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交通互联互通不断取得新突破,亚吉铁路、帕德玛大桥、莱基港等一系列重大项目相继涌现。随着一个个山河驿站从无到有、一条条黄金通道渐次打通,“一带一路”的“动脉”逐渐清晰,“筋骨”愈发强健。
铺就“致富路”
由中国铁建建设运营的非洲首条电气化铁路——亚吉铁路,是“一带一路”亮眼的互联互通工程。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大力支持非洲大陆的互联互通建设,亚吉铁路正是中非友谊的见证者。这条“钢铁巨龙”,西起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东至吉布提港口,横跨两国,为内陆国家埃塞俄比亚打通了出海铁路大通道。
中国土木埃塞俄比亚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郭重凤对中新社记者介绍,从亚的斯亚贝巴出发,仅用12小时就可抵达邻国吉布提的港口,极大促进了非洲之角区域的互联互通与经济发展。
郭重凤透露,自2018年开通商业运营以来,亚吉铁路发送旅客数量持续提升。五年来累计开行旅客列车超1800列,发送旅客近53万人次,开行货物列车超6100列,发送货物约743万吨,有效拉动了埃塞俄比亚与吉布提两国铁路沿线的经济社会发展。
亚吉铁路是“一带一路”交通互联互通的一个缩影。十年来,中国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建设了一条又一条“钢铁巨龙”:安伊高铁、中老铁路……随着这些铁路建成通车,更多人搭上了致富“快车”,通向“幸福门”。
架起“连心桥”
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在孟加拉国帕德玛河上,长达数公里的帕德玛大桥飞架两岸,桥上来往车辆川流不息。但多年前这里只有空荡荡的河面和岸滩,两岸居民只能依赖舟楫过河。
2014年,由中铁大桥局承建的帕德玛大桥正式开建。经过近八年的建设,大桥于2022年通车,原本七八个小时的过河通行时间缩短至10分钟,结束了孟加拉国南部21个区和首都之间民众摆渡往来的历史。
大桥开通后,当地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据孟加拉国估算,大桥会为孟加拉国带来每年1.5%左右的GDP增长,受益人口超过8000万。
中铁大桥局董事长张敏表示,帕德玛大桥不仅象征着孟加拉国民众的“梦想”,更是“一带一路”倡议下,两国政策沟通、资金融通以及民心相通的纽带。
十年来,在中国企业的帮助下,坦桑蓝跨海大桥、克罗地亚佩列沙茨大桥等一座又一座桥梁在共建国家架起,不仅使得天堑变通途,更拉近了中国与共建国家的距离。
共筑“发展港”
位于尼日利亚拉各斯自贸区的莱基港,此时正是一派繁忙的景象,来往的大船频靠,码头上车辆如织。
尼日利亚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外贸发展迅速,受老港水深不足、设备设施陈旧、陆域纵深不足等因素制约,无法支撑逐年攀升的海运货物运输需求,新建港口成为必然要求,莱基港应运而生。
中国港湾尼日利亚莱基港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杜若罡对中新社记者表示,莱基港是中资在非洲首个集控股投资、建设、运营于一体的港口开发项目,是尼日利亚第一个配备集装箱岸桥的现代化深水港,能够接轨国际航运业新标准,有效解决尼日利亚海运市场需求缺口问题。
今年初莱基港正式开港运营。杜若罡透露,经测算,莱基港在未来的45年特许经营期间,可以拉动3610亿美元的GDP增长,创造17万个就业岗位,带来直接、间接商业收入1580亿美元。
如今莱基港正致力于向港口下游拓展产业链,为尼日利亚的用户提供门到门的现代化物流服务。“我们有信心将莱基港打造为尼日利亚门户港及西非区域枢纽港。”他说。
十年来,“中国港”名片已经享誉全球。中国企业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参与设计、建造、运营港口,为所在国打开了国际贸易往来的窗口,带去了经济腾飞的希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作为新时代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有助于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推动区域开放布局优化、筑牢高水平开放安全屏障。
以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必须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具体来说就是通过高质量政策沟通,加强减让关税、解决贸易争端、减少贸易壁垒、降低准入门槛以及海关安全和通关便利化等规则的协调对接。以双边和多边协议为牵引,加强中国与沿线国家在服务贸易、电子商务、知识产权和环境保护等“边境后”规则领域的沟通与协调。
以设施联通为桥梁促进电力、通信和交通基础设施标准的互认和统一。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推动构建低碳绿色标准体系,引导合作国家绿色低碳经济转型。以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促进国内市场化改革,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以“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开拓高质量改革开放新局面。
以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动区域开放布局优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共建“一带一路”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连接点,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一是推动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形成新格局。推进西北五省内陆开放型试验区建设,打造内陆型开放前沿阵地,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实现综合性国际物流大通道“水铁联运”,建设面向东盟的开放合作高地、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的辐射中心。二是推动东北地区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
推动东北地区借力共建“一带一路”,对标国际先进营商环境,补齐短板,借助陆海双重“门户”优势,打造向北开放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点。三是推进中部地区对外开放加速崛起。促进中部地区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中更好发挥枢纽衔接作用,依托“中欧班列”和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不断增强集疏中转能力,推动打造陆海内外联动的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四是促进东部地区对外开放形成新优势。巩固东部地区开放先导地位,对接国际最高标准经贸规则,引领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率先推动全方位高水平开放,形成以东部为先导的高水平开放“新雁阵”模式。
以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筑牢高水平开放安全屏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应强化底线思维,全面提高境外安全保障和应对风险能力,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筑牢三道“风险防范屏障”:
一是筑牢基础性风险防范屏障。建立跨部门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风险防范中心,为企业参与共建保驾护航。规范企业投资经营行为,提高企业防御风险能力,做好事前管理、服务和引导,加强事中、事后指导、监管和保障。
二是筑牢建设项目风险防范屏障。建立沿线国家项目数据库,形成公开透明的项目信息公开机制,建设与国际资本市场相互衔接的投融资平台,确保“一带一路”项目建设安全顺利进行。
三是筑牢风险防范的法律屏障。通过海外利益风险评估、安全预警机制和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机制等,为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法治保障。
高质量的设施联通是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优先领域和基础性支撑。新经济地理学认为,运输成本对贸易产生直接影响,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能够提升国家间人员交流和商品往来的频次,扩大贸易规模。为了更好促进高质量设施联通,须按照现代通道经济和枢纽经济发展理念,进一步完善陆、海、天、网“四位一体”互联互通布局、“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夯实陆上丝绸之路,拓展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空中丝绸之路,开辟冰上丝绸之路,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
高质量的贸易畅通是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内容和“稳定器”。实现“一带一路”经贸合作不断走深走实,为推动经济全球化、恢复全球经济活力、增强世界经济韧性注入强大动力,应积极搭建贸易促进平台,深化和拓展贸易和投资领域多边合作,提高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推动贸易投资合作优化升级。
高质量的资金融通是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助推器”。金融是经济的血脉,发挥着聚集资本、配置资源的关键作用。以高质量资金融通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应进一步加强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开展投融资务实合作,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健全多元投融资体系。充分发挥共建“一带一路”专项贷款、亚投行、丝路基金等的作用,创新融资合作框架。
高质量的民心相通是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社会根基和关键基础。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既需要基础设施的“硬联通”,也需要高水平合作规则标准的“软联通”,更需要共建国家人民的“心联通”。为此,应加强与共建国家在教育、文化、科技、数字、绿色和健康等重点领域的人文交流与合作,形成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大格局。
根据 一带一路网等采编【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