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美国之音
华盛顿 — 中国国企近年来在非洲的形象比较负面,被认为是非洲的“新殖民者”,在非洲掠夺资源并盘剥当地劳工。但是,最近,在印度出版的一份杂志称,中国国企在非洲带来的并不一定都是负面的。中国国企在帮助非洲满足其急需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贡献巨大,同时也为非洲创造了就业和经济增长。这对一个几十年来深受贫困困扰、发展迟缓的大陆来说,中国国企是值得赞誉的。
《福布斯印度》杂志本月初刊登了题为“中国国企在非洲:传说和现实”的一篇文章。 文章说,虽然外界对中国国企种种负面传说,但是,事实上,在承接重大项目时,中国国企能够很快集结工程所需要的资本、人力和专门技术。更多的是,中国国企展示了他们的能力、高效和迅速。
文章说,虽然作为国营企业,中国国企很容易获得资产、资本和知识产权,但是, 中国国企并不单纯由政府来运营,很多时候,他们与私营企业并没有什么两样。中国国企已经演化成为一个复杂的、混合的组织。
文章说,中国国企来到非洲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资源和能源的渴求。由于中国国企到非洲符合中国政府“走出去”的战略,它们能够得到“中非合作论坛”的支持。这样,中国国企就可以将自己的投资融入中国与非洲国家合作的大框架之内,因而,它们很容易得到非洲政府的青睐,加大了它们在非洲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提升了它们成为非洲政府项目合作伙伴的机会,并因此降低了政治风险。而且,他们还因此可以投资,或是促成更大范围的互补项目的投资,从而达到一种规模效应。
文章说,中国国企在非洲的赞比亚、毛里求斯、埃及、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和阿尔及利亚设立的经济特区就是很好的例子。它们同时带动了当地相关产业的兴起:例如矿产加工、建筑材料、物流、太阳能以及设备制造等等。这些经济特区还对更大范围的当地经济做出贡献,包括海产品加工、瓷器、纺织、医药和家具工业等的兴起。
2008年,刚果民主共和国与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通过“中国提供资金,刚果用原材料来交换”协议达成一个项目也是一个例子。这个项目总价值为92.50亿美元。中国企业同意承接大量的基础设施项目,而刚果共和国用铜和钴来担保。根据合同,工程中涉及的10到12%的工作必须承包给刚果公司,同时,雇佣中国劳工的数量不等超过20%。
《福布斯印度》的文章说,很多其他新兴经济体,包括印度、巴西等国的投资者在非洲也有类似的投资。但是,在规模和范围上,都无法超出中国国企对非洲国家的影响。报道还说,西方投资者则因为来自股东们的压力,他们的活动常常局限于自己的核心项目,他们不愿意也无法参与东道主国家更大范围的发展项目和机构建设。
文章说,“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国企在帮助非洲满足其急需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贡献巨大,同时创造了就业和经济增长。从一个过去几十年来一直深受贫困困扰,经济增长滞后的地区来说,中国国企是值得赞誉的。”
不过,文章也提到, 中国国企在给非洲东道主国家带来利益的同时,他们的做法也给非洲国家带来了种种担忧。中国国企在决策和操作过程中透明度不够, 在腐败和不稳定的非洲, 中国国企的做法更为严重。另外,一些中国企业在开发非洲矿业和木材资源时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问题欠缺考虑,不尊重劳工权益, 也不尊重当地的法律。
文章最后说,总之,中国国企在非洲既非“圣人,也非罪人”,在某种意义上,他们在非洲的做法体现他们在国际化方面的经验不足。
《福布斯印度》杂志这篇文章刊发的同时,也有报道说中国和印度正在非洲竞争。 印度在非洲的投资在增长,印度可能会给中国带来威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