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北京10月8日电 题:述评: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力量 顺应人类进步发展潮流——纪念辛亥革命百年
新华社记者 王建华 李云路
百年前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让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开始走上复兴之途。这不仅是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是世界文明史的重大事件。它把一个人口众多、历史悠长、幅员辽阔的东方古国,带入了人类现代化大门。民主共和国的建立,在亚洲开了先例。中华民族命运由此逐步改变。历经慷慨悲壮百年,中国已今非昔比,并广泛深刻影响世界历史进程。这使人想起曾有人形容中国是一头睡狮,而“中国一旦被惊醒,世界会为之震动”。辛亥革命便是这醒来的起笔。
回顾过去百年,最受瞩目的当是中国的沧桑巨变。世界舆论也将中国崛起视为上世纪以来最大新闻。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大一统帝国,形成中央集权后,中华文明曾发展到烂熟,一度领先世界;然而至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使中国一败涂地,四分五裂,遇“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从1840年广州炮响,到1911年武昌枪声,这头“睡狮”终于醒来。辛亥革命不仅令男人剪去辫子,使女人松开缠脚,也开始除去人们心中对皇权的迷信和对列强的恐惧,把人们从思想的千年梦魇中解放出来。光阴荏苒,百年之后,昔日皇家禁地已是人民的公园;民众迈入天安门广场旁的大会堂议定国家大事;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在故宫中和景山上轻松徜徉,与中国居民微笑交谈……这里面,决定历史的密码在哪里?关于未来的结论又由何得出?
首先,这一百年,是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力量,由中国人自己做主改变命运的百年。从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民族复兴被置于最高追求,在“振兴中华”口号下,爱国者齐心协力,各阶层团结起来,为重新做一个有尊严的中国人而奋斗,与腐朽王朝和西方列强展开不屈不挠抗争。浩荡民意,是五千年文明向心力、创造力、坚韧力的体现,任何违背它的,都必遭唾弃。君主专制的溃败首先是自己内部的溃败,是失去民心的溃败。孙中山先生发起的革命,推翻了帝制,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功盖千秋!然而辛亥革命事业未竟,根本原因,也在于作为领导者的资产阶级最终没有把广大人民作为根本依靠力量。这只能由更先进的力量来完成。辛亥革命后不过十年,代表受压迫者的中国共产党即应运而生,接过孙中山先生的旗帜,把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的历史使命担在肩头。回头来看,中共崛起,实为必然。百年历史演进的每一步,都围绕谁能引领民族走向复兴,新旧力量的反复较量,最终由历史和人民作出选择。中国共产党成为了辛亥革命的忠实继承者和中国民主革命先驱伟大梦想的实践者。谁能真正代表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凝聚起广大民众力量,谁能与人民血肉相连、生死与共,谁能令老百姓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谁能让中国人过上幸福而有尊严的生活,谁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同时,这一百年,是一个古老文明融入时代潮流,朝着人类最有前途的方向不断前行的百年。数千年前,中国就已是少数几个率先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文明古国,凭靠先进的农耕技术及与之相适应的典章制度和文化,遥遥领先列国。但欧洲文艺复兴后,格局大变。西方诸国率先推翻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政权,解放生产力,经济、科技和军事突飞猛进,成为富强的新型国家。中华帝国却拒绝变革,视工业化的伟大成就为奇技淫巧,与列强屡战屡败,割地赔款。庞大帝国,溃于一旦,又实为固步自封、拒绝进步所致。对于工业革命以来汹涌于全球的现代化浪潮,各个国家,都必须作出回答。辛亥革命是一个掷地有声的响应,它是中国先进分子向世界开放、向世界学习的结果,也是人类追求进步的潮流中,由农业文明迈向工业文明的一个组成,由专制社会迈向民主社会的一个组成,把一人的天下变为亿万人的天下的一个组成。然而由于先行者们自身的历史局限,未能建立起推动中国发展的现代制度,未能消除国家积弊并解决实际中诸多问题,未能有效使几千年的农业大国转向新兴工业国,未能认识人类社会演进的历史唯物规律。这就使得现代化的使命必然落到更具进步思想、眼光和觉悟的民族先锋者身上。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经历多年艰苦奋斗,“共和梦”才终成“共和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走向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一百个春秋,中国的复兴之路历经风风雨雨,不变的是,凡站在潮流前列、倡导思想解放、开放创新之时,凡尊重历史发展客观规律、将先进理论与具体实践结合之时,凡与时代向前的车轮合拍之时,中国社会就能前进,反之则停滞、倒退。
凝聚伟力、顺应潮流的百年,给未来的走向,带来重要启示:
中华民族复兴不可阻止,国家统一关系千秋福祉。百年虽有各种曲折反复,却没有挡住振兴中华的脚步。正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一致努力,才将力量的焦点汇聚。正是经历了百年不易,我们对于国家统一、民族尊严,对于祖国的核心利益,才有着充分的认识和强烈的感情。有人无视之,或言“中国崩溃”,或言“中国威胁”,乃至煽动中国分裂,阻止中国统一,都是不愿看到中国崛起。而凡我爱国同胞,无不为国家今日成就而欢欣鼓舞,并珍惜民族历史上最好的机遇时期。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认同,是面向未来,继续凝聚伟大力量的价值基础,也是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信心所在。香港、澳门回归十多年的成就证明,统一乃是众望所归。海峡波涛的汹涌,隔不断两岸同胞的手足情;政治理念的差异,挡不住和平统一的大潮流。所有中华儿女,不分彼此,凝聚在爱国主义旗帜下,劲往一处使,才能使这个民族在世界上赢得更大的尊重。
复兴的过程曲折漫长,谋求发展仍是第一要务。这一百年,中国人经历了人类少有的刻骨铭心磨难,每一步都走得分外坎坷。至今,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世界百位左右。一些贫穷落后状况尚未有根本改变,国民文明素质还需要提升,封建思想的残余仍有待彻底清除,民主法制国家建设需要进一步推进。同时中国之外世界,风起云涌,变化叵测,多种风险难以料及。中国人牢记孙中山遗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认为骄傲不得,须持忧患意识,还要继续以开放心态,虚心向先进文明学习,把发展当作首要任务,埋头搞好经济建设。对于中国的发展,各国观察家们,也大可耐心平和一些,不妨把眼光放得长远,看到这个民族,始终不畏艰难挫折,不屈不挠,再接再厉,将毅力与实践精神结合,正以更大勇气推进改革开放,进一步顺应世界大势,成为与各国一起共谋发展、互利共赢的现代文明之国。
复兴要走自己的道路,“中国模式”践行和平发展之途。百年巨变,中国的重大收获,是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以客观眼光观察,中国取得的成功,证明了这条道路的正确。有人总结,这是科学发展、和平发展之路,亦是建立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之途。中国走这条路,无非是要让自己的人民过上好日子,既谈不上对外扩张,更不会称霸世界。中国的选择经过了历史的反复考验。中国将以坚定决心沿此路走下去,它会虚心接受对自己缺点的任何善意批评,却不惧怕不公的指责和恶意的歪曲。如今,世界正在发生新的大变。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日新月异,如何凝聚力量,如何顺应潮流,需有更多创新思维。中国因此才把改革开放,视为新一场革命。辛亥百年后的中国,又处于历史关键点,只有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才能保障中国继续以良好态势持续发展,达到它在本世纪实现全面小康和建成现代化强国的既定目标。
百年短暂一瞬,却可铸成永恒。百年可以决定一个国家的成败兴衰。对于拥有最绵长文明历史的五千年古国而言,在百年间先后经历三种制度的变迁,国民心态经历从无助绝望到自信自强,国家面貌从一穷二白到焕然一新,综合国力从不堪一击到日渐强盛,这样的逆转,开启了人类文明的新篇章。辛亥革命推动了历史的进步,而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必将为世界的繁荣与和平做出更大贡献。(记者季明、皮曙初参与写作)(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