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佳研究院 陈小平
全球第三大液晶面板制造商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AU Optronics Corp.)表示,将通过价值22亿美元的换股交易收购竞争对手广辉电子(Quanta Display Inc.),这笔交易也揭开了外界期待已久的台湾面板制造业整合浪潮的序幕。近几年来,不断有投资分析师表示,台湾的液晶显示器行业需要进行合并,以获得一定的生产规模和财务实力与韩国厂商展开竞争。广辉始终是其中的一个主角,传闻中的另一个主角却由华映换成了友达。
目前世界上投资5代以上生产线,瞄准大屏幕液晶市场的公司有十来家,其产业龙头三星电子采取的竞争策略是照搬DRAM行业的成功经验,通过不断的投资扩充产能,将后进厂商拖垮并置于死地,最终达到行业垄断的地位。所以近几年TFT-LCD产业竞争激烈,价格战不断,全行业都在亏损的泥潭中挣扎。排在行业末尾的公司经受了巨大的压力,经常出现合并的传闻,以应对资本和成本的压力。
就在台湾二线厂商在想方设法走出困境的时候,中国内地的企业和地方政府却在奋不顾身,纷纷投下巨资狂液晶面板制造。无所不能的政府有他们自己考虑问题的思路,对于企业而言唯一可以遵循的就是经济规律和市场法则。当前中国企业要想进入平板制造业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障碍:
1. 资金问题
2. 技术来源问题
3. 技术选择问题
中国企业普遍力量都不强,第一个问题就把大家都难住了,这时候发达地区的政府就挺身而出了,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或直接投资,或提供贷款。资金问题解决以后,技术来源也不成问题了——买。这时候技术选择想成为问题都不行了,政府主导下的选择必然是产业规模更大,产业链更长的技术,以对地方经济产生最大的拉动效应,这当然是非TFT-LCD莫属了。但是对于企业来说,这未必是最佳的选择。以下我们对这个问题做一点稍为详细的分析。
TFT-LCD
由于我们进入面板制造业的初衷是想掌握大屏幕平板电视的上游关键零部件领域,所以我们把分析集中在目标市场为30”以上的5.5代以上线来讨论。到2006年底以前,全球共有1条5.5代线、6条6代线、4条7代线(包括两条7.5代线)和1条8代线投产。按照各世代线的目标切割尺寸,也就是5.5代线生产32”屏,6代线生产32”和37”屏(按各占一半算),7代线生产40”, 7.5代线生产42”, 8代线生产52” 屏,以85%的良品率计算,则产能将达到32” 2千2百60万台,37” 1千2百85万台,40” 1千2百24万台,42” 9百79万台,52” 2百75万台,总产能将达到6千万台。即使除掉2006年投产的6,7,7.5及8代线各一条,总产能仍将达到3千900万台。
目前全球彩电市场容量大约是每年1.9亿台,2005年液晶电视的销量已达到电视总销量的一成,按Display Search的预测,2006年的乐观估计是液晶电视销量可达3千500万台,按一般的预测30”以上的产品会占到50%的市场份额,则大尺寸液晶屏的产能是严重过剩的。实际的情况也确实如此,TFT-LCD产业内部的竞争相当激烈,属于产业生态环境恶劣之地。
PDP
PDP的发光效率需要一定的放电室空间做保证,其像素尺寸不能过小,所以只能往大屏幕方向发展,目前的产品集中在42”及以上的领域。根据韩国市场调查机构Displaybank的统计,2005年全球PDP出货达到702万片,并预计2006年将会达到1100万片左右。而2006年的产能折算成42”屏将达到1550万片(良品率按85%计算),减掉LG在2006年下半年投产的A3-2厂的产能,仍然达到1370万片,还有超过20%的产能过剩。
与TFT-LCD产业不同的是,台湾企业受到日本停止输出技术及受TFT-LCD激烈竞争所累,无力加入另一个战? C挥辛颂ㄍ逭飧鼋辆终撸琍DP产业基本按照固有的发展路径在成长,其行业三巨头LG、松下和三星占据了全部出货量的80%以上,基本避免了行业内部的恶性竞争。但是近年来遭遇了TFT-LCD向大屏幕电视市场发起的咄咄逼人的攻势,不得不频频降价接受挑战,这反过来也促使PDP厂家拼命地开发新工艺和新技术以降低成本,从而使得创新能力不足的台湾新进入者中华映管和台塑集团不得不关门停产。
OLED和SED
OLED被认为是TFT-LCD的替代技术,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再加上其专利持有人柯达公司采取开放的授权方式,使其一度成为世界范围内最热门的显示技术。但是在量产方面由于还没有解决寿命和良品率的问题,其商品化市场还只局限于手机副屏和MP3上。
SED是近两年在电视用显示屏上最引人瞩目的新技术,由日本佳能和东芝合作开发。由于从原理上SED的功耗和制造成本低于TFT-LCD和PDP,而画质却好于二者,在目前TFT-LCD和PDP已占据大屏幕电视主流市场的刺激下,人们自然对SED寄予了厚望。由于佳能和东芝不想与其它厂商分享技术,始终处于一种保密的状态,使得SED的推出时间和成本降低受到了很大影响。所以在刚过去的3月8日下午,日本东芝和佳能表示,新型SED面板的推出时间将延后一年半至2007年第四季度。东芝和佳能SED电视难产的主要原因是TFT-LCD和PDP面板的价格下跌幅度比早前预期的更大,导致东芝和佳能两家公司必须改善成本竞争力后,才能推出新产品。不过令人担忧的是一年半以后,TFT-LCD和PDP在从业者的拼命努力下,成本下降情况再次出人意料的话,SED还有没有竞争优势。
TDEL
笔者受公司委派,于2006年2月参加了赴加拿大iFire公司的考察团,有幸近距离地对TDEL(厚膜电致发光)技术进行了全面了解。TDEL是无机电致发光技术的一个分枝,由iFire公司科技副总裁吴兴炜博士在1991年最先提出,并一直由iFire公司独家进行开发研究。iFire公司的TDEL技术与传统薄膜电致发光技术相比,主要成就有以下3点:
1. 结构上以厚膜介电层代替薄膜介电层,提高了发光的稳定性和效率。
2. 开发出了高效蓝色荧光材料,实现了彩色化显示。
3. 使用蓝源成彩系统(发光层为统一的蓝色,其上再制作色彩转换层分别输出红,绿,蓝三基色),提高了制造效率和良品率。
从对生产工艺的考察来看,TDEL尽量采用PDP和LCD的成熟工艺,主要的有两种:PDP制造中的丝网印刷工艺和ITO玻璃制造上用的磁控溅射镀膜。与TFT-LCD相比,不需要半导体制程,只需要1000级的洁净室,大大减少了设备投资,且制造工序也要少很多。与PDP相比,没有障壁制作过程,提高了生产效率。
TDEL的制造工艺虽然对产品的尺寸没有限制,但由于它属于电容型交流高压器件,不适宜用电池供电,限制了它在便携式设备上的应用。少了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两个应用领域,TDEL在市场规模上将无法与TFT-LCD相比,但与PDP相比,可以没有限制地向小尺寸方向延伸,可以覆盖整个大中小屏幕电视机市场,以及电脑显示器市场等,市场容量相当乐观。
IFire公司在技术释出方面采用的是两个不同的策略,对于12”以下的产品采用技术授权的方式,已经有日本的TDK在2000年底获得了授权,准备生产车载显示产品。但由于这几年TDK经营状态不好,已停止在显示产品上继续投资,所以至今没有量产。
在12”以上的电视产品方面,这是iFire最为看好的一个市场,采用的是合作制造模式,希望从平板电视市场上长久获利。目前的计划是要进行两期投资,第一期投资1亿到1亿5千万美元,建设一条年产25万个37”HDTV屏的生产线,这实际上是一条量产实验线,毕竟量产经验需要从这里开始学习。第二期投资6亿到7亿美元,建设一条年产300万个屏的生产线,产能规模相当于一条6代TFT-LCD生产线。
中国企业平板显示产业的进入路径
从这几年平板显示技术的发展来看,技术缺陷最终都能克服,更重要的市场前景实际上是由成本竞争能力所决定的。一种显示器件的成本主要由设备投资,原材料价格,以及良品率等三部分构成。各显示技术目前都还处于发展之中,成本竞争能力是一个动态指标,这就给我们选择进入的领域增加了难度,也提供了机遇。
对于一个没有技术的市场后进者,选择正确的合作伙伴(技术提供方)就变得无比重要,因为在目前的市场竞争中,不仅有不同显示技术间的竞争,同一个技术阵营内不同厂家间的竞争有时候反而更加惨列。所以合作伙伴的选择必须是行业龙头,这样在以后的行业发展中才不会被边缘化以至被淘汰。从这个角度来看就不难理解为什么SONY在TFT-LCD方面要跟三星合作,而不是和台湾的某个厂家。同样PDP领域中华映管和台塑集团的消亡也同样向我们揭示了这个道理。
手机数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