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14|回复: 0

罕见强降雨挑战西北“窑洞”居住方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31 10:49: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华社西安7月31日电(记者陈晨 李一博)住了20多年的三孔石窑洞被强降雨完全摧毁,变成一片瓦砾,这让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镇上驿村村民袁小利第一次对这种居住方式产生怀疑。作为传统土窑洞的改良版,石窑洞兼容了冬暖夏凉和坚固的优点,曾被当地人视作最适合的居住方式。

    从7月3日至今,一场罕见的持续强降雨肆虐位于黄土高原腹地陕西省延安市,至今仍未停歇。在这座原本以干旱著称的城市,相当于往年同期5倍的降雨在20多天内倾泻而下,9.5万间遍布在千沟万壑山峁间的窑洞垮塌或严重损毁,近10万人失去家园。

    “全家人祖祖辈辈都生活在窑洞中,从没有想过会垮掉。但这次雨真的太大了,村里很多老人都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雨。”袁小利说,以后还要不要住窑洞,是他最近思考最多的问题。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沉积区,位于中国西北,面积约为64.7万平方公里。窑洞是这一地区农民的主要民居。考古发掘显示,早在4500年前,宁夏的西海固地区就有窑洞出现。千百年来,黄土高原上的农民世世代代生活在窑洞中,并将之视为精神家园。至今在延安,依然有25万户居民以窑洞为家。

    “窑洞就地取材,密集性好,节约土地和能源,冬暖夏凉。冬季室外零下20摄氏度时,采光好的窑洞室内也能达到10摄氏度以上。”长期从事西北民居研究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王军说。

    窑洞也曾经寄托了当地人对生活的美好期许,中国几乎所有与黄土高原有关的文学作品都有着浓重的“窑洞情结”。在中国革命史上,窑洞同样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诸多历史事件均发生在延安杨家岭、枣园、凤凰山的几间窑洞斗室之内。

    但这个夏天,一场场暴雨过后,窑洞已经不再是延安人安居乐业的代名词。在受灾严重的延川县新建沟,四五层依山而建的窑洞几乎全部损毁,残垣断壁布满了山梁,夹杂着树木、砖瓦、碎石的黄土仍然不时向下滑动,不少大树被齐腰折断轰鸣而下。这个县有29个村整村窑洞全部损毁。

    黄土高原属于湿陷性黄土,持续强降雨已使土壤含水极度饱和,山体滑塌的危险仍在不断加剧。延安当地官员表示,窑洞和危房地基已经十分松软,加之屋顶承重达到极限,所有窑洞和危房随时都有垮塌的危险。

    在干旱条件下良好运转多年的窑洞建造工艺,在强降雨中暴露出严重的缺陷。王军说,以现在陕北地区流行的石窑洞为例,其对地基、侧墙的厚度、强度有很高的要求,但事实上,绝大多数农民只能依靠经验建造窑洞。

    “两侧的外墙至少需要2米厚才能承担水平推力,但许多窑洞连半米都不到。地基没有夯实,一旦遇雨发生下陷,即使只有2-3厘米的侧偏,也会发生垮塌。”王军说。

    一项统计显示,在中国整个黄土高原地区,目前仍有约3000万人居住在各种类型的窑洞中。近年来频发的极端天气,让这些地区的政府和民众开始思考窑洞的未来。

    汛期尚未结束,延安市已经决定,力争用5-8年时间,让老百姓的居住场所告别窑洞、窄沟、高边坡和地质灾害多发地带,下山安置,而需要安置的人数十分可观。

    作为学者的王军则提出了一套改良方案。他认为,如果严格按照建筑标准建造,窑洞的抵御灾害能力将大大提升。“国家应该尽快出台规范的窑洞建造标准,由基层政府对农民自建窑洞进行把关。毕竟,在节能、环保等方面,窑洞有着不可替代的天然优势。”

    但宜川人李东霞已经决定要告别窑洞,“顶部的黄土都和成了稀泥,依山而居、住在窑洞里肯定是不行了。”在灾害中失去家园的她说,“只是,真的要离开窑洞,在情感和习惯上可能短期内难以接受。”(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5-1-16 02: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