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还是那片枫叶 于 2011-10-21 00:46 编辑
金陵旋律
一、南京基本情况
南京是一座融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良好的自然山水、优越的区位交通优势、丰富的科教人才资源四大集合优势为一体的城市,有着近2500年的建城史,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享四大古都之美誉。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赞叹南京:“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诚难觅如此佳境也。”
南京是江苏省省会,辖区总面积6598平方公里,市区面积4730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超过75%。现辖玄武、白下、鼓楼、建邺、秦淮、下关、雨花台、栖霞、江宁、六合、浦口11个区和溧水、高淳2个县。全市常住人口800多万。
南京是长三角的重要中心城市之一,是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门户,也是国际社会所看好的21世纪亚洲及环太平洋地区最具发展前景的城市之一。与同处中国东部的上海、杭州、苏州、无锡等城市相比,南京具有以下优势:
区位交通优势
南京地处沿海与长三角交汇区域、东部与中西部经济转换地带、南方与北方经济发展交融区域,对江苏苏北地区、安徽等泛长三角西部地区及长江中上游具有不可忽视的辐射带动作用,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作为长江下游地区唯一省会城市和跨江发展城市,南京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境内航空港、铁路港、内陆港、信息港“四港俱全”,成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交汇之地。
南京是长三角地区的铁路枢纽中心城市。近年来,随着长三角东部地区高速客运网和大容量铁路干线通道的建成,已形成以南京为中心,到上海、杭州、合肥等地一小时交通圈。作为京沪高铁五大客运枢纽站之一的南京南站建成运营,汇集京沪、沪宁等多条铁路客运线路,成为亚洲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此外,南京还开通了至欧美、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蒙古、朝鲜等铁路国际联运班列。
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是我国大型枢纽机场、华东地区的主要货运机场、航空货物与快件集散中心,已与法兰克福、阿姆斯特丹、温哥华、洛杉矶、芝加哥、莫斯科、东京、大阪、新加坡、曼谷、金边、首尔和香港、澳门、台北等国内外70多个城市或地区通航。
南京港是我国率先跨入亿吨级的江海型内河港之一,拥有万吨级泊位42个,可对外辐射80个国家或地区的160个港口,已成为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流域货物集散、江海换装、水陆中转的多功能江海型枢纽港。
南京作为国家级公路主枢纽城市,现有4条国道、8条省道及沪宁、宁杭等多条高速公路交会,形成以南京为核心,辐射镇江、扬州、马鞍山等6个周边城市的“一小时都市圈”。
南京的区位交通优势为南京的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增强了南京作为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周边地区发展的能力。
科教资源优势
南京自古以来就是一座崇文重教的城市,历史上有“天下文枢”、“东南第一学”的美誉。南京科教资源优势突出,被国家科技部列为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
在全国大城市中,南京科教综合实力仅次于北京、上海,连续5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称号。南京拥有各类高等院校70余所,中国科学院院士48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3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6万余人,每万人口中的专业技术人员数为949人,居全国前列;建有各类研究与开发机构550家,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48个,先后引进微软、爱立信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在宁设立研发机构110多家。
依托人才优势、科研优势、成果优势,南京积极打造“三核多点”的创新体系,以模范马路创新街区、麒麟生态科技城、高新区(一区多园)为三大创新“核心”,雨花软件谷、浦口医药谷、江宁无线谷、栖霞液晶谷、溧水农业谷等重点科技创新工程“多点”推进;大力推动新能源、新光源、智能电网和电力自动化、无线通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高端产业发展。
南京教育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目前,全市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为97.5%,义务教育阶段人口覆盖率达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9.6%,高中教育毛入学率10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61%,人均受教育年限15.1年,每万人大学生数超过1100人。2009年,南京获得“中国最具教育发展力城市”殊荣。
南京的科教优势为南京经济社会长远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和充足的人才储备,也为南京打造“智慧城市”,推动南京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文化资源优势
南京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之一,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在此融合交流;南京也是中华文化的繁荣地之一,从诗赋、书画、名著、成语,到佛教、戏曲、教育、科技,可以说是百舸争流、百花齐放、群星闪耀。“书圣”王羲之、“画圣”顾恺之、“诗仙”李白、“词帝”李煜、“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以及当代书画家林散之、徐悲鸿、刘海粟、傅抱石等无不与南京息息相关。
南京历史底蕴深厚,文化遗产丰富,是全国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南京现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3处,其数量在全国同类城市名列前茅。其中,600年前建成的现存25.09公里长的明城墙是世界上现有保存最好最长的古皇城墙;2008年发现的七宝阿育王塔是近50年来国内发现的最大一尊地宫佛塔,塔座之内瘗藏有佛教界最高圣物“佛顶真骨”(释迦牟尼顶骨舍利)。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南京现有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金箔锻制技艺、金陵刻经印刷技艺、秦淮灯会、南京白局、东坝大马灯、金银细工制作技艺等12个项目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和南京金陵刻经还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南京已初步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市基层文化场馆设施齐全,共有文化馆16个,博物馆38个,公共图书馆18个,综合档案馆14个;拥有广播电台2座,电视台2座,电视节目28套,广播人口覆盖率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年印刷报纸超17亿份,出版杂志超9000万册;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4个,60多支特色民间表演队伍常年活跃在社区、乡村。
南京文化产业载体多样,业态丰富,文化创意产业、动漫产业、新闻出版业、休闲旅游业、影视传媒业、会展业发展迅速。2010年,南京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90亿元人民币。南京现有各类建成和在建文化园区50家,其中国家级示范基地3家、省级示范基地5家,近30家文化园区平均入驻率达84.3%。各式各样的文化园区已成为南京的一道风景线,不仅是普通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更吸引了大批企业入驻,成为产业孵化器,园区集聚效应正在形成。
南京的文化优势对于彰显城市个性和特色起到了标识性的作用,也为南京的发展提供了后劲、留足了空间。
生态环境优势
南京始终致力于打造一座生态环境优良的宜居城市,先后获得“国家级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联合国人居奖特别荣誉奖”等殊荣。
南京从2002年开始持续推动“绿色南京”建设,9年来全市累计新增造林11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6%,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2010年,南京居民生活环境质量明显提升。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在100%,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最安全、优良的水源地之一。全市现已建成各类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30余座,日处理能力达到150万吨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02天,达到82.7%。南京主城区交通噪声的总体水平均控制在国家70分贝以下的标准,城市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90%。
为了在全市建成水质清澈、水流通畅、人水相亲的和谐水环境,南京从2010年起在老城区及周边区域230余平方公里上集中实施“雨污分流”工程,系统解决城市的水环境治理、城市防汛和城市未来发展空间等3道难题。 精心打造的生态环境优势让南京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宜居城市,也大大地提升了南京的城市形象。
人文环境优势
南京的人文环境优势得益于南京城市所具有的独特内涵与气质,这种内涵与气质又集中体现于南京的市民精神——开明开放、诚朴诚信、博爱博雅、创业创新。
“开放开明”:南京历来是南北文化交汇之处,始终处于文化的开放状态。六百年前,伟大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开放格局。各国使臣、客商、旅行家络绎不绝。更有浡泥国国王麻那惹加那“体魄托葬中华”。大明以后,开放开明进一步烙在了南京人的精神意境中。现在,南京采取了更加积极的开放格局:全城开放、全面开放、全方位开放。
“诚朴诚信”:南京人的敦厚诚实自古有之,而诚信既与传统文化中“诚”与“信”的美德相契合,更体现了市场经济与现代化的要求。
“博爱博雅”:“博爱”上承古代“仁爱”、“泛爱众”和“同胞物舆”之胸怀,近承孙中山先生倡导的“天下为公”和“博爱”精神。“博雅”则意味着博学多才并隐含文雅、雅致的意思,是南京学习型城市和高品位市民素养的体现。
“创业创新”:创业创新是一个城市、一个国家能够不断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南京人不仅争做创业创新的典型,也为外地人、外国人在此提供了创业创新的环境保障。
南京的人文环境优势也造就了良好的商务环境。南京历来高度重视投资软环境建设,实行投资项目审批代办服务制度。对海外客商来宁投资项目,只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南京产业转型发展规划,都将确保土地供应、确保资金供应、确保劳动力供应、确保电力保障、确保投资安全,全程为投资者服务。
南京的人文环境优势必将在更大区域范围内吸引更多人才来宁发展、更多资本在宁落户,不断增强南京的经济集聚能力。
二、南京打造中国人才与科技创新名城情况
南京科技、教育、人才资源丰富,优势凸显。为发挥南京丰富的科教与人才资源优势,国家和省赋予了南京很多先行先试的政策,如,南京是全国唯一的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是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和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市、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试点区域、“三网融合”试点城市、中国软件名城,等等。
当前,南京正处于一个重大战略机遇期、再创黄金发展期的紧要关口,面临着以人才为第一资源、教育为第一基础、科技为第一生产力、创新为第一驱动力(简称“四个第一”),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和服务经济的第三次重大机遇,这是一次契合南京科教与人才资源禀赋的难得机遇,也是南京全面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一次重大机遇。聚焦“四个第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将是南京抢抓和用好第三次重大机遇,将科技、教育、人才资源优势转化为科技创新创业优势,率先走出一条具有南京特色的“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之路的战略选择。为此,南京制定实施了《关于聚焦“四个第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打造中国人才与科技创新名城的决定》,提出全力聚焦“四个第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导向、接轨国际,把“人才引领、科技创业”和“制度先试、园区先行”作为关键举措,以发展创新型经济和服务经济为主攻方向,全面解放人才、解放科技生产力,争取通过五年左右努力,实现全市高层次人才比重、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上市科技企业数量三个“翻一番”,发明专利授权总量、在孵科技企业数、科技服务业总收入三个“翻两番”,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5%,人力资本投资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7%,人才资源总量超过220万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0%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0%以上,力争把南京建设成为高层次人才聚集、高科技产业发达、区域创新体系完备、创业环境一流的中国人才与科技创新名城,争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人才特区。
重点实施“八大计划”:
一是科技创业特别社区建设计划。通过“充分授权,封闭运行,减少干扰”,高标准规划建设接轨国际的孵化器、加速器、中试用房和人才公寓等配套设施,给予特别体制、特别机制、特殊政策、特殊环境,提高科技人才创业和企业孵化的成活率、成功率,大规模、科学化“育苗造林”。计划到2015年,在特区内建成孵化器、加速器和中试用房600万平方米,集聚科技创业企业1万家。
二是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引进计划。目标是五年内,以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和重点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引进3000名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其中海外留学归国人才、港澳台及外籍人才、国内高层次创业人才各1000名。
三是科技创业家培养计划。主要是在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引进计划的基础上,重点培养一批在相关领域开创技术新路径、商业新模式、产业新质态的科技创业家。计划到2015年,着力培养科技创业家200名,集聚国家“千人计划”创业人才100名。
四是科技创业企业辅导上市计划。将在“南京两百名计划”的基础上,进一步锁定重点,建立上市跟踪服务机制和“绿色通道”,为具有爆发式增长潜力的科技企业提供量身定做的上市辅导服务,力争5年内在境内外多层次证券市场实现上市企业100家。
五是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共建计划。主要是推动各区县和高新区、工业园、科技园、创新街区等,与相关研究性大学共建20个大学科技园,与相关研究性大学、科研院所共建6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中心,引导创新成果加速走出大学围墙,顺利实现本地转化和产业化。
六是高端研发机构集聚计划。主要目的是根据南京创新型经济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求,进行“大树移栽”,有主次、分阶段地引进一批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研发机构,使全球资源为我所用。计划5年内,引进100家高端研发机构,推动南京科教人才资源与国际接轨、同国际竞争,建立更加开放的城市创新体系。
七是科技创业投融资体系建设计划。总的想法是,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建立健全覆盖科技企业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各阶段的多元化投融资服务体系。计划到2015年,实现创业投资基金和股权基金总规模突破500亿元,覆盖扶持科技创业企业1万家,重点培育科技创业企业1千家。
八是自主知识产权开发计划。将以知识产权创造培育、运用推进、保护强化、管理优化和人才培养等“五大工程”为抓手,加紧建设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执法体系、服务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计划到2015年,全市专利授权总量和发明专利授权量分别达4万件和1万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
这“八大计划”,如同一套组合拳,根本目的是,努力为科技人才来宁创业,提供最完备的服务和最优越的环境。
三、2014南京青奥会筹办工作情况
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全世界青年最高级别的运动会,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系列中的重要成员,揉和了体育、教育和文化等领域的内容。2010年2月,南京代表中国分别获得了2014年第二届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青奥会”)的举办权。南京青奥会将于2014年8月17日至28日举行,共设26个竞赛项目,将在“奥体中心区”、“人文风景区”、“大学城场馆区”等三大场馆区的15个竞赛场馆进行。
近两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南京市委市政府以“筹办青奥会、提升影响力”和“共建美好新南京、共享幸福新生活”为目标,以“绿色低碳、青春活力、智慧创意、参与共享、文化融合、勤俭廉洁”为办会理念,以提升奥林匹克精神影响力、青奥会影响力和中国南京影响力“三个影响力”为办会宗旨,坚持开放、创新、节俭、廉洁的方针,按照“抓机遇促发展、做贡献留遗产”的总体思路,坚持把筹办青奥会与推动南京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以筹办青奥会为重大契机和强大动力,助推新南京的建设,致力于把青奥会办成一届体育盛会、文化盛会和青春盛会,共创青年人、青奥会和南京的美好未来。
目前,南京青奥会筹办工作进展顺利,正全力推进战略规划阶段重点工作。主要工作成果有:
一是建立了组织领导体系和运转协调机制。2010年5月,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南京青奥组委,组委会下设13个工作部门,工作人员系从全市各部委办局抽调的精兵强将。同时,南京市还成立了青奥会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全市筹办工作组织领导。现在,组委会会议决策机制、内外协调机制已建立并有效运行。
二是编制了基础规划与总体进度表。在国际奥委会罗格主席以及国际奥委会及其青协委官员大力支持和指导下,今年5月,包含4大主题、6个阶段、43项职能的基础规划与总体进度表编制工作圆满完成。体育与场馆修缮规划基本确定,与各国际单项体育组织的联络沟通机制初步建立。同时,已高质量地按照时序进度要求,推进总体进度表规定的任务,形成了符合国际标准的青奥会项目计划、管理与监督的运行机制。
三是筹办团队建设基本到位。计划赛前组委会在册工作人数将达到640人;赛会期间,将动员各方面人员广泛参与,届时志愿者人数计划达到3万名。通过选调、招聘等方式,面向国际国内广募优秀人才,目前组委会140多位在册工作人员。强化培训,组织了近400人次先后赴新加坡青奥会、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等大型赛会考察学习。
四是制定青奥千日行动计划。围绕“筹办青奥会、提升影响力”的目标,市委市政府将“办赛事”和“办城市”有机统一,加快制定和完善“筹办青奥会、提升影响力”千日行动计划。该计划是南京筹办青奥会和亚青会的指导性文件,是未来3年内全市各级各部门做好青奥、亚青筹办工作的主要行动纲领。在计划编制过程中,根据赛事要求和南京实际情况,准确研判形势,创新办会理念,将“办赛事”和“办城市”有机统一,坚持明确目标、明确任务、明确节点和明确责任“四明确”的工作要求,在确保赛事成功举行的同时,推动城市环境提升、产业转型升级、人民生活改善。
五是预算及市场开发计划全面启动。根据主办城市合同,完成了南京青奥组委第一版预算的编制,初步拟定采购等相关规章制度。今年5月举行了市场开发计划启动仪式,8月底与国际奥委会、中国奥委会正式签署了市场开发框架协议。
六是举行丰富的奥林匹克宣传教育活动。今年5月,南京青奥会会徽正式发布,受到国际奥委会的首肯和社会各界的欢迎。青奥口号备选方案目前已向社会公开,征求各方意见。青奥组委还陆续开展了“迎青奥”中国第24届奥林匹克日长跑活动、奥林匹克会旗传递活动、全国青年迎青奥长跑活动、全国青年奥林匹克知识大奖赛、“来自2014的邀请”明信片设计征集活动等文化教育活动。
七是推进竞赛和场馆工作及青奥村建设。南京青奥会竞赛工作推进顺利,28个项目的竞赛主任已正式确定。根据运动员第一、节俭和可持续原则,比赛场馆和训练场馆规划已出台,曲棍球、小轮车和橄榄球赛场已完成选址、论证等工作。青奥村成功奠基后,详规编制和功能设计方案已向国际奥委会送审,将结合国际奥委会的要求和南京建设规划,致力于把青奥村建成一座全世界青少年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世界青年城”。
下一阶段,南京将按照2014南京青奥会战略规划和“办好青奥会,建设新南京”工作计划,努力做好各项筹备工作的推进和落实,力争给世人呈现一届圆满成功、特色鲜明的青奥会。
本文由南京市侨办文教宣传处颜军海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