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94|回复: 0

中国“软”“硬”舆论反差解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19 19: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苏长和
    一方面国外舆论认为中国外交变得越来越强硬,而另一方面国内舆论反而认为中国外交太软,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我国外交在服务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上成绩显著。不过近年来,一方面国外舆论认为中国外交变得越来越强硬,而另一方面国内舆论反而认为中国外交太软。尤其是在南海和钓鱼岛问题上,我国连续出台一系列令对手眼花缭乱的反制措施,在外人看来不可谓不“硬”,但在国内民间舆论中,仍然认为中国对菲、对日的措施偏软。外交工作在里外舆论中都受到不小的压力,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个别国家、个别群体认为中国外交变得越来越强硬的舆论一定程度上是配合“中国威胁论”的。近年来,我国在国际关系中积极有为、主动进取,例如在气候谈判、贸易纠纷、海洋权益、公民海外权益保护、领土主权等问题上,依法正当合理地维护和争取自己权益,这种自信的行为被国外个别媒体解读为中国翅膀硬了,“不听话了”,越来越咄咄逼人了。坦率地说,面对这股所谓中国外交变硬的国际舆论,不必太把它当回事。一个成熟的国家,会尊重外部舆论评价,但是绝不会成天生活在别人的评价和舆论下,有时必须要有“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的自信和勇气,否则容易成为别人舆论的尾巴,行为岂还有独立性可言?中国在国际社会中为了维护自己以及其他国家及其人民合法正当权益而据理力争的行为,与一些在国际政治中的强盗逻辑和行为不可等同!
    至于国内民间舆论对中国外交偏软的定性,则需要科学客观地去分析。人们对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这段时间中国外交屈辱历史记忆犹新。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彻底告别了跪着办外交的时代,人们格外珍惜国家主权权益,在国家重大利益面临外部挑衅和威胁时,一寸山河一寸金、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意识和热情很容易被点燃起来。对于这种意识和行为,应予以呵护和培育,而绝不能简单地以盲目、非理性、“乱得很”来轻易予以否定和挫伤。愈在全球化时代,中国参与世界愈深,愈需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随着民智开启以及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党的执政的现代化以及政府管理的现代化,也需要我们必须科学正确地对待各种舆论,包括民众在特定事件上对中国外交偏软的朴素判断,以及其他来自舆论的监督,这对中国外交能力的改进和提高只会有益无害。
    然而,社会舆论有时与政府政策实施的步骤和节奏并非总是合拍的。以外交为例,政府重大外交决策和政策必须考虑全局性、长远性、持续性,分步骤、有节奏甚至要寻找时机地进行实施,而社会舆论往往以“毕其功于一役”的心态看待问题的解决,于是,政府的“稳”与舆论的“急”形成落差,社会舆论偶尔抱怨政府外交“软”在所难免。另外,许多外交难题与国内问题还不一样,国内问题可以在民主集中原则下由中央政府自上而下贯彻即可,谈判尤其是执行成本不高,但是外交问题面对的是一个可能与你想法完全不同的外国政府和群体,解决起来要更复杂,谈判成本相比国内要更高。外交难题不是一厢情愿就可以做好的,需要通过包括谈判在内的各种手段在两国间达成一致,这也是为什么世界各国民众鲜有对本国外交完全满意的原因所在。
    当前我国外交要学会更多地与民众沟通,通过引导社会舆论到主导社会舆论,为外交服务于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稳定,创造更好的国内外舆论环境,提高科学办外交的水平。例如,在不违背保密原则的前提下,国家外交政策及其实施绩效要及时向社会进行宣讲,在舆论上要争取先声夺人。另一方面,近些年来,社会舆论逐步开放到对外交话题的讨论,媒体从业人员的外交知识和政策素养也亟需提高。宣传部门、外交部门以及高校需要合作,加强专业媒体从业人员的外交素养培训,弥合社会舆论与国家外交方针政策之间认识的差距,形成政策和舆论互相配合、监督和促进的正效应。
    (作者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外交学系教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2-23 10: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