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经常能见到“毒”字,在临床上也经常用到“毒”字。”毒邪”常被用来阐释某些疾病的病因病机,说明药性和治法等。 “毒”字在中医中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如说明病因时有“热毒”、“湿毒”、“温毒”等,而治疗又有“解毒”、“化毒”、“以毒攻毒”等。从造字法来说,讲“毒”是中性词。“害人之草”也非指现在的毒草,而是指对农作物有害的繁茂的杂草。 《诸病源候论》作为中医学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记载有关“毒"的条文共有251条,有关毒邪的记载多而广泛,包括风毒、寒毒、热毒、疫毒、湿毒、水毒、毒气、鬼毒、蛊毒、酒毒、食毒、药毒、虫毒、漆毒等40种毒邪, 各种毒邪致病特点不一,但共同特点表现为:剧烈性:致病力强:传变迅速,危害严重,极易致死,病情多呈急、危之象;顽固性:毒邪凝结气血,胶着不化,缠绵难愈;相兼性:毒邪往往相兼为病,如湿热毒、痰湿毒等。 中医认为毒与癌的关系十分密切,把引起肿瘤的毒称“癌毒”。癌毒是由于人体脏腑功能失调、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不节和劳役过度等综合作用,导致气滞血瘀、痰湿凝聚、邪毒蕴结和正气亏虚,进而产生的一种强烈的致病物质。它的特点是潜隐陡、猛烈性、失控性、顽固性、播散性和善变性,有内生与外来之分。
“肿瘤非常病,用药非常药”。中医有“剧毒治顽症”的说法,如现代医学从砒霜中提取的“亚砷酸注射液”,用于白血病就有很好的疗效。 可见,人们一般认为肿瘤是久治不愈的疾病,中医学称之为痼恶之疾,是由于毒邪聚结于体内,日积月累,非攻不克。也就是所谓肿瘤是“毒”,那么治疗就应该“以毒攻毒”,认为只有全蝎、蜈蚣、壁虎和斑蝥才是攻毒良药,或唯有蛇舌草、龙葵和蛇莓才能抗癌治癌,川乌、草乌、狼毒和南星等更是方中常客,谁有毒用谁,恨不得用尽天下毒物,以期杀尽癌毒,毒去身安。 其实癌症之病,怎一个“毒”字了得。外有空气污染、饮食污染,谁人不沐浴其中;内有七情郁结、起居失常,内郁之毒时时在生;更有瘾君子香烟不断,毒人更毒己。世间之毒,何其多也!然而同处一个蓝天下,同饮一池水,同是人间俗物,同有七情六欲,癌症患者却是以万分之几而计,说明外因还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中药中一些有毒性的药物,确实具有抗癌、抑癌的功效,常有些患者盲目迷信“毒药”的抗癌作用,大量服用蟾蜍和全蝎等药品,以为量大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其实,这些药物在用量不当时,会导致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肿瘤倒未必缩小,却丧失了将来治病的本钱,甚至中毒身亡,宜慎之又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