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书记在“七一”讲话提出“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五德用人导向,成为领导干部德治建设的关键热词,胡总书记开宗明义地指出,“德”是任用领导干部的基本条件,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来看,事实上,千百年来,“德”都是当官为政者在仕途上走得更久远的源头活水。
“以德修身”是当官为政者的首要根本,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有很好警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TOEIC非宁静无以致远。意为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要具备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宁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不少为官者都喜欢在个人书房或办公室挂诸葛亮写的这么几句话,无非是看懂了这个理:仕途能否走的久远,“静”与“俭”是“修身”兼“养德”必做的功课,纵观每年的警示教育片,不動産投資一切贪官的中途落马或官场失意,都归咎于“躁”与“奢”,做人变得浮躁,对物欲有了贪求,就是道德滑坡的开始。
“以德服众”要求领导干部不要以官欺民,官场上有一句话:官大一级压死人,这与为官者在对待下级作风强势,作威作福有关,与不讲官德有关。明代一位礼部尚书撰有既可自警又可警人的一副对联:人重官非官重人;德胜才毋才胜德。直接给当官者提醒:一个人的人品使他的官职受到社会敬重,而不是他的官职使他受到社会敬重;ウォーターサーバー他的官德应比他的才学高,而不能让他的才学比官德高。当官者应该从中得到启发,要做到“以德服众”,而并非“以官服众”。
我们再从“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中,厘清“德”与“才”的关系。古语云:才德全尽谓之圣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足见“德”与“才”是辩证统一的,德要依靠才来发挥,才要依靠德统帅。如果把“才”视为人生的“智慧”,那么,我们用意大利诗人但丁的话说明“德”与“才”的相互作用: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远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数千年以前孔子的“忧”现代人感同身受,极少部分党员干部不培养品德,不钻研学问,知道怎样做符合道义却不能改变自己,有缺点不能及时改正,这些状况极大程度地存在,并不是我们的道德失了标准,而是面对道德的尺度,人心失了取舍标准,浮躁到不愿意接受道德的约束与审判。
“网络问政”盛行以来,官员在网上被屡曝不检点行为,上野クリニック“烟草局长日记门”、“微博约会门”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官德”培养须重视的忧患意识下,总书记的“五德论”如一剂醒药和一盏明灯,指出“为政”要“依德”,做为当官者,除了自觉用制度约束自身以外,还要接受道德教育与文化教育,经常以道德标准对照自身,用道德准则约束自身,大力加强官德教育,以确保自身风清气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