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新华社
“尽管我们今天学术交流的主题在于三边对话,话题却总是集中在中国与非洲的关系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杨光13日在华盛顿一场研讨活动中如是说。
来自中国社科院、美国知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和加纳大学的学者当天在华盛顿举行学术交流,共同探讨中美非三方合作前景。布鲁金斯学会随后为他们举办主题为“美国、中国与非洲:寻求三边对话与行动”的公开研讨活动,台下几乎座无虚席,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中国在非洲”话题近年来在美国的热度。
杨光告诉记者,中国在非洲的发展当下的确在国际上很受关注,但误解和偏见不少,因此直面同行、媒体和公众有助于纠正一些不正确的国际视听。“中国在非洲并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中非资源合作只是双边关系的一个方面,”杨光强调说,中非关系对中国而言是战略伙伴关系,始终在中国国际关系中占据重要地,并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迎来新的高峰。
杨光说,应该看到中非关系发展以长期共同利益为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合作成为中非关系发展的重要领域,互补性则是中非经济关系迅猛发展的基本形态和重要原因。一方面,非洲成为中国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进口地,这部分进口对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中国成为非洲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商品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服务的提供者,比如大批建筑工人在非洲建造大量学校、医院、体育场馆、道路等基础设施。中国政府和民间也认识到通过人文交流增强双方互信和理解的重要性,保持双边经济关系长期发展离不开互相理解程度的提升。在此理念下,中方也积极举办中非合作论坛等多种论坛及对话活动。
数据显示,中非贸易对非洲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还成为非洲外国直接投资重要来源,2000家中国企业正在非洲市场进行直接投资,其中80%为私人企业,这不仅为当地创造就业、增加税收、扩大出口,还进而推动非洲国家工业化进程。与此同时,中国对非洲援助多样化程度也大幅提高。据美国两家研究机构的报告,自2000年至2011年,中国和美国向非洲提供的援助总额分别达到750亿美元和900亿美元。
杨光说,随着劳动力成本上涨、产业升级需求提升、中产阶层规模持续扩大,转型时期的中国能够为非洲国家提供重要的发展机遇。非洲如今应该认真思考如何改善投资环境,吸引中国的产业转移,将自身建设为中国这样的“世界工厂”。其中,重点之一就是开发人力资源,积极发展正规和职业教育,才能做好准备接得住从中国转移过来的产业。
他指出,中美非三方合作,尤其是如何携手展开有益于非洲未来的合作,正是中非合作论坛和对话活动中越来越引起人们兴趣的话题之一。他认为,非洲应成为中合作的新领域,教育、基建等就是三方可以展开合作的重点领域。尽管还处于初级阶段,这类讨论应该继续下去,并进而找到更实际的举措和政策建议,真正让三作从愿景成为现实。(完)(新华社记者孙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