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美社10月24日刊发一篇题为《“一带一路”:从中国联接世界的理念》的文章,作者是该社驻华首席记者伊绍拉·迭斯。文章摘编如下: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提出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以深化互联互通、扩大开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这些举措包括搭建亚欧大陆物流新通道、加快陆海新通道和空中丝绸之路建设、创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扩大数字产品市场准入等,旨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自2013年以来,“一带一路”已成为实质上联系和加强亚非欧国家间经济、金融、文化、科教等各领域合作的战略议题。
拉美和加勒比地区也积极响应并加入了“一带一路”倡议。这一举动与该地区寻求新伙伴、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支持多边主义的关切相一致。
大约20个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成为该倡议的一部分,达成的协议目前正在双边层面上发挥重要作用。
2000多年前,古丝绸之路联通了东西方文明。商人的流动使贸易往来成为可能,同时有利于宗教、文化和哲学的交流。起点在中国西安的这条线路对现代性的贡献确凿无疑。
而在今天,“一带一路”倡议代表了在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外的另一种选择,并使中国成为不同于西方模式的全球运动的重要部分。
必须注意的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基础是尊重国家利益和价值观。“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吸引力之一是,来自中国的投资和贷款并不意味着霸权态度。
与美国自19世纪末以来、尤其是在冷战期间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北京的倡议不附加苛刻条件,也不使用军事干预来施压。
据官方数据,拉美和加勒比地区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已超过3000亿美元。“一带一路”倡议为该地区带来了面向中国市场实现出口多元化的好机会。
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一致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代表了进入新金融体系的替代方案,该体系将与不断兴起的世界新秩序相对应。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加强地区互联互通,促进全球共同发展。如今,“一带一路”合作从“大写意”进入“工笔画”阶段,把规划图转化为实景图,一大批标志性项目和惠民生的“小而美”项目落地生根。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世界各个角落产生了数以千计的项目。截至目前,“一带一路”合作已从欧亚大陆延伸至非洲、拉丁美洲,已有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大家庭。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不是任何一个国家的独角戏,而是为了解决全世界普遍存在的因经济不平等引发的发展不平等问题。长久以来的美西方舆论攻击,无法削弱“一带一路”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因为该倡议并不服务于任何国家的排他性地缘政治利益。
相反,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基于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它超越了文明、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阶段等诸多差异,旨在推进人类的共同发展。当前,中国已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以及更多国家的主要投资来源国。中国主张世界和平、共同进步。
和平与合作是千年前的古丝绸之路精神,并在当前“一带一路”合作中流传延续。“古丝绸之路之所以名垂青史,靠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
中国始终寻求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注入新的动力。西方某些人认为,由于所谓的“中国经济放缓”,该倡议正陷入困境。但本届高峰论坛宣布的行动计划表明,“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将继续受益于中国的高质量发展。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将各设立3500亿元人民币融资窗口,丝路基金新增资金800亿元人民币,以市场化、商业化方式支持共建“一带一路”项目。
西方长期以来将“一带一路”描述为“债务陷阱”,污称中国试图用“不可持续”的贷款诱骗发展中国家陷入困境。最近,一项研究也驳斥了“一带一路”反对者大肆兜售的“债务陷阱”说法。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显示,在各国整体债务规模持续膨胀的情况下,“一带一路”的庞大投资降低了共建国家的政府债务水平。事实上,西方商业债权人和国际多边金融机构才是当前发展中国家的最大债权人。这意味着,美国正通过印钞和加息,继续加重发展中国家的债务负担。
根据 一带一路网等采编【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