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张伟
3月31日,北约正式接管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并将其对利军事行动取名为“联合保护者”。但北约接过指挥棒后,成员国的分歧依然存在。
参与国数量少于预期
北约正式“掌权”后将军事行动名称改为“联合保护者”。据北约官员介绍,该行动包括实施武器禁运、设立禁飞区、保护利平民与平民区,北约成员国或伙伴国可选择参与部分或全部行动。
该行动由加拿大中将查尔斯·布沙尔指挥,指挥中心位于北约在意大利那不勒斯的盟军联合司令部。行动在政治上由北约最高决策机构——北大西洋理事会负责。北约成员国和伙伴国的合作模式类似北约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
北约一直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成员国和伙伴国参与军事行动,但从目前透露的结果看,参战国数量未达预期。
北约军事委员会主席詹保罗·迪保拉31日说,北约28个成员国中大约有20个将参与对利军事行动,几个非成员国也将参与。但据北约当天晚些时候公开的信息,只有美国、英国、法国、比利时、保加利亚、加拿大、丹麦、希腊、意大利、荷兰、挪威、罗马尼亚、西班牙和土耳其14个北约国家参与行动。
据欧洲媒体报道,北约成员国中德国和波兰不愿参与对利军事行动,而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卢森堡和冰岛等北约国家受自身军力限制,参与行动有困难。
目前只有卡塔尔和阿联酋作为北约“伊斯坦布尔合作进程”的伙伴国家表示参与军事行动,其他阿拉伯国家态度并不积极。
立场依旧有所保留
北约此番能够从美国手中接管军事行动指挥权,可谓颇费周折。虽然最后经过“马拉松”式的谈判,各国达成妥协,同意由北约接管,但对军事行动的立场依旧有所保留。
既是北约成员国又是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的德国的表现颇为惹眼。它不仅对联合国安理会第1973号决议投了弃权票,也没有参加针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甚至在有些场合表露出“反对意见”。德国自己解释说,它之所以这样做并非是要支持卡扎菲,而是担心军事行动“风险太大”。
土耳其是北约成员国中唯一的伊斯兰国家,自3月19日西方国家对利比亚发起军事打击后,土耳其领导人多次表示反对。即使是土耳其同意北约接管军事行动后,担心利比亚成为另一个阿富汗或伊拉克的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仍在不同场合重申,土耳其决不会向利比亚开火。
保加利亚曾指责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是一场“冒险”,并认为背后的动机是争夺石油利益。这是对利比亚实施军事打击以来,北约成员国作出的最激烈的批评。
具体问题看法不一
北约最终在27日晚达成协议,决定接管对利比亚的全部军事行动。但成员国在一些具体问题上看法不一。
如何“理解”联合国安理会第1973号决议,参战国根据自己的利益给出不同的解释。该决议除授权设立禁飞区外,还要求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护利比亚平民与平民居住区免受武装袭击的威胁。
美英法等国称,这意味着可以通过空袭等手段打击卡扎菲地面部队,以阻止其进攻平民区。但土耳其等国认为,这是对决议的过度解释,军事行动已超出决议规定范围。为打消土耳其的担心,将其拉入参战国行列,北约官员透露说,北约为空袭行动制定了限制性“交战规则”。
此外,一些北约成员国虽然同意参与行动,但对于参与程度做出了明确限制。土耳其表示,其战机不会参与任何空袭行动。同样派战机参加的荷兰也称,其战机只参加禁飞区行动,不会攻击其他目标。
在是否向利比亚反政府武装提供武器方面,美英法官员近日均表态,不排除武装利反对派以助其推翻卡扎菲政权的可能性。但也有北约成员国认为,这一做法违反联合国安理会有关武器禁运的决定。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也指出,北约在利比亚的行动是保护平民,而不是武装反对派。
在29日伦敦举行的利比亚问题会议上,与会方虽就卡扎菲下台达成共识,但却闪烁其词,对“促使利比亚政权更迭”是不是军事行动目标这一问题避而不谈。北约的军事行动同美英法的行动目标都是“模糊”的。
虽然北约已接过指挥棒,但连它自己都承认,军事行动不是解决利比亚危机之道。拉斯穆森29日在伦敦表示,他无法估计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将持续多久,但仅依靠军事手段无法解决利比亚问题,有关各方应尽快寻求政治解决方案。
分析人士认为,参与国间的分歧眼下无法得到弥合,随着军事行动的推进,分歧和矛盾会不断加大,这将直接影响利比亚今后的局势发展。(完)
|