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69|回复: 0

陈志武:“越过越穷”不只是幻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11 23:36: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能以老百姓的感受判断通胀率有多严重”的说法显然站不住,如果CPI不能反映老百姓感受到的物价变化,只能说明这个指数的结构问题严重,反映不出真实,甚至经过人为操纵使其有意偏低。滥发货币、增加通胀等于政府通过无形的手将老百姓的财产转移到政府手里,是一种掠夺。

作者:陈志武



两会系列·物价
中国通货膨胀率到底有多高?货币政策到底是否恰当?这是两会代表和社会普遍关心的话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过去五年中国的通货膨胀率远低于其他新兴经济体。这或许是对的,但是中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数据很难让人相信。如果中国CPI数据被严重压低而其它国家的数据是真实的,那么拿中国通胀率跟其它国家比是没有意义的。
为什么官方通胀率让人怀疑?一个简单的判断办法是拿中国跟美国的通胀率数据做比较。从2000年到2012年,中国CPI物价累计涨31%左右,而美国物价同期累计涨36%。按照这些数据,应该是这些年美元的贬值程度比人民币更高,美元购买力应该下降更多才对。可是经常来往于两国之间的人都知道,你感觉不到美元的购买力在过去十二年下降了多少,但今天一百块人民币能买的东西却远低于十二年前,老百姓感受到的人民币通胀率不仅要远高于美国通胀率,而且也远高于官方公布的中国通胀率。
就笔者自己的经历而言,一方面这些年看到中美两国官方公布的通胀率总是很接近,另一方面眼睁睁地看到人民币越来越不值钱而同时感觉不到美元的购买力有太多变化。1986年我刚到美国留学时,在耶鲁大学周围吃一顿普通午餐要6、7美元,一件像样的衬衣要20美元左右;26年后的今天,同样的餐馆里同样的午餐可能要花7、8美元,衬衣还是20美元左右。这二十几年里美国物价是有些上涨,但跟中国的实际物价涨幅没法比,是数量级上的差别,一百元人民币今天能买的东西只是86年时的零头。这些经历告诉我们:中国的官方通胀数据值得怀疑。
不少专家说“不能以老百姓的感受判断通胀率有多严重”。这种说法显然站不住,因为之所以要有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生产价格指数(PPI),就是要通过前者反映老百姓生活中感受到的物价变化,否则有了生产价格指数就可以了。如果中国的官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不能反映老百姓感受到的物价变化,只能说明这个指数的结构问题很严重,反映的情况不真实,甚至经过人为操纵,使其有意偏低。
当然,人为压低通胀率可以给官方很多便利,尽管这样对老百姓不利。比如,给货币的超发提供帮助。这样,即使货币实际发行得太多、即使老百姓感到人民币越来越不值钱了,可是,从官方通胀率看不到,让人们想抱怨也没有基础。操纵通胀率当然给货币的进一步超发提供条件,为政府通过货币政策刺激表面的繁荣提供方便。遗憾的是,滥发货币、增加通胀实际上等于政府通过无形的手在转移老百姓的财富,将老百姓的财产转移到政府手里,是一种掠夺。
再比如,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比二0一0年翻一番。如果官方的通胀率被人为压低很多,当然更有利于目标的实现,因为即使按真实购买力算人均收入增长不多甚至没有上涨,但收入翻番照样可以在表面上达到,在人为压低的官方物价指数帮助下多印钞票就能实现收入上涨,尽管这样的收入翻番没有实际意义。收入上涨但“越过越穷”将会是很多人的真实感受。
正因为一直较低的官方通胀率跟人民币购买力的快速下滑所形成的对比实在太大,社会抱怨声很高就不足为奇,而且也是应该的。为了帮人为压低的通胀率数据解脱,官方媒体开始转移讨论的焦点,说“不宜将M2占GDP之比偏高与货币超发画等号”,“M2与GDP之比这一说法本身不科学,…… ,广义货币供应量M2是一个存量概念,而GDP是一个流量概念,用一个时点的存量和一个时期的流量数据进行比较得出的比值,并无意义。”
M2对GDP之比偏高与货币超发当然不能画等号,可是,这不能说明用GDP作为参照系数去除M2总量没有意义,因为毕竟“M2与GDP之比”能告诉我们相对于每一块钱GDP产出有多少块钱广义货币在社会中流转,虽然该比值不能等同于货币超发或通货膨胀,但还是有其价值和意义,而且也能用来进行跨国、跨时间比较。反倒是官方媒体花这么多精力辩护“用一个时点的存量和一个时期的流量数据进行比较得出的比值,并无意义”是没有意义的。在经济学和现实经济生活中,用流量作为基础去除存量(或者反之)是很经常的。比如,市盈率就是把股价(存量)除以每股盈利(流量),房价收入比中房价是存量而人均收入是流量,股票股息率是把红利(流量)除以股价(存量)。难道这些存量与流量的比值都没有意义吗?
与其把精力浪费在对“M2与GDP之比”是否有意义这样的话题上,还不如构建并公布真实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只有在CPI数据变得真实之后,就不容易出现一方面M2与GDP之比很高而另一方面通胀率又总是很低这样的技术矛盾了。如果CPI通胀率继续不真实,那么人们就只能根据广义货币总量与GDP之比、根据现实生活中的物价感受来判断货币是否超发了,这种局面当然导致更多的社会不满,也让人们对官方数据更加不信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5-1-15 10: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