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怎么看病实在是个有趣的问题。大家都晓得中医有望、闻、问、切之说,中医看病,把人看成一个整体,不只是集中在患病的部位。而西医看病,必须确诊是什么病,并且要找出患病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中医也要分别是什么病,病因何在,但更重要的特点是“辨证论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搜集到患者的证据,透过证候(现象)抓住疾病的本质。辨证即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为主去确定疾病的性质,然后才制定治病的方针和办法;论治即用针灸、推拿、气功或药物去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调整阴阳,治疗疾病,恢复健康。
人们经常会将中医与西医进行对比,从方法论和哲学的角度来说,是没有可比性的。中西医之间的差异,不是单纯科学与非科学的分野,而是研究对象、方法、和策略的分野。那麽中医的辨证辨的究竟是什麽?证指的是什麽?总的来说就是人体生理状况(活动)所出现的偏差(失衡)。人体生理状况由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个方面来表述,这就是中医辨证的八纲。人体生理活动的场所主要在五脏六腑和经络,所以又分赃腑辨证和六经辨证。就是辨明五脏六腑和六经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在哪一方面出现了失衡(偏差)。比如结肠炎,中医辨证为脾肾虚寒,辨证论治则是补脾肾之阳。着凉发烧中医辨证为太阳伤寒,治疗则为解表散寒。这里并不用对症的消炎止泻和退烧杀菌药物,但疗效显著。为什麽,人从生下地到活到七八十岁,一直在各种各样数不清的细菌、病毒的包围中生活着,人怎麽活下来的,不是靠每天吃药杀死病毒细菌活下来的。而是人体自身有消灭入侵者的能力。如果感染上了病,一定是生理状况出了偏差,降低了消灭入侵者的能力。所以中医治疗的原则就是,纠正生理活动的偏差,恢复人体自身消灭入侵着的能力。
例如“非典”的辨证施治,调整自身力量,依靠自身力量消灭入侵者。非典的初期症状基本是典型的太阳伤寒证(解表散寒)。通常普通伤风感冒的治疗,通过解表散寒,恢复了人体免疫机能,提高免疫细胞的清除“异己”的能力,就能消灭流感病毒,同样人自己也能消灭“非典”病毒。中医把人看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人体小宇宙,宇宙大人体。在中医看来,人体内部是一个整体,人体与外部环境也是一个整体。人体内部的各结构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各功能之间是互相协调、互相影响的。人和自然环境之间也是密切关联的,中医历来重视人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联系,重视季节、昼夜、地理环境等对人体的影响。反映了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东方思想。这种整体思想贯串于中医的生理、病理、诊法、治疗和养生等所有领域。
过去,中医在没有现代科学知识和精密的检验仪器的情况下,发明了一套独特的诊断、治疗疾病的方法─–辨证。首先用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收集病人反映出来的客观信息,然后根据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这一总纲领,对脏腑、气血以及六经、三焦、卫气营血进行综合、分析、归纳,以寻找病证的根源和病变的本质、部位和邪正之间的关系,最后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这一过程,中医称之为辨证。根据辨出的证,然后就可以确定适当的治疗方法和药物、方剂。
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第一部辨证论治的临床医学经典。它系统创立了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辨证论治原则,其中以六经辨证治疗伤寒,以脏腑辨证治疗杂病的,使中医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辨别病证是不是准确,直接关系到用药处方的效果。
中医看病是直观的、形象的,重视直觉体悟的认知方法。中医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不是从解剖形态出发,而是从功能出发。与动态功能相比较,实体的结构形态是不重要的。比如说中医讲脏象而不讲脏器,讲气阴阳而不讲形,讲经络而不讲神中医看病是直观的、形象的,重视直觉体悟的认知方法。中医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不是从解剖形态出发,而是从功能出发。与动态功能相比较,实体的结构形态是不重要的。比如说中医讲脏象而不讲脏器,讲气阴阳而不讲形,讲经络而不讲神经。中医很多概念只代表功能,不一定非有实体结构,有名而无形(《灵枢·阴阳系日月》)。
脏象、气、阴阳、经络主要是通过直觉体悟感知的,不是由实证、实验方法得出的。脏象的生理结构与人体实际解剖部位并不相同,而是指功能相同、时空节律形态具有同步性、全息性和一组动态结构。如中医有一个著名的命题——左肝右肺,这并不是指肝在左边、肺在右边,而是指左与肝都具有上升的阳性功能,右与肺都具有下降的阴性功能。经络主要是循经感传的认知固化的产物。中医在诊断、辨证上更体现了这一特点。望闻问切四诊是一套由表知里的诊断方法,通过对脏器经络的功能性变化的感知,把握疾病发生病因、病变机理。中医诊断辨证是否高明与这个医生认知、感悟能力的高低有密切关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