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记者收到一封署名“中大学子”的举报邮件,题为《史上最牛的连环抄袭门》。所谓“连环抄袭”,是指一篇A医生于上世纪90年代发表的论文,10多年来被不同的医生反复抄袭。结果出现B抄袭了A,C又抄袭了B,D抄袭C,最终E不仅抄袭了C和D,同时还把A列为参考文献的情况——据3月24日《中国青年报》报道,截至目前,在这份不断更新的举报材料中,涉嫌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医生达70余人。
大凡有过求学和评职称经历的人,应该知道一些“论文”是什么样子:为了应付导师蒙混过关,拿到一纸毕业证书;为了在职称上的晋级,不惜东拼西凑,“天下文章一大抄”。正如报道中那位被抄袭医生所说:这个问题是体制造成的。因为,那些抄袭论文的医生发表不了足够多的论文,晋级将会受到影响。正所谓,“身在局中,就只能遵守现有的规则”。
其实细想之下也不难理解,在职研究生但凡进入游戏规则内的人,早已心知肚明论文“是什么东西”,也对“连环抄袭”司空见惯。“中大学子”——这两位大学生之所以还会对“连环抄袭”备感惊诧,只因为他们涉世未深,还不太了解发表论文的游戏规则。但在笔者看来,现如今,问题的关键是,在“最牛论文连环抄袭门”曝光后,在学术不端的“脓疮”再次引来围观后,有被彻底捅破的可能吗?
近年来的学术打假行动,把一些所谓的学术泰斗、名校领导拉下了马,相关方面对一些收取版面费发表论文的“核心期刊”进行了整治,为数不少的高校也引进了反抄袭软件。尽管如此,但是学术不端事件似乎并未因此减少,公众也已产生了审丑疲劳。尽管相关方面屡次表现出要严厉整肃学术环境的决心,但具体到现实施行层面,却因种种原因未见有多大效果。
此次“最牛论文连环抄袭门”,涉嫌抄袭的医生多来自县一级的基层医院。虽然笔者相信,他们抄袭论文的目的,绝大多数仅仅是为了能够评上职称,但笔者还是担忧,学术不端行为导致的伤害,不会仅仅停留在为评职称而发论文的层面。比如在医学医疗领域,这些经过“连环抄袭”、被篡改得面目全非的研究成果,一旦被后继临床研究者参照并作为蓝本,会不会造成什么恶劣后果?
因而,当人们逐渐对学术不端失去痛感、陷入麻木,甚至对潜规则习以为常的时候,办理全日制研究生文凭我们更应该珍视“中大学子”说出真话的价值:作为危害学术环境,甚至是扼杀一个社会创新意识的“脓疮”,早一些被“挑破”,其积极效用肯定会早一日显现。因为不仅是在医学医疗领域,在科研、教育等其它领域,类似的情况也程度不同地存在。当然,具体到“挑破”的方式,一方面需要相关职能部门下决心,用制度完善的方式对学术不端“零容忍”;另一方面,需要医学医疗、科研、教育等领域,彻底改观现有的个人晋升考核方式,比如说取消不切实际的论文发表考核——如此这般,均考验着相关方面的勇气与决心.
在职教育培训中心http://www.gzxinchenghs.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