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0日下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建设的成都考古中心正式举行了落成仪式。
该中心是最新建设的中国西南地区规模最大、设施设备最先进、功能最齐全的城市考古科研与展示平台,集展览展示、科普教育、文创研发、文物保护、行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
有力实证成都平原
4500余年文明史、2300余年筑城史
仪式开始前,一条《成都考古四十年》的视频,充满感情地回顾了研究院数十年来的风雨历程和重要发现成果——数十年来,成都考古研究院先后取得全国重要考古发现20余项,其中成都平原史前城址群、商业街船棺墓葬遗址、金沙遗址、江南馆街唐宋街坊遗址等7项考古成果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有力实证成都平原4500余年文明史、2300余年筑城史。
成都考古中心包括文物保护中心、科技考古中心、古建设计研究中心和信息科研管理中心几大单元,各中心分别下设不同的实验室和科研空间等。通过考古成果与考古过程的并列化呈现,考古中心突破了常规博物馆呈现模式的边界,开创了全新的展示视角,探索考古博物馆的特色化展示路径。
这一点在位于中心一楼的公众考古中心《考古·成都》陈列展厅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展陈内容主要由《考古是什么》和《成都考古成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利用实景还原场景与体验互动沉浸式普及考古知识——何为考古、考古何为、考古为何。
第二部分以成都考古发掘的重要遗址为切入点,侧重考古过程与文物保护手段的讲述,让更多人实实在在地看到考古工作到底是做什么,深入直观地了解有关考古工作的方方面面,通过讲好考古故事,描绘成都文明发展画卷。
此外,公众考古中心还设有临展区,根据每年成都考古新发现展示考古新成果,以及产品丰富有趣的文创空间等。未来,考古中心将推出更多社教活动,如“重走古蜀文明之路”“考古新青年”“成都考古社教行”“考古夏令营”等系列活动,普及考古知识、体验考古过程、讲述考古故事。
将是又一个重磅文博地标
和未来打卡地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在昨天的祝贺视频中表示,自己时刻关注并期待着成都地区的最新考古成果。“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启动后,宝墩遗址、三星堆遗址随即被纳入其中,成为长江上游区域文明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和四川、成都的同事们一直保持着长期的紧密联系。”王巍说。“借着成都考古中心落成的契机,站在这个新的历史起点,我向我的同事们、朋友们提出几点衷心的祝福与希冀:
“一是重点围绕古蜀人的起源、农耕文化起源、古蜀文明起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等课题作出安排,探寻区域文明的起源、形成、发展的基本图景、内在机制以及文明演进路径等重大问题。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古代文明理论研究,进一步回答好古蜀文明与中华文明、天府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实证中华文明源脉,构建弘扬与传承中华文化的标识体系,更好阐释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发展格局。
二是加强国内外交流合作。无论是技术、理论还是思想,都是在不断交流、互动、借鉴中得以发展、得以进步的。作为全国领先的城市考古中心,考古发掘、文物保护、科技考古、古建研究等各领域要积极走出去,加强与国内外相关科研机构及院校理论与技术合作。
三是做好文物价值阐释和传播利用工作。新时代考古工作应积极拥抱社会发展,深挖成都遗址遗迹和出土文物内涵,创新表达方式,找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结合点,推动考古成果的创新性保护、创造性发展。”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颜劲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几十年来,考古实证了成都4500年的辉煌历史,这是考古的骄傲,也是成都人的骄傲。
“成都考古中心将与博物馆、甚至考古博物馆错位发展,通过一系列全方位的呈现,让公众了解考古工作全过程,了解考古在干什么,考古的目的是什么,意义是什么,让公众了解考古,喜欢考古,支持考古。”颜劲松说,“成都考古中心的落成、使用和开放,是对成都考古全过程、全方位的精彩展现,并首次从考古的角度呈现成都的历史。它将成为成都市的又一个重磅文博地标,和深受市民欢迎的未来打卡地。”
来源:搜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