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浙江古城绍兴一条僻静的小弄堂里,我寻到了心仪已久的青藤书屋。
说起书屋,其实是个宅院。因是文人的宅院,也就成了书屋。一走进去,我就不由得屏息敛步,肃然起敬。因为这里曾经蜗居过一位落魄潦倒的文人,薬剤師 求人拘囚过一个独立不羁的灵魂,出脱过中国绘画史上大写意派一代宗师——他,就是字文长,号青藤道士的明代大家徐渭先生。
宅院不大,进门便见一棵石榴三两棵天竹几株芭蕉,在午后的阳光下,静静地疏朗地默立着。一条不长的石径如幽幽屐痕,印在了萋萋青草地上。石径的尽头,便是青砖木格花窗的青藤书屋了。书屋外东南一隅,有青藤一架,天池一泓,藤蔓盘虬冷黝,显得十分坚韧冥顽。天池呈黑色,不知是徐渭先生泼墨所致,还是屋影侵染而成,但有一点是肯定的,レザーバッグ这与书屋浑然一体的池水是很少能得到阳光青睐的。
进屋即见正墙上悬着明末大书法家陈洪绶题写的“青藤书屋”横匾和徐渭先生的画像。先生的画像一派儒雅平静,他也许没有想到,300年后同是画坛大师的齐白石有为其磨墨理纸的愿望,而当年长歌当哭的书屋今天却是这般寂静。
“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就在这残破的小园里,徐渭先生嗜书癖画,爱好诗文,但世事却粉碎了他一个又一个的梦。凭他的才学竟先后8次乡试不中,テレビ会議システム打击可谓大矣。31岁时被抗倭名将胡宗宪收为幕僚,5年后却又因胡宗宪被弹劾而受牵连,获罪下狱,一囚就是数载。青藤书屋也因此而空寂了好几年,待到先生出狱,已是形神俱疲、心灰意懒。卧榻起了霉花,室内不常触到的地方茂生着青草。中年以后,先生无力兼济天下,只好以绘画独善其身,宣泄半生不平之气。他几个月不拢头发,十年拒不见人,“闲抛闲掷”笔墨,过着半饥不饱的隐世生活。但先生不向世俗低头,他的用水墨挥写泼洒的画,透露着历尽风霜后的倔强、愤激和高标不俗的情感,为后世敬仰。就这样,和历史上许多文学艺术大师一样,先生在孤独的创造中活着,又在孤独的创造中悄然逝去。
徜徉庭院,我们不禁感慨颇多。先生向往翠竹古井,通販他对社会的黑暗和尔虞我诈愤愤不平,他以苛刻的眼光看着友人为生计奔波,不屑为伍,可自己一生都为“钱”所困。他讥讽达官贵人的醉生梦死,却因自己无法驰骋仕途而伤感叹。在这个不大的庭院里,先生有太多的愤恨、太多的郁结。
可幸的是先生留下了书屋,留下了橱窗内的名画《墨葡萄》以及为后人传诵的题诗:“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让大家细品长吟,流连沉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