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腾讯
8月新增存款8052亿元。资料来源:国联证券,WIND
李克强总理在2013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指出,中国现在的储蓄率比较高,这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我们正在不断采取措施,扩大内需、刺激消费,而且希望通过有效措施来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 事实上,中国已成为全球储蓄率最高的国家,目前居民储蓄率已超过50%,远高于20%的世界平均水平。相应的,目前中国的储蓄金额和人均储蓄也是全球最多的。中国人民银行的最新数据显示,到8月份,中国居民储蓄余额已连续三个月突破43万亿元,位于历史最高位。中国人均居民储蓄也已经超过3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5年来居民储蓄增速明显加快,目前已较2008年8月的20万亿元规模翻了一倍还多。即便中间持续了24个月的负利率,居民储蓄的意愿仍然强烈。 《中国居民高储蓄率根源的实证分析》指出,对储蓄率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教育、医疗、住房,这三者支出占总收入比重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储蓄率上升6.37%;社会保障水平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储蓄率下降8.06%个百分点。不可思议的是,基尼系数越大、贫富差距越大,贫富双方越倾向于储蓄。基尼系数每变动一个单位,居民储蓄率随之变动5.12%。 高储蓄导致投资效率低下 加剧经济结构失衡 制造业对贷款的需求较低 资料来源:Wind
高储蓄主要得益于近年来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是国人财富增加的体现,但也暴露出中国经济轻消费重投资的结构性问题。 储蓄和消费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大量居民储蓄意味着消费需求不足。与40多万亿元的居民储蓄相比,去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为20.71万亿元,且增速比上年回落了2.8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巨大的储蓄规模又助长了投资冲动。银行依赖大量低利率存款不断将资金投向高利领域,使资金流向国有垄断行业和泡沫产业,造成了资金脱实向虚,在金融系统内空转,降低了投资效率。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赵晓认为,中国的投资效率不断下滑。过去用一块钱投进去可以砸三块钱的经济增长,现在用三块钱砸进去未必能够砸出一块钱的经济增长。 作为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消费是经济增长真正和持久的引擎,发达经济体正是依靠国内强劲的消费需求才从金融危机的阴影中走向复苏。而稳增长也离不开高效率的投资。中国长期以来靠高投资、高出口拉动经济的传统经济增长,造成消费的乏力和经济结构失衡,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任重道远。 化解高储蓄还需提高居民收入 缩小贫富差距 CPI通胀与存款利率对比 资料来源:CEIC
从调结构的角度看,要让居民储蓄转化为消费需求,就要消除他们消费的顾虑。与加强住房、养老、医疗保障相比,提高收入无疑是最直接的办法。 知名经济学家林毅夫认为,从长期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消费只能作为经济增长的目标和结果,如果没有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会是无源之水。 近年来国家在提高收入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但效果并不明显。2012年,全国共有25个省份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达20.2%。但2012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比上年末增长16.7%,同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回落2.8个百分点。 收入的增长并没增加消费,反而导致储蓄上升,究其原因,是收入增长不均,低收入者的收入增长过慢。统计局数据显示,在2012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中,制造业和建筑业就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41.2%,其年平均工资不仅远远低于金融业的89743元,也比平均工资水平分别低5119元、10286元。对私营单位就业人员而言,其年平均工资更低,仅为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的61.5%。 要降低储蓄率,归根结底是要减少普通居民的“预防性存款”。这需要政府继续完善收入分配,加大社保、医疗、教育、保障房等领域的财政支出,同时,进一步拓宽投资渠道,消除居民的消费顾虑。日本的居民储蓄率也曾一度攀升至40%以上,位居发达国家前列。但随着日本社会保障网的覆盖,其国民储蓄率已明显回落。 居民储蓄存在银行只会助长低效投资,只有回到消费市场,才能真正拉动内需,进而增强一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