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朝历代,善偷者不胜枚举,其高超的偷盗技艺,独特的窃取手段,令人拍案叫绝。战国时期,也出了两名神偷,一个是齐国人,一个是楚国人,他们的事迹同样可圈可点。
有“战国四公子之一”美誉的孟尝君田文,是齐国著名的宗室大臣。田文生活奢侈,热衷招揽门客,手下有各行各业的人才,其中,就有善偷者。田文入秦为相时,带了大量门客。后来,秦昭王因为猜忌,罢免并囚禁了田文,随时有被杀掉的危险。为了逃出生天,田文派人向秦昭王的一名宠妾求助。
这名宠妾满口答应,但有一个条件,即得到田文的那一件天下无双的狐皮白裘。然而,早在入秦之初,田文就把这件狐裘献给了秦昭王。怎么办?这时,一个善偷的门客自告奋勇,连夜钻狗洞、进仓库,躲过巡逻人员的眼睛,轻松地将狐裘偷了出来。宠妾得到狐裘后,劝秦昭王放弃了杀掉田文的念头。田文怕秦昭王反悔,连夜出逃,到达秦国关隘时,天很黑,未到开关时间,另一门客便学起了鸡叫,从而引发了全城的鸡叫,因此骗开了城门。靠着鸡鸣狗盗之士,田文回到了齐国。
田文奔齐之事,司马迁《史记》有记载,东汉王充《论衡》中也有提及。
《论衡·逢遇篇》在说“鸡鸣之客,幸于孟尝”的同时,还提到了“窃簪之臣,亲于子反”。子反,是春秋时期楚穆王之子、楚庄王之弟。“窃簪”的典故,出自《淮南子·道应训》,其文中所说的楚将叫子发,即景舍。分析起来,王充是把子反和子发给弄混了,“窃簪之臣,亲于子反”应为“窃簪之臣,亲于子发”。
景舍,子子发,战国时期楚国将领,其事迹见于楚宣王(公元前369年—前340年在位)、楚威王(公元前339年—前329年在位)时期。同孟尝君田文一样,子发亦“好求技道之士”,也喜欢招揽各式各样、三教九流的人才。
一天,一个善偷的楚国人求见子发,说自己在偷盗方面有一技之长,希望能在子发帐下混口饭吃。子发一听大喜,立马将此人纳入麾下,并给予了优厚的待遇。子发的部将看不起这个善偷者,认为他不过是个毛贼,尽干些见不得人的勾当,劝子发将其撵走。子发说,老弟啊,你不懂,此人日后会有大用处。
不久,齐国兴兵伐楚,子发受命抗敌。当时,齐国军事实力雄厚,排名战国七雄之冠,是楚国的劲敌。齐军有备而来,子发仓惶迎战,结果被齐军三次打败,子发想尽了一切办法,最终也没能打退齐军。就在子发一筹莫展的时候,那名善偷者主动请缨,表示愿意施展自己的特长,为子发破敌贡献自己的力量。
说干就干。当晚,这名善偷者就开始行动了,他悄悄潜入敌营,“夜解齐将军之帷帐而献之”。次日,子发命人将帷帐送入敌营,说楚国士兵外出砍柴,不小心得到了齐国主将的帷帐,特意送来,物归原主,齐将有点懵了。当晚,善偷者再次发威,又偷了齐将的枕头,子发照旧次日送回,齐将再懵。当晚,善偷者第三次施展绝技,又偷了齐将头上戴的簪子,子发又给对方送了回去。
要知道,两军对垒,双方都很注重夜间巡防,里里外外关卡重重,守夜的卫兵也不少。一个小偷,竟然接二连三潜入敌营,如入无人之境,神不知鬼不觉地偷走了齐将身边之物,甚至头上的发簪,这还了得,真是太不可思议了。齐将被吓破了胆,万一对方派人来行刺怎么办?“今日不去,楚君恐取吾头”,随即,齐将下令班师。
历史,有时也会被小人物改写,可惜,这个吓退齐国雄兵的神偷没有留下姓名。
来源:搜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