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93|回复: 1

张绍刚为何对"中国"过敏? 源自深层文化抵御意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7 00:04: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张绍刚为何对"中国"过敏? 源自深层文化抵御意识南方日报


张绍刚为什么对“中国”过敏

天津卫视主持人张绍刚与80后海归女孩刘俐俐“互掐”的视频,我仔细看了两三遍。我觉得,张绍刚与刘俐俐的冲突后半部分基本上是因为二人“卯上劲”,这一部分夹杂了感性因素,两人都已经存有芥蒂,又由于张刘的性格,冲突到最后以至于出现失态性语言也是很自然的事。我真正感兴趣的是冲突的起源,如果说,在这场冲突中,后面的都是意气之争,那么就只有冲突的起源是真正的冲突,并且确实可以值得说一说。

冲突的起源在哪里呢?我认为有两个核心点:其一,刘俐俐上来的自我介绍,比如喜欢莎士比亚以及冒出一个很少有人能懂的“英雄双行体”;其二,刘俐俐的说话里提到“中国”。这两点张绍刚都过敏了。并且,第一点的时候张绍刚已经很过敏,只不过没完全表现出来,而到第二点的时候,他控制不住开始动气,由此展开整晚的争论。张的个人素质暂且不论,可以肯定的是,张的过敏肯定不是只针对刘,而是针对他认为刘身上代表的一种“习气”。什么习气呢?这个就有意思了。北京文化圈子众多,各个圈子都有不同特点,根据海德格尔“语言是存在的家”的说法,语言就是辨别圈子的重要依据,所以,这些文化圈子的语言方式当然不同。我以前在北京读书的时候就注意到,有的圈子很喜欢使用“中英文夹杂”的方式,随便说几句话,都要抛几个英文单词,在这种圈子里,大家似乎都装作自然地使用这种语言,刚加入圈子者也要学会去适应这种语言。另一种圈子不仅不夹杂英文,而且旗帜鲜明反对中英文夹杂的方式,理由是这种交流“装X”。有些过敏者不仅对中英文夹杂反感,对动不动就说个国外的东西更加反感,说说莎士比亚还能忍受,说个没几个人懂的“英雄双行体”,就不能忍了。

我以为,张刘的深层次冲突应当是文化冲突。这一点到张绍刚敏感的“中国”上更加明显,刘仅仅是随口说了个“中国发生很大变化”就导致张这么大的反应,很多人不解,我觉得可以解释。张应该对刘本人并非有成见,而是一种深层文化抵御意识,张自我形成了对海归所代表的某种不良文化的不满,由此牵连到一个莫名其妙的小姑娘身上,张的经验先行导致他对刘俐俐的行为未经审核就加以批判,显然是过了头。

中国的发展导致海归文化一直具有某种程度上的优越性,这是客观事实,也导致其构成对本土文化的客观冲击,本土文化自然会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本能的文化抵御,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张绍刚对“中国”过敏。我不能将张的反应解释为狭隘民族主义,因为我本人也反对不分场合的洋腔洋调。不过张对“中国”的过敏让人想起电影演员陈冲,她在上世纪80年代当红的时候去美国留学,回来探亲时说了一句“以后我要把在中国学的坏习惯改掉”遭到举国声讨。这件事情如果发生在现在,想来舆论对陈冲就不会像从前那样过度苛求,这说明中国的进步,说明文化的包容度在增加。我以为张绍刚先生的文化抵御心理其实不必过强,毕竟整个中国都已经很自信了。(作者 朱迅垚)

发表于 2012-1-17 02:48:34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2-22 12: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