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北京7月20日电题:“需”“实”共融 “人”“物”相映——数字增长外的中非合作
新华社记者王雅楠 淡然
50亿美元、100亿美元、200亿美元——从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到正在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中国对非洲贷款数额两度翻番。
巨大的增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但中非合作的内涵远远超过数字的增长。
与两度翻番相呼应的,是中非经贸的强劲增长。中国连续三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2011年中非贸易额达到1663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83%。非洲对中国出口三年翻了一番。
今天的200亿美元展示了中非双方携手共进的信心,预示着中非互利共赢合作令人期待的前景。
中非合作既体现“实”,又彰显“需”。
2012年5月的一天,中国政府在中非共和国援建的中非友谊医院门诊大楼里如平日一样忙碌,二楼有口皆碑的“中国走廊”上排满了等候治疗的当地患者,中国医疗队队长刘敏的学生尼古拉正给两位老人进行针灸治疗。
在非洲大陆另一端,肯尼亚内罗毕卡哈瓦学校的师生正从中国民间组织援建的“中非友谊井”里抽取清洁的饮用水。
学校、医院、抗疟中心、安全饮用水供应、沼气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设施,都是非洲人民最根本的需求。
这些领域的合作朴素、实用,使非洲民众直接受益,也使他们通过援助项目了解遥远的中国。
无论是惠及百姓的“点亮非洲”节能减排项目,还是新近落成的非盟会议中心,点滴积累支撑双方经贸合作的迅猛发展,实现了1663亿美元的双边贸易额。
未来3年,中国将继续增加援非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帮助非洲国家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深化中非医疗卫生合作,对非派遣1500名医疗队员,同时继续在非洲开展“光明行”活动;继续援助打井供水项目,为民众提供安全饮用水。
今年4月,中国援助刚果(布)的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农田里,玉米齐刷刷高过人腰。刚果(布)农业部长里戈贝尔·马本杜指着新培育的木薯、西瓜、黄瓜等优良品种说:“中国实实在在地履行承诺。这些果实代表着中国的诚意,事实说明中国是刚果(布)可信可靠的好朋友。”
摩洛哥外交与合作大臣欧斯曼尼说,作为南南合作的重要参与者,非洲和中国加强合作符合双方共同利益。中国参与非洲大陆发展对所有非洲国家都有益处,中国对非政策公正、开放,互惠互利。
中国在发展,非洲在发展。据英国《经济学人》报道,2001年至2010年,世界10个发展最快的经济体中6个在非洲。南非总统祖马在本届论坛开幕式上说,非洲有望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正迎来“变革的十年”。
贸易通常比援助更能使相关国家受益,经济和就业增长是提高生活标准最可持续的根本方式。
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对非直接投资超过147亿美元,在非落户的中资企业已超过2000家。在加纳、多哥、贝宁、纳米比亚等国,中资企业稳步推进“本地化”,在中资企业工作已成为当地人的职场热点。在尼日利亚拉各斯一家中资企业,员工将自制的中国国旗别在了衣服上。
阿尔及利亚外交部负责马格里布和非洲事务的部长级代表迈萨赫勒说,西方媒体经常歪曲非中经贸合作,但非洲人民清楚,双方在工业、经贸等方面的合作是双赢的,非洲国家和人民从中受益颇多。
中非合作不仅见“物”,更能见“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提高“造血”功能已成为中非合作的显著特点。
菲利普是肯尼亚软件工程师,唐娜是乌干达马凯雷雷大学学生。如今,两人并肩坐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一间教室里,学习先进的信息通讯技术。中国一家通讯企业在那里开办科技培训中心,菲利普和唐娜都是中心一次联合培训活动的受益者。
2006年以来,中国已为非洲国家培训各类人员近4万名。未来3年,中国政府还将实施“非洲人才计划”,为非洲培训3万名各类人才。
“我爱东北秧歌,也爱四川火锅。”喀麦隆留学生琳达2005年在祖国第一次接触到中国舞蹈。她目前正在北京师范大学学习现代舞,已能够分辨出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服饰和“招牌”舞蹈动作。
中非人文交流穿过地域界限,跨越文化差异,使中非合作更暖、更亲。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中非文化聚焦、联合研究交流计划、智库论坛、民间论坛、青年领导人论坛、青年联欢节等一系列活动相继启动。
中非贸易经历近12年稳步高速提升的时期。今天的中非合作,“需”“实”共融,“人”“物”相映,踏实而充满活力,必将走得更深、更久。(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