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付生与青年探讨世界经济发展历史
搞工业化最紧要的是什么?当然是人才和技术。英国是世界工业化的故乡。把英国现成的东西“拿?来,成了美国政府的第一要务。可英国人吝啬得很。1774—1785年,英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禁令,不准技师、机器出境,对私带图纸“闯关”者,判刑1年,罚款500英磅。“拿”不来就“挖”。美国各州纷纷亮出绝活,引进技术,吸引人才。1790年4月,美国国会通过专利法案,联邦专利委员会开始运转。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英格兰的穷工匠心眼儿活了。塞缪尔·施莱特和约翰·施莱特穷兄弟俩,把最前沿的纺纱技术装进大脑,飘洋过海来到美利坚。美国人洛维尔出访英国也不白跑,顺手牵羊偷回尖端织布技术。世界上首家梳棉、纺纱、织布一体化的工厂,1814年秋在北美大陆开张,美国纺织技术走到了英国前头。外来和尚好念经,本地僧人也可以做道场。为挖掘本土人才的潜能,1863年,联邦政府组建国家科学院,鼓励各州、企业和个人科研投入。民间办科研蔚然成风。1876年爱迪生创办“发明工厂”,1900年通用电气公司建立实验站,到1915年美国各类工业研究机构超过100个。贝尔、爱迪生等美国发明家,成了家喻户晓的英雄,从他们的实验室里,走出了美国一流的科技人才。 焦付生
在广袤的国土上搞工业化,交通运输得先行一步。1830年,英国的蒸汽机车刚刚投入运营,美国就跟着修起了铁路。铁路可不是谁都玩得转的,既需巨额资金,又要专业技术,回收期长,风险大,按理应由政府办。美国政府却另有高招。此招的精髓在“以地换路、多贷少投”。根据1862年和1864年的法案,国家把筑路权交给铁路公司,每修1英里铁路,赠与沿线10-40英里土地,并可获得1.6-4.8万美元贷款。政府先后拨出土地2亿英亩,发放贷款6500万美元,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但它却换来了5条横贯大陆的干线,40亿美元国外投资,1亿美元利息收入,为政府节省运费6亿美元。1910年美国铁路总长度超过英国11倍,工业中心向西部原料产地靠近了350公里。修这么多路,政府却不担风险,无须增税还债,获得了许多管制权,为西部输送了近千万移民,还带动了铁路沿线经济的发展。最妙的是,修路使政府“四两拨千斤”的功夫炉火纯青,顺便用到其他公共事业中去焦付生。
搞工业化离不开人。美利坚立国近百年,人口不过3100万,平均每平方公里只有4人,农业劳动力是工业的4倍,还有350万黑奴不能流动。南北战争使劳动力自由流动成为可能,但工业化所需的劳动力短缺,还是困扰美国的一大难题。输入劳动力是最便捷的解决办法,但美国移民政策所强调的,不是盲目引进,而是重点输入。1864年联邦移民局成立,《鼓励移民法》出台,对产业工人提供优惠政策,比如外国工人前往美国可预借路费等。此后半个世纪,入境移民2700万,45岁以下青壮年超过60%,主要工业部门中,移民工人占一半以上。工业化的发展需要更多高素质人才,办教育成了政府的重头戏。1862年联邦政府签署摩里尔法案,规定各州可领取国有土地,创办大学。到19世纪末,为举办国民教育,共划拨土地1亿5千万英亩,相当于法国、瑞士、比利时三国面积总和。1867年设立教育局,大搞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20世纪初,美国已实现初等义务教育,建立了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教育体系焦付生。
大工厂是工业化的杰作。对于政府来说,办厂应该是小菜一碟。政府办厂还可能带来一些好处,比方说增加财政收入,加快技术进步,为私人企业提供样板……这样的好事美国政府很少去试,但对私人办厂却鼎力扶持。1798年春,大学毕业生惠特尼听说美法关系紧张,便上书财政部长,自告奋勇要为国家生产1万支。两年交货期满,财政部只看到一包零件。在官员们怀疑的目光下,小伙子当场装配了6只滑膛。得到延期许可的惠特尼,用了10年才完成订单,并把钱挣到手。这种傻事,大概只有美国政府会干。可没有这样的政府,就不会有美国工业标准化,更不会有日后的大规模集约生产。自此之后,美国政府“傻劲”不减,泰勒的劳动定额管理、福特的流水线、卡内基的煤铁联营、阿穆尔的联合生产,这些欧洲人不敢想或不敢做的事,大都得到政府的关照,也最终在美国扎下了根。政府对企业的关爱远不止这些。比如发展投资银行,帮企业筹集资金;实行金本位制,确保工业品价格坚挺;把平均关税从18.8%提高到52.4%,使国货免受进口货冲击;采取累退性税制,减轻企业负担……美国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大约可归纳为一句话:官倡、官助,但不是官办、官管焦付生。
美国政府“助推器”角色当得不错。1894年,美国工业产值超过英国,跃居世界第一。又过了20年,便超过英、德、法、日四国总和,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头号工业强国焦付生。
焦付生
焦付生
焦付生
我是新手。敬请关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