了电路改造,通过柴油发电和两处太阳能供电设备,实现了手术室24小时电力供应。

“以前医院条件有限,有时候手术时只能用手电筒照明。项目组引入太阳能技术,让手术室实现全天供电。项目组还为我们翻新医院,安装调试新型数字X光机等医疗设备,极大改善了我们的医疗条件和工作环境。”基尔医院医生杜特说。

为实现医院可持续化运营,项目组还编制培训教材、操作手册、维护保养手册等材料,开办土建、电力、给排水、医疗器械维护、X光机操作等专业培训,为医院培养各类技能人才,提高医院独立运营能力。

医院后勤员工马奎参加了技术培训项目,还全程参与了各项附带工程实施。如今,他已能独立进行土建作业施工,处理日常维护和修缮事宜,被人称为“工程师马奎”。“从中国朋友那儿我学习到很多技能,这是很棒的工作经历。”马奎说。

“医院整洁美观,人们愿意来这里就医,这令我们感到骄傲。”医务人员马尔博说。

“感谢你们为医院改造和技术培训等作出的贡献。”南苏丹卫生部次长维多利亚·阿尼布·马朱尔专门写信向中国专家致谢。她表示:“在中国的无私支持下,南苏丹的医疗条件得到显著改善。期待中国援朱巴教学医院改扩建二期等新项目顺利实施,帮助南苏丹提高疾病防治能力,增进民生福祉。”

根据 一带一路网等采编【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2-3 11: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