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久前举行的南京大学110周年庆典上,有两个场景令人久久回味。 一是会场没有主席台嘉宾位,“银发校友”全部前排就座,主持人介绍出席庆典嘉宾时,最先介绍的不是领导,而是两位分别在1939年和1944年入学的老校友……“序长不序爵”的接待原则,让庆典既隆重典雅,又充满浓浓情谊。
二是十位获颁“杰出校友”称号的有数位来自基层。此前公布的“杰出校友”首条评选标准就是:“长期在基层一线尤其是在艰苦地区默默奉献,淡泊名利,在平凡岗位作出不平凡贡献的校友”。
在“官本位”现象还在社会流行、不少大学还以“校友富豪数量”来论英雄的今天,南大校庆上的“序长不序爵”、校友评选的“基层化导向”,让人顿生敬意,让人触摸到一所学校可贵的价值追求,感受到百年名校丰富的精神财富。恰如南大校庆口号之一“诚动天下”,这座百年学府用“诚”打动了人心,展现了一所大学的魂魄。
“诚”是南大传统精神中最本色的东西,也是南大人突出的优良品质。从校歌第一句“大哉一诚天下动”,到“诚笃”、“诚朴”、“诚真勤仁”等各个时期确立的校训,无不将“诚”置于重要位置。110年来,南大校名屡经更迭,校址也一再搬迁,但求“诚”的校风在传承延续,一代代南大人因此有了“嚼得菜根”的深沉情怀,更有“做得大事”的雄伟抱负。
诚者,真也。“诚”是个人和社会一切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的基础,也是大学精神的源头。失掉了“诚”,大学就失去了灵魂,一切科学成就无从谈起,更谈不上教书育人。大学绝不仅仅是传授专门知识与技能的场所,更是教人诚实端正、求真求善的精神家园。从长远来看,如何做人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正如南大校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在获得发展良机的同时,急功近利的浮躁风气也开始出现。一些大学远离了诚朴之风,贪大求全,不讲科学、不重现实地盲目扩张,逐渐偏离了良性发展的轨道。部分教师抛却了诚笃之心,经受不住名利的诱惑,学术失范、学风不端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学生丢失了诚信,读书不下苦功夫,只想走捷径“混学位”。
我们已经拥有了世界第一的高等教育规模,不少大学确立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但倘若我们只把眼光盯着排行榜,津津乐道于产生了多少富豪校友,只在意发表的论文数,而不在意是否做出了真学问,长久以往,大学将逐渐背离科学精神,失掉求真的动力,只会离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渐行渐远。更可怕的是,一群没有把“诚”视为信仰的毕业生走上社会,对社会造成的伤害将难以估量。
爱因斯坦曾这样评价,“大学向来是把传统的财富从一代传到下一代的最重要的场所”。百年南大对“诚”的坚守,对于大学,对于社会,都是一种深深的提醒。
(摘自人民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