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99|回复: 0

这匹“神马”不是“浮云”,是国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20 05: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华社兰州7月19日电(记者张源培 李呐 高杉)当人们普遍认为“神马都是浮云”的时候,有这样一匹“神马”却很“给力”。

    它形态之骏美过汗血宝马,速度之快赛过飞燕展翅,价值之高堪比国宝珍品。

    参加“真爱敦煌”——关注世界遗产大型公益行动的新华社记者19日来到了“神马”的故乡——甘肃省武威市,探寻这匹无双“神马”的前世今生。

    1969年9月,几位农民在甘肃省武威市雷台下东南角无意间发现了一座距今1800多年的东汉晚期大型砖室墓。经过抢救性发掘,99件铸造精致的铜车马仪仗俑出土面世,与此相伴的,就是这匹“神马”。

    拂去“神马”身上的岁月风尘,一匹高34.5厘米,长45厘米,重7.3公斤的骏马重见天日:马头微微向左倾斜,头戴花缨,三足腾空,右后足踏一飞鸟,马头上一撮流线型的鬃毛指向彗星一般的翘尾。展翅的飞鸟呈惊愕回首状,仿佛在说:“马怎么踏到我背上来了?”

    “神马”最神奇之处就在那一足超掠飞鸟的刹那瞬间,让多少“飞马”、“天马”望尘莫及,奔马疾速之快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1971年9月郭沫若先生在甘肃省博物馆参观时发现了这匹“神马”,异常欣喜,叹为“罕见的珍品”,并给它取了一个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名字:“马踏飞燕”。

    从此,这匹出土在丝绸之路上,象征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马踏飞燕”声名远播,不仅被定为国宝级文物,还先后到法国、日本等14个国家展出。

    1983年10月,“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

    如今,打开国家旅游局的官方微博,一个蓝底白马的圆形标志赫然醒目。标志的外围则有五种文字书写的“中国旅游”。

    这匹似腾云驾雾的白马形象就源自“神马”——“马踏飞燕”。因“神马”而闻名的甘肃省武威市也被称为中国旅游标志之都:餐馆商店,博物馆、卫生间,乃至垃圾桶上都能看见神马的各种翻版,但根据《中国文物法》的规定,不能有同比例、同尺寸的复制品出现。

    可是“神马”也有烦恼:最大的纠结就是自己的名字。

    1983年12月5日,人民日报刊登消息:“马超龙雀”被定为我国旅游图形标志。其实此“马超龙雀”,就是武威出土的“马踏飞燕”,“后经考证,所谓飞燕并非燕子,而是古代传说中的龙雀,而马亦非凡马,而是神马,即天马。早在汉代张衡的《东京赋》中,就有“龙雀”和“天马”的说法。”

    甘肃省博物馆讲解员张娜娜向记者透露,这匹“神马”集蒙古马、大宛马和河西走马特点于一身,右后足所踏并非燕子,因为燕子的尾巴呈剪刀状,但这只飞禽的尾部是平的。目前还不能确认到底为何种飞禽。所以“马踏飞燕”、“马超龙雀”、“天马行空”都不准确。

    为了避免争议,甘肃省博物馆馆长俄军表示,从文物学的角度讲,最科学的命名应该是“铜奔马”。

    历经千年沧桑,“铜奔马”的“真身”最终被安放在了甘肃省博物馆,成为镇馆之宝。这匹造型矫健精美,作昂首嘶鸣、疾足奔驰状的“神马”向前来感受丝绸之路文明的各地游客,继续诉说着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和华夏文明的延续。(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5-1-27 08: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