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徐茂公 于 2011-2-18 15:03 编辑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体质是决定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体质壮者,脏腑功能正常,气血津液充足,正气旺盛,抗邪有力,不易发病;体质弱者,脏腑功能失常,气血津液不足,抗邪无力而易罹患。体质强弱也影响疾病的传变、转归和预后:体质强壮者,病易向愈,预后较好;体质差者,病情缠绵,预后较差。中医对体质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至《内经》时代,《灵枢》按阴阳五行把人的体质分为阴阳二十五人和阴阳五态人。明清时期,温病学家认为温病中可存在几种病理体质现象:偏阴虚体质者,如“阴液不足者”;偏阳虚体质者,如“阳气素虚之体质”;痰湿型体质,如“阳微体质、湿痰内聚”;偏气虚型体质,如“质体气弱”。同时认识到体质的形成与年龄、地理环境、劳欲与疾病、饮食等因素均有关系。 一、肿瘤患者体质特征 肿瘤患者往往整体状况较差,体质以虚弱为主者较多见,另一方面,肿瘤是机体脏腑气血阴阳运行失调的局部反映,而局部的实质性病灶又进一步阻碍机体的阴阳平衡运动,从而使患者体质又呈现出某些偏盛失调。所以,肿瘤患者体质在总体上表现为虚中有实。肿瘤患者的体质以虚弱、失调为主,尤其是在气虚质、阳虚质、津亏质、精亏质、郁滞质等体质类型上阳性率较高,且各类型之间的兼夹十分普遍;而正常人群组协调质(正常体质类型)的阳性率最高,精亏质最低,这符合正常人气血较为旺盛、肾中精气充实的特点。 二、肿瘤患者调理原则 肿瘤患者虚弱体质及失调体质普遍存在,严重削弱患者自身的抗瘤能力,并且降低生存质量。因此,在治疗时候要考虑不同肿瘤患者、不同疾病阶段的体质特点,进行合理的调整优化。例如对于部分早期肿瘤患者,如果身体状况允许,首要任务是考虑应用各种合适方法包括手术、放化疗消灭肿瘤细胞,减低瘤负荷,在此过程中也要注意顾护正气;在有效减低肿瘤负荷以后,及时将治疗重点转移到最大限度恢复或重建人体正气,调整和优化体质上来,这不仅可巩固第一阶段的疗效,更是促进机体自身抑制肿瘤功能的需要,并为必要时实施再次打击肿瘤作准备。而对于某些中晚期或高年患者,本身体质状况很差,则应将治疗重点放在改善体质,提高生活质量上,主张通过攻补兼施、以调为主的中医中药方法来积极治疗。饮食调理则必须以调为主、清补为要,不可过食高蛋白饮食,以免加重本已脆弱不堪的脾胃系统的负担。 三、判断明确分类施治 体质与病证之间的关系,有的学者将其形象而贴切地比喻为同一画面上的“前景”和“背景”,体质是基调和背景,病证是画面上的特异性图象。各种特异性病变所具有的“时空花样”——前景,是在个体体质差异这一背景和基调上发生的。而我们在治疗过程中,既需掌握疾病特点,又要注重体质背景,这一点在肿瘤的治疗上尤显重要,通过调整体质,能够促使疾病朝着好转或者缓解的方向发展,同时也有助于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群体中体质基本可以分为协调和失调两大类,而失调体质又可进一步被细分为气虚质、阳虚质、津亏质、内热质、精亏质、郁滞质、紧张质等7种类型,在肿瘤患者中,失调体质类型者远多于协调体质者,且同一个体的体质类型也错综复杂,单一体质类型者较为少见,这是与此类患者本身的易感性体质以及肿瘤疾患的特殊性密切相关的。肿瘤形成后的新陈代谢有着特殊的轨迹:一方面,局部瘤体细胞增生异常活跃,代谢旺盛;另一方面,肿瘤组织攫取了身体大量的物质能量,长期与疾病抗争使得体内正气不断被消耗,而手术或放化疗也会耗气伤津,这种局部为实,整体属虚的疾病状态使患者体质进一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针对肿瘤患者的体质类型,我们可以采取适当方式方法进行调整改善。 综上所述,只涉及体质调整优化的大原则,临床所见,患者体质情况较为复杂,所以优化的措施也应根据实际相应调整,关键原则即是实其所无,虚其所有,回复阴平阳秘的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